為什麼像滴滴、美團這種大公司,明明很有錢,卻還要不斷融資?

小曹showtime

馬雲說過,

對企業來說,錢是永遠不夠的!更何況,在如今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從一個小突破口突圍後,所要進行的是去和巨頭爭其他領域,這當然需要大量的資金!

像美團、滴滴這樣的企業,有錢只是意味著資本的青睞,高估值,同時商業模式是可以走下去的,但並不意味著美團滴滴不缺錢!

這樣的公司雖然有錢,有現金流,但是還沒有完全盈利,還在擴張發展。就算實現了盈利,盈利的資金流也不夠繼續擴張需要的資金。例如美團現在除了外賣之外,可能確實整體實現了盈利,但是外賣還在虧損和補貼,外賣又佔了這個公司巨大的體量,所以美團整體是不是虧損的這個現在也很難說啊。

除非上市,上市後公司在資本市場有了價格,可以對公眾融資,再次融資會簡單多了。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融資帶來的也不僅僅是錢,而是更多其他方面的資源。現在的企業融資並不代表缺錢,融資融的是錢也是資源,是利益鏈的強有力的捆綁。就如同騰訊投資摩拜一樣,提供資金,提供流量入口,馬化騰公開給摩拜站臺等等……

而且,他們已經在籌備上市了!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糧草先行才是硬道理。獨角獸工場覺得滴滴、美團有錢是有錢,但融資就像他們的糧草,是一定不能落下的。

我們先來看滴滴。如今滴滴的融資已經進行到了F輪,2017年12月21日獲得了軟銀中國參投的40億美元融資。目前滴滴的總融資金額更是達到了1560.7億元。新美大在融資方面也是很厲害的。2017年10月19日完成了騰訊領投的F輪40億美元的融資。其總融資金額已經達到了約563億元。

滴滴和美團有錢嗎?有。缺錢嗎?缺。兩者並不矛盾。就像馬雲大大說過的那樣,企業永遠是缺錢的。細想一下,的確是這樣。面對網約車的混戰格局,滴滴發展新業務需要錢,拓展新領域需要錢,投資和併購也需要錢。美團開展出行業務需要錢,其他虧損業務需要錢,產業佈局同樣需要錢。需要錢的地方這麼多,怎麼會錯過投資方的融資呢?另一方面,如果把企業比作一個家庭來說,一定的儲蓄是必要的,以備不時之需。總不能火燒眉毛了才想起融資來救命吧。


獨角獸工場

首先,美團和滴滴很有錢,這個結論是怎麼得來的?因為公司大,感覺現金流多?其實你不能只看它們的部分業務,可能確實有正向現金流進來,但是如果整體的盤子來看,未必是實現盈利的(這裡是指的所有你們覺得大的公司)。

例如美團現在除了外賣之外,可能確實整體實現了盈利,但是外賣還在虧損和補貼,外賣又佔了這個公司巨大的體量,所以美團整體是不是虧損的這個現在也很難說啊。滴滴也是類似的情況。所以不知道題主所說的這些公司很有錢,是指啥。

另外,拿融資這事也不能單純地就是拿錢,也有可能是戰略性融資,為了抓住投資者這個巨大的盟友,拿你一筆錢,然後圖個你的流量或者其他的優惠,這都是有可能的。再說了,你給我錢,我為什麼不要,防患於未然啊,現在你給我錢我不要,下次我需要錢的時候很有可能你就不想給我了,那麼到時候萬一我的資金緊缺了,不是要整個鏈條都斷掉?

