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逝世45年,為何至今無人敢挑戰他的武壇地位?

李小龍,一位享譽世界的功夫大師,他精湛的武術,深邃的哲學思想和對於功夫電影獨到的理解和演繹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世界功夫迷。 如今,斯人已逝,但其影響力為何至今不息?

已逝世45年,為何至今無人敢挑戰他的武壇地位?

首先讓我們瞭解下李小龍的身體條件

1.背闊肌:擴展時周長超過1.12395米。

2.騰空前踢:高度約2米5。(可以踢碎天花板上的燈泡)

3.助跑後騰空側踢:高度約2米。(可以凌空踢到NBA球星賈巴爾的頭部,賈巴爾的身高是2米18)

4.用二節棍擊出了1600磅的力量數據。

5.用側踢可以把一隻45公斤的沙袋踢破。

6.側踢可以將5塊懸空的厚木板踢碎,每塊木板厚度為1英寸。

7.李小龍一拳能打出400公斤的力量,與拳王阿里相同,而阿里的體重是260磅,李小龍的體重只有130多磅。

已逝世45年,為何至今無人敢挑戰他的武壇地位?

順便說一句,李小龍全身的脂肪含量達到驚人的百分之六,而對於一個正常的男人來說,脂肪含量應該是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這就是李小龍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武術成就的身體條件。但過低的脂肪其實對於其身體內臟器官的損害也是極大的。據說其身體脂肪含量最低是曾一度達到百分之一點八。可想而知,李小龍對自己的要求有多麼的嚴苛。

其次,讓我們瞧瞧李小龍在武術上的成就 。

李小龍敢於打破傳的武術套路,將自己的武術思想的條條框框中解放出來,讓它自由的流動,認識自我,追求自我,張揚個性,認真刻苦地鍛鍊完善自我,真實地表達自我,在奮鬥中實現自我,實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所以他從詠春拳中得到領悟 發明了截拳道。而以武法為誘發,以有限為無限正是截拳道的精髓所在。

已逝世45年,為何至今無人敢挑戰他的武壇地位?

李小龍看不起傳統的武術套路比賽,稱其為“旱地游泳”。他認為武術要大膽地去發揮自己的長處並不斷鍛鍊來完善自己,並迫使自己創新。在巴西的綜合格鬥形式啟發之下,李小龍在格鬥理念與形式上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從而開創了MMA綜合格鬥的先河。因為他的巨大貢獻,所以為人們尊稱為“MMA之父”。他也為後來風靡全球的世界頂級格鬥賽事UFC的創辦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已逝世45年,為何至今無人敢挑戰他的武壇地位?

此外,他也曾出版了《詠春拳》《截拳道之道》等書籍以更好地闡述自己的武哲思想。他還首次在書籍中提出了“武德”的概念,將”Kung Fu”引入了英語詞典,為中華武術的推廣做出了卓越貢獻。

已逝世45年,為何至今無人敢挑戰他的武壇地位?

李小龍令人歎為觀止的哲學思想到底是什麼

李小龍的哲學思想,海納百川。他對老子、周易、禪宗、尼采、克里希那穆提等的思想,進行批判繼承,取精去渣,化為己用。更重要的是,他能根據自己的性情、經驗,進行創造性的發展,以哲引武,由武入道。在電視節目中,他曾談到自己對於武術的理解,他認為,武術的最高境界就是如水一樣。

已逝世45年,為何至今無人敢挑戰他的武壇地位?

因為,水雖然是世界上最柔軟的東西,卻能滴穿最硬的物質。習武者只有達到靈活似水的境界,才能讓自己隨著對手而有不同的變化。

已逝世45年,為何至今無人敢挑戰他的武壇地位?

李小龍的功夫電影更是讓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巨大窗口

李小龍代表作有很多經典影片:《唐山大兄》、《精武門》、《龍爭虎鬥》、《死亡遊戲》其中《猛龍過江》是唯一一部由李小龍自導自拍,成就最高的一部電影,影片上映打破了內地、香港、東南亞等全亞洲票房記錄,公映盛況空前,有的電影院由於安全考慮,不得不推遲上映。李小龍之所以能在香港動作電影中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他高超的武藝與其個人的魅力之外,與他的電影思想也有極大的關係。與當時香港電影的傳統的武俠套路不同,李小龍在電影中的形象更多是“個人”的書寫,是充滿了當代香港精神的個體,而非承載歷史厚重感和道德責任感的符號。這樣影片就被賦予了較強的現代氣息,貼近了當下的觀眾,認同感和娛樂性也隨之增強。

已逝世45年,為何至今無人敢挑戰他的武壇地位?

已逝世45年,為何至今無人敢挑戰他的武壇地位?

這樣的美學轉變是一個由概念群體形象向鮮活個體形象轉變的過程,更是一種由載道向娛樂的創作觀念的轉變過程。李小龍電影也因此影響了以後香港電影的娛樂性傾向,促使了香港電影的本土化轉型。所以他的電影才能有如此大的票房號召力

已逝世45年,為何至今無人敢挑戰他的武壇地位?

作為第一位打入好萊塢的華人影星,

他與好萊塢合作的影片《龍爭虎鬥》在1973年一經北美上映,票房就達到了2500萬美金,擊敗了同時期的許多好萊塢大片。這部影片也奠定了他在好萊塢的武術影星地位。

已逝世45年,為何至今無人敢挑戰他的武壇地位?

已逝世45年,為何至今無人敢挑戰他的武壇地位?

在李小龍所處的年代,西方人還對中國進行著封鎖和醜化。他們認為中國還處在人類文明的初級階段,因而不會誕生什麼偉大的人物,也不會產生什麼影響世界的思想和體系。但李小龍的出現打破了他們的思維定勢,也給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個窗口。他們歎服於李小龍的武術成就,同時也向往著中國的武術與文化,渴望瞭解中國。

已逝世45年,為何至今無人敢挑戰他的武壇地位?

你可以出身卑微,但必須卓然不群,縱使你將眾叛親離,也註定要重頭再來。最迷人的劇情不是後來居上,而是王者歸來;最偉大的戰局不是尖峰對決,而是獨孤求敗;最完美的謝幕不是激流勇退,而是嘎然而止。美人難免遲暮,英雄方能不朽。浪花淘盡,正是好處,卻是了處。如今李小龍已經離開了,但其留下的武術精神將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