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巫山剪影

产业花开村民富

“1+3+2”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巫山剪影

自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大产业带动大扶贫”战略,全力促进贫困户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实现增收脱贫,为全县整体脱贫摘帽奠定坚实基础。

结合县情实际,我县谋划发展了一批适合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的特色农业产业,全面形成“1+3+2”(即:山羊+烤烟、脆李、中药材+柑橘、核桃)现代地高效农业产业格局。截至2017年底,全县实现年出栏山羊58万只,种植烤烟6万亩、脆李20万亩、中药材20万亩、柑橘13.6万亩、干果15万亩。

“1+3+2”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巫山剪影

曲尺脆李。 朱云平 摄

羊群悠闲的在蓝天白云下的天然草场吃草;成片成片的烤烟、中药材、核桃、柑橘长势喜人;巫山脆李飘香……

近年来,我县依托地理、自然、区位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柑橘、脆李、核桃、山羊等种植、养殖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统计数据显示,全县2.49万建卡贫困户中,1842户养殖山羊、689户种植烤烟12511.55亩、9108户种植脆李29549亩、2614户种植柑橘8182亩、997户种植中药材3905亩、乡村旅游惠及2400余户、光伏发电惠及2188户、农村小水电扶贫受益1133户、9011户有成员外出务工或经商,基本实现了“县有支柱产业、乡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骨干项目”的产业扶贫全覆盖发展格局。

“1+3+2”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巫山剪影

柑橘规模化种植基地

围绕“1+3+2”产业,以村为单位进行布局

一栋栋房屋整齐排列,一条条安装着精美路灯的联户路四通八达,一棵棵脆李、核桃树迎风微摆;在红椿土家族乡红椿村6社一药材基地内,30多名工人正忙着清除党参苗床里的杂草,他们忙得满头大汗却一个个喜笑颜开……

杨圣春说,当前正是高山乡镇中药材田间管护的重要时期。红椿、高炉、瓦店等村村民都在忙着管护党参、牛膝等中药材,还有部分正在采挖贝母。

“1+3+2”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巫山剪影

工人正在党参基地除草。

“1+3+2”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巫山剪影

红椿土家族乡海拔较高,空气、植被非常好。2012年,该乡谋划了“旅游搭台、林药唱戏”的发展思路,并尝试发展“农家乐”接待游客。如今,乡村旅游的火热让这个“准高原”乡镇的名声越来越响亮,游客越来越多。

目前,通过打造示范园区、重点乡镇、山羊养殖专业村,加强良种繁育、疫病防控、饲草饲料、技术服务、加工营销等体系建设,建成全市山羊生产重点县、川东白山羊保种基地县,年出栏100只以上的山羊规模养殖场达到552个,规模化养殖率达60%。

巫山是秦巴山区纯甜香型代表产区,是湖南中烟集团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单元,2018年种植烤烟5.2万亩;巫山是“中国脆李之乡”、全国优质脆李生产基地县,种植面积已突破20万亩,今年已进入丰产期面积10万亩,预计产量10万吨。

由于巫山立体气候明显,拥有中药材资源5000余种、国家名贵中药材24种、道地产15种,素有“天然药库”、“中草药王国”之称。2017年,全县共发展绿色优质道地药材20万亩,采收面积9.1万亩,产量2.6万吨;巫山是全市鲜食优质柑橘生产基地县,因光照时数全市第一,巫山柑橘虽规模不大,但品质突出,W.默科特在2017年重庆柑橘品比会上获得“果王”称号。目前,全县种植柑橘13.6万亩,年底达到15万亩。同时,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1.5万亩,年底将达到15万亩的种植规模。

“N+贫困户”模式,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近段时间,福田镇宁河果业基地,工人们忙着对田间进行除草、松土、施肥。据悉,该基地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带动217户村民发展柑橘产业。土地流转后,每亩柑橘老百姓保底收入能达到500元,超出后,再提40%的分红给村民。

以前,凉水村没有支柱产业,村里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000多人,近年来已有不少村民回乡发展柑橘或在村里就近务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变“输血”为“造血”才是王道。这,只是我县产业发展的一个剪影。

在脱贫攻坚中,县农委引导全县贫困户与县内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避免贫困户“单打独斗”,增强贫困户发展的可持续性。截至2017年底,全县培育各类新型农民经营主体6577个,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90家、家庭农场596个、种养殖大户4500余个。

据了解,“企业+基地+农户”扶贫模式,不仅提高贫困户组织化程度和风险抵御能力,还能通过土地租赁、作价入股、经营权托管、订单农业、技术承包服务、就地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脱贫。

“1+3+2”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巫山剪影

县级龙头企业重庆神女药业公司,通过与贫困户、非贫困户合作,在全县建成3个万亩道地药材产业园区,建成7个5000亩、11个2000亩、102个500亩以上规模的示范基地。该公司对其合作带动的贫困户种植的药材全部以高于市场行情10%左右的价格收购,其经验做法被国家标准委、国家扶贫办作为作为全国6个标准化精准扶贫典型范例之一在全国推广。