看中國互聯網歷史上做的大的公司,哪個不是在拼命融資,有錢就拿?再說了,大公司們(尤其是還沒有ipo的那些)哪個不是有一堆的新業務要發展?美團要做打車要做出行,滴滴要做單車要做分時租賃,都是需要錢的,這些業務從戰略角度上說懟公司的發展有益,但是段時間之內會虧損,靠盈利的項目來輸血?這明顯不現實,所以融資的錢要做這事。


Y小姐

對企業來說,獲得的融資永遠是不夠的。美團跟滴滴目前都沒有上市,外賣、出行等各個業務都是現金流的無底洞,會不斷消耗掉公司的資本,而兩家公司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沒有賺錢,還想要發展,與幾個彈藥充足的競爭對手一決高下,所以需要不斷補充融資,防止資金鍊斷裂。有高管曾經戲稱:上一輪融資的錢還在賬戶,下一輪融資的錢又來了,這在互聯網圈是常見的。

眾所周知,如今滴滴的融資已經進行到了F輪,2017年12月獲得了軟銀、交行、銀湖參投的40億美元融資,目前滴滴已經完成了17輪融資,總融資金額更是達到了1560.7億元。美團在融資方面也很厲害,2017年10月完成了騰訊領投的F輪40億美元的融資,其總融資金額已經超過500億元。但是滴滴、美團仍然沒有停止融資步伐。

像美團滴滴接受融資有一部分原因是防止競爭對方融資,確保資本都和自己有關聯。市面上的資金總是有限的,投資了互聯網某方面的公司,其競爭對手就融不到錢了。當時軟銀想投資滴滴時,滴滴其實不缺錢並不需要融資,但是孫正義說了一句:如果你不讓我投,那我就投你的競爭對手,最後滴滴接受投資,抓住了軟銀這個巨大的盟友。滴滴和美團以及今日頭條成了TMD,僅次於BAT,發展新業務需要錢,產業佈局同樣需要錢,目前TMD的發展涉及文化娛樂、汽車交通、企業服務等多個領域。融資就是要從戰略角度發展對公司有益的事,即使短期內不會盈利,但也要長線佈局求發展。


天方燕談

TMD的確是明明很有錢,但是錢都是要往外散的,都沒有盈利,各個業務都是現金流的無底洞,不斷的消耗公司的融資,所以TMD才要不斷的融資。

我們先來看滴滴、美團的融資,截止2018年5月,滴滴已經總溶質200億美元,美團融資超過100億美元,但是滴滴、美團仍然沒有停止融資步伐。

1、滴滴美團尚未盈利,需要不斷融資保證資金鍊不斷裂

滴滴進入了專車、順風車、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美團進入了外賣、旅遊、電影、打車等多個領域,但是很遺憾兩家公司無論在那個領域都沒有賺錢。每個行業都是無底洞,需要消耗公司的成本,所以如果滴滴、美團想要發展,那就必須要不斷的補充融資,否則資金鍊就會斷裂。

2、打壓競爭對手,確保資本都和自己有關聯

在軟銀當時想投資滴滴時,滴滴其實不缺錢,但是孫正義說了一句:如果你不讓我投,那我就投你的競爭對手。最後滴滴選擇了接受投資,類似這樣的投資原因還在美團上,美團拒絕阿里融入騰訊本身也是站隊。

3、投資併購的需要,更多費用用於拓寬產業鏈佈局

滴滴和美團以及今日頭條成了TMD,僅次於BAT,而在發展期的TMD也在不斷的進行產業佈局,形成自己的產業鏈,因此而在投資上,TMD也不吝投入,TMD在2017年累計投資了105.75億元,約佔紅杉中國全年投資的14.10%,行業更是涉及文化娛樂、汽車交通、企業服務等多個領域。

每一個都是要錢的,滴滴和美團怎麼敢不繼續融資呢?


滴滴和美團,你更加看好誰呢?一起在評論區討論吧!


毛琳Michael

阿里巴巴有沒有錢?當然有!但是阿里巴巴也在不斷的融資中......
我們來看看阿里的融資歷程:
創業伊始,內部融資
1999年2月,18人湊了50萬元,作為初始投資。
小有名氣,天使投資
1999年10月,阿里巴巴從高盛那獲得了的500萬美元天使投資。
成長階段,二輪融資
2000年1月18日,馬雲收到軟銀2000萬美元的融資。
快速擴張,三輪融資
2004年2月阿里巴巴第三輪融資8200萬美元,軟銀牽頭出資6000萬美元,其餘2200萬美金由富達、TDF和GGV出資。

