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意大利已經不復羅馬帝國榮光,為何依然引領歐洲文明呢?

雲石君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封建割據嚴重,戰爭頻繁,人民思想深受天主教的禁錮,歐洲文明發展較緩慢,中世紀或者中世紀早期在歐美又被被稱為“黑暗時代”。而作為歐洲文明的中心地帶,意大利卻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加上羅馬教廷的存在,在歐洲,意大利深受天主教的影響。

即便如此,意大利的商業卻是十分發達,尤其是毗鄰利古里亞海的熱那亞和毗鄰亞得里亞海的威尼斯,商業十分活躍,是歐洲海洋文明的代表,在政治上對歐洲,甚至中東的歷史進程影響深遠。比如威尼斯商人曾脅迫十字軍攻破東正教聖地君士坦丁堡,直接導致東羅馬帝國的衰落,

這正是意大利非凡商業勢力的體現。

那麼,在政治上四分五裂,思想上又被天主教桎梏的意大利,為什麼擁有如此強大的商業勢力,進而影響歐洲文明數百年?

雲石君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說明。

第一、意大利的地緣中樞地位利於商業發

地處地中海北部中央的意大利半島,將地中海分割成為東、西兩大部分,進而成就了意大利地中海貿易中樞地位。在中世紀時,由於氣候因素及人類征服自然能力的限制,北歐、東歐地區卡開發價值不大,而使得氣候條件好的地中海地區長期處於歐洲文明的中心,再加上航海技術的積累,更加促進了環地中海海上貿易體系的穩定。

而意大利在這個穩定的海上貿易體系中受益良多。雖然,西羅馬帝國覆滅後,歐洲的政治中樞不再是意大利,意大利本身也陷入到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中。不過,其地緣區位優勢依舊,商業中樞地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可撼動。

在商業中樞地位的加持下,意大利,尤其是關鍵的海濱城邦,如威尼斯、熱那亞,更是將這種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聚斂了大量財富,壯大了意大利的商業勢力。

第二、意大利的政治分裂及傳統世俗政治勢力受壓制的現狀,利於商業勢力的繁衍

中世紀的歐洲,世俗政治勢力主要是以土地和農業生產為根基的封建領主,封建割據嚴重,沒有形成一股強大到可以壓制其它的封建勢力。這主要是因為在教權高於治權的統治下,意大利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更有利於羅馬教廷的統治和利益實現,羅馬教廷也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世俗政治權力壓制自己,損害自身利益。

雖然天主教勢力在意大利半島影響巨大,但教權不能直接介入世俗治理,也不可以擴張土地,對商業城邦們的威脅相對較小。

而各個商業勢力在商業的紐帶下聯繫緊密,在沒有強大的世俗政治勢力壓制下,各方都已追求最大的社會財富為目的,其訴求不會是領土擴張。再則,商業勢力因在政治上的弱勢地位,要靠教權的庇護才能有安身立命的環境,才能從商業流通中獲得高額利潤的機會。

第三、歐洲政治分裂,利於意大利商業城邦的崛起。

從地緣角度來看,歐洲是一個整體地緣板塊,不過,因為內部複雜的地理環境所致,內部地緣結構呈現出支離破碎的局面。再加上,沒有一個絕對強大的主體核心板塊來壓制其它勢力,也呈現出的是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正是在這種格局下,天主教教權才會有相對的優勢來壓制治權。

再則,因歐洲各國面積普遍都不大,各國內部集權程度不高,很難有完整的內部商業循環體系,就需要促進各國之間的物質交換和貿易往來。

而歐洲四分五裂的格局,就需要有一個橋樑來搭建好各國之間的商業貿易。因各國又是處於競爭關係,所以,不可能讓某一個國家來充當這個中間人的角色,他們需要的是遊走在政治以外的一群商人。這就為猶太商人和意大利商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像意大利威尼斯、熱那亞這些商業城邦,在這樣的契機下賺得盆滿缽滿,相應的,財大氣粗的意大利商人在政治上的話語權也會逐漸增加。

而商人是以謀取最大化利益為目的的,威尼斯、熱那亞商人想要謀取更多,也會在歐洲諸侯的博弈中大展身手,大施縱橫之術。

雖然,各國諸侯不待見這些商人,但國家又需要這群人來促進國家的生存和發展。再加上各國實力有限,沒有那個能力來控制貿易體系。加上他們之間的競爭關係,矛盾衝突等,他們更願意商人獲利,而不是某一個國家單方面獲利,避免一方坐大壓制其它國家的局面。

意大利正是憑藉其地緣區位的優勢,在教權壓制治權的環境下,利用歐洲各國的矛盾和衝突,才推動了意大利城邦商業勢力的發展,通過不算的財富累加,引領了歐洲商業文明。在殷實強大的物質基礎之上,推進了14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達到頂峰,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之一,拉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

不過,進入近代後,意大利在歐洲的地位卻是江河日下,不復往昔。為何引領歐洲上千年曆史文明的意大利,卻在近代化進程中消沉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