“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借助合作社在农资购买、政策争取、技术优势、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优势,鼓励贫困户就近加入合作社,接受合作社统一种植、管护、技术服务、供应农资、包装销售“五统一”生产服务,享受合作利益。如,巫山县腾龙脆李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福田镇9个村开展脆李管护社会化服务,由合作社在县农委申报脆李管护社会化服务补助资金每亩100元,采取农户承担一部分,县上补助一部分的方式,对加入合作社的脆李种植户实行统一的管护。通过统一管护,规范了脆李种植、提高了脆李的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1+3+2”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巫山剪影

放牧

“1+3+2”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巫山剪影

柑橘销售

“大户+贫困户”扶贫模式,依托大户丰富的种养殖技术经验,带动周边的贫困农户,政策给予双方适当补贴,大户从种养技术服务到产品销售提供全方位支持,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股权扶贫模式,在农村小水电、光伏发电、中药材产业扶贫、乡村旅游等扶贫产业中,将国家扶贫补助资金作为股金,与享受补助资金的主体约定收益的分配方式,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又带动贫困户获得转移性收入。

同时,增强社会化扶贫,引导社会力量自建共建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支持、鼓励由近200家山羊养殖、营销业主组建成立“巫山县羊业服务中心”,建成集技术交流服务与营销等讯息为一体的共享平台,与重庆、湖北、湖南等地建立山羊营销网络,拓展山羊销售渠道。

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价值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全国人大代表、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向总书记汇报了巫山脆李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有关情况,总书记详细询问巫山脆李品种、品质等情况,并肯定了巫山将生态建设和群众致富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巫山脆李等“摇钱树”的做法。

在实施产业扶贫过程中,我县通过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来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从而解决贫困农户丰产不丰收的难题是关键。

“1+3+2”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巫山剪影

福田镇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1+3+2”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巫山剪影

村民田务发夫妇查看烤烟长势情况。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成功培育、打造了巫山脆李、巫山庙党、巫山恋橙、川东白山羊、巫山核桃等一大批巫山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提升农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贫困农户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王祥平表示,以巫山脆李品牌为例,先后荣获“中国脆李之乡”“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李金奖”、重庆市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巫山脆李品牌估值9.46亿元。第16届全国李杏学术交流会暨第4届全国优质李鉴评会在巫山成功举办。实施“巫山脆李,李行天下”品牌推广,连续举办“就吃巫山脆李”推介会,《“没熟”的李子缘何畅销》走进中央电视台每日农经栏目,今年3月巫山脆李成功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

去年,我县成功创建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电商平台延伸至乡村,与顺丰速运、中国邮政等合作建成脆李专业销售体系。通过巫山脆李品牌的成功打造,2017年巫山脆李上市后在较短时间被抢购一空,远销至北京、上海、广东、香港等地,销售额实现8亿元,其中电商交易超过2亿元,占销售总额25%以上。

5月30—31日,我县召开脆李产销对接会,与全国各地水果经销企业、行业协会代表、县内脆李生产种植大户、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等共谋巫山脆李产销大计。期间,与会100余商家走进曲尺、大溪、庙宇、铜鼓等乡镇脆李种植基地,了解巫山脆李生产、管护情况。参观结束后,广大商家对巫山脆李的口感、分装线、销售模式等赞誉有加。

“1+3+2”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巫山剪影

专业化分级

“1+3+2”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巫山剪影

核桃产业规划设计

“1+3+2”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巫山剪影

仓储

这不,今年巫山脆李首次发布统一包装、统一LOGO、统一二维码的标识,全面规范巫山脆李销售。届时,巫山脆李被“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等现象严重,将得到有效维护,也将规范巫山脆李品牌形象。

近年来,我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规模化发展、科技化服务、品牌化打造、商品化运作、工业化加工、组织化改革”目标,坚持既抓生态又促发展,既保护生态又富裕农民,将发展脆李、柑橘等作为推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业兴则民富,产业是广大群众脱贫奔康的根本依托,产业发展对脱贫攻坚的助推作用无可替代。我县已经形成‘1+3+2’骨干产业,解决低、高、中山产业空心化问题。”王祥平表示,下一步,我县将严格按照政策不变、力度不减、队伍不散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乡村振兴为抓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道路,进一步完善机制,确保脱贫成效持续巩固,到2020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30亿元以上,土地综合生产率达到6000元/亩,农业劳动生产率达25000元/人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产业之花正次第开放,不放手、不松劲、不停步。未来,巫山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更新的高度、更大的力度、更强的热度,带领广大农民向着美好生活奋进,广大群众的日子也将越过越红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