上市準備,雅虎入股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全部資產,同時得到雅虎 10億美元 投資。
集團壯大,紐交所上市
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此次IPO的總募資額將達到250億美元。
規模發展,鉅額貸款
2016年月初,阿里巴巴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中表示,公司已經與8家牽頭銀行組成的財團簽署了30億美元(180億人民幣)的貸款協議,如果有必要貸款金額還會繼續增加。
阿里更大規模的融資仍在繼續......
為什麼阿里巴巴這麼有錢,已經給別的企業投資,把錢給別人,他自己卻還要不斷的融資呢?
為了更大的市場份額,商業生態的完善,企業投資和併購,憨實企業資本競爭力,投資和創新,這些都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可以說,貨幣就是時間計價單位。
滴滴、美團的融資,截止2018年5月,滴滴已經總融資200億美元,美團融資超過100億美元,但是滴滴、美團仍然沒有停止融資步伐。
因為錢都是要往外散的,沒有盈利,各個業務都是現金流的無底洞,不斷的消耗公司的資本。
1、滴滴美團尚未盈利,需要不斷融資保證資金鍊不斷裂
滴滴進入了專車、順風車、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美團進入了外賣、旅遊、電影、打車等多個領域,但是很遺憾兩家公司無論在那個領域都沒有賺錢。每個行業都是無底洞,需要消耗公司的成本,所以如果滴滴、美團想要發展,那就必須要不斷的補充融資,否則資金鍊就會斷裂。
2、打壓競爭對手,確保資本都和自己有關聯
在軟銀當時想投資滴滴時,滴滴其實不缺錢,但是孫正義說了一句:如果你不讓我投,那我就投你的競爭對手。最後滴滴選擇了接受投資,類似這樣的投資原因還在美團上,美團拒絕阿里融入騰訊本身也是站隊。
3、投資併購的需要,更多費用用於拓寬產業鏈佈局

滴滴和美團以及今日頭條成了TMD,僅次於BAT,而在發展期的TMD也在不斷的進行產業佈局,形成自己的產業鏈,因此而在投資上,TMD也不吝投入,TMD在2017年累計投資了105.75億元,約佔紅杉中國全年投資的14.10%,行業更是涉及文化娛樂、汽車交通、企業服務等多個領域。


每一個都是要錢的,滴滴和美團怎麼敢不繼續融資呢?


另外,那些看起來很有錢的企業是真的有錢嗎?要知道京東不過是從兩年前才開始盈利


雲掌財經

這個問題我試著回答一下,我將從純經濟學闡述這個問題,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示。我就不上圖了,畢竟包子餡兒不在褶上。

第一,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先舉個例子。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國家財政赤字每年都在增加。財政出現赤字,按照常理應該增加稅負以達到政府財政收支平衡,即便不能做到收支平衡至少也要縮減財政赤字。可是事實恰恰相反,美國總統不但不加大稅負,反而不遺餘力減少稅負。這是為什麼呢?大家想一想。

第二,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美國這麼做簡直就是高明至極。美國政府降低稅收,從表面上看國家財政收入減少了,但是低稅負減輕了民間資本的負擔。民間資本在低稅負的環境下才能積累更多的財富,民間資本才有能力進行更多的投資。換做是你,你是願意以4%的稅率收取一千個企業的稅,還是願意以3%的稅率收一萬個企業的稅呢?

第三,當然了,降低稅負在一定時間內會造成巨大的財政壓力。美國政府就會發行國債,三年期年利率是4%,別看不高,但是對於大金額投資來說利息還是很可觀的。政府融資的成本是國債總金額的4%,而這些國債用於降低稅負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遠遠高於4%。如果政府融資成本高於收益,它就不會發行國債了。說白了就是美國政府降低稅負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在私有制為主體的環境下全民承擔投資風險。美國政府的任務是把國內的投資風險轉嫁給全世界,即便世界各國對此事心知肚明,但是又不得不承認美國國債違約概率是最低的。那美國最怕什麼呢?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第四,這回翻回頭來說說咱們國家的這些獨角獸。這些國內巨頭表面上看都是腰纏萬貫,為什麼還要不斷融資呢?這叫做股權稀釋,說白了就是市場風險分攤。在既有股份比例前提下發起融資,當前股東不增資的情況下股權就會被稀釋。雖然逾期收益會下降,同時風險也會被均攤。如果對遠期收益持不肯定態度可以轉讓股權套現。當然局外投資人也不是傻子,當前股東就會炒作誇大融資逾期收益吸引“傻子”投資。當這群傻子知道事實後,就會使用資本運作基本手段,爭取不讓自己成為這場接力賽的最後一棒 。但有一點要說明,股權不等於國債。國債是有相對固定預期收益,如果發行國債一方不能如期支付利息和本金,就會造成違約。違約的後果是很嚴重的,輕者會造成國家信用評級降低,嚴重就不可想象了,自己國家的貨幣在國際市場上就會一文不值,誰願意和一個不講信用的國家進行經濟往來?而股權就是要求股東充分考慮市場風險,同時也不確立收益率,一但有個陰差陽錯,全體股東只能自認倒黴。

說了這麼多,這些獨角獸只是表面上不缺錢,實則外強中乾,因為逾期收益不確定,成本可是實打實的。融資就像是抽陀螺,如果你想讓陀螺不倒就要用融資的鞭子拼命的抽它。至於誰願意接過鞭子,就要看持鞭人如何忽悠外人加入了!這種現象在依靠互聯網+的企業極其普遍,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希望共同討論。


雨默天邊

滴滴美團來說,雖然已經進入盈利期,成為領域的獨角獸,但現在的大環境來說,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是沒有任何擔憂的,可能某個時間點就有競爭者出現把你幹掉,所以必須深耕細作,不斷了創新和突破,並進行可行性拓展。單一的業務模式,很快的可能會被複制。

滴滴來說,已經算是出行的獨角獸,但隨著美團開始網約車業務,直接對標滴滴,摩拜,曹操,哈羅單車進入共享汽車和分時租賃,也是對滴滴出行領域的挑戰,單純看收入的現金流,是遠遠不足的,需要錢。就跟大戰是一個道理,糧草是最重要的。

那麼融資,有的是純給錢,有的是戰略投資,給錢給資源。只有通過利益的捆綁,才能有了共同抗敵的盟友。滴滴和美團,不斷接受新的融資,就是需要不斷有新的資金和新的資源嫁接進來,守住本業,拓展其他副業。滴滴美團來說,大家如果只把他當成出行和外賣企業來說,那麼融資沒有必要。但是這些獨角獸已經不單單滿足自身業務了,大量的投資和併購,是需要大量的資金來來開疆拓土的,也需要強有力的合作伙伴來共享資源。所以現在的企業融資並不代表缺錢,融資融的是錢也是資源,是利益鏈的強有力的捆綁,就如同騰訊投資摩拜一樣,提供資金,提供流量入口,馬化騰公開給摩拜站臺等等


黑夜的眼睛Honor

缺,理論上說,互聯網公司都缺錢

所以,必要的資金儲備或者擴大業務範圍,是必須的


另類解讀歷史

的確,這種還沒上市的大公司,明明很有錢,卻還要不斷融資。

離開美團之前,公司高層還在說:上一輪融資的錢還在賬戶上沒動,下一輪融資的錢已經到帳了。這種情況的確是存在的。

主要原因一:市場上的資金是有限的,我不缺錢,但是投資人投我了,對手就融資不到錢。

其實每個行業的圈子都挺小的,尤其是這種社會金字塔頂層的投資人(機構),數量更稀少。例如阿里巴巴投資了美團騰訊投資了大眾點評。騰訊投資了滴滴,阿里巴巴就投資了快的。資金也是分陣營的!

主要原因二:資金進入的同時,投資方的資源也會進入企業。

這種支持,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

主要原因三:業務發展需要。

滴滴:投資OFO;“復活”小藍單車;孵化“青桔”單車,在共享單車上了做了三個品牌;

美團:投入美團外賣、孵化美團打車項目等等。

都是在不停燒錢。

這些項目都還是我們看到的,還有不計其數的內部孵化項目悄悄死在公司內部

我想到就這沒多,歡迎大家探討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