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当年为什么要拍摄《海尔兄弟》?

花冷妍

作为一名实实在在的90后,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看过海尔兄弟这部动画片。

《海尔兄弟》的定位是以知识为核心,定位于寓教于乐且带有对大自然的一些不解之谜的提示。

许多人难免有疑问,一个做电器的拍动画片干什么?但却不知里面的深意:

树立品牌形象

提起海尔,大家肯定对1985年砸冰箱事件有所耳闻,一位用户来信反映海尔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让员工用大锤亲自砸毁76台有缺陷的冰箱,砸醒了员工的质量意识,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探求海尔人创造奇迹的秘密,我们发现:伟大的企业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用精神打造出来的。海尔兄弟里宣传的价值观很好的表达了海尔人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讲,这部动画的风靡,会导致里面人物的正面形象深入人心,从而让大家对海尔也建立好感。

时代发展需求

90年代初期,国内被欧美的动画片所占领,海尔无异于一个新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国内动画片市场的主动权。在国内动画片市场一片惨淡、大家呼吁时积极的挺身而出。

必要营销手段

海尔兄弟这部动画从某方面来说,是不错的营销手段,早期植入广告,培育未来客户。

这显示了海尔集团的独具匠心,如果把几亿投入到广告中,可能都不会激起水花,但是投入到动画片中,却影响深远,使看过海尔兄弟的这一代人,在潜移默化中认可海尔。


——END——

你看过海尔兄弟吗?如何评价它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说起《海尔兄弟》肯定能勾起很多人对于小时候的回忆,先说几件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1. 海尔兄弟两人(哥哥琴岛与弟弟海尔)分布代表了中国的海尔和德国的利勃海尔;

  2. 《海尔兄弟》动画片一共212集,每一集制作费用在当时为20-30万,第一部海尔集团可得到30%的收益,到第二部张瑞敏完全放弃收益,全部归制作方东方红叶;

  3. 《海尔兄弟》从1992年开始拍摄,2001年第二部封镜,总共用时8年的时间;

  4. 《海尔兄弟》只是海尔集团多种尝试中,最成功的一个,张瑞敏用海尔兄弟的形象做过其他的动画尝试,但是没有成功。

张瑞敏决定拍摄《海尔兄弟》的由来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一直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延伸,这在1985年“砸冰箱”事件中就有充分的体现,在之后随着海尔体量的不断增加,张瑞敏想把海尔集团企业文化通过动画片的形式传播出去的想法一直没有改变,这应该算是《海尔兄弟》这部动画片诞生最重要的原因。

在《海尔兄弟》之前,张瑞敏先后与台湾和上海的两家动画片制作方进行了接触,但都没有达到张瑞敏预期的效果。在1992年,海尔集团推出过一部以“海尔兄弟”形象为主的动画片:《音乐岛》,因这部片子的定位过分重视企业品牌的宣传,在市场上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张瑞敏与东方红叶也正是在90年代初开始接触,刚开始东方红叶为海尔集团制作了几档宣传广告,张瑞敏非常满意,逐渐才产生了让东方红叶制作《海尔兄弟》的想法。

《海尔兄弟》的拍摄历程与成绩

《海尔兄弟》在题材定位上可谓一波三折,经东方红叶与海尔集团的反复沟通,才最终才确定了以知识为核心。

这部动画片拍摄总共费时8年,共212集,而且每一集的拍摄费用是20-30万,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很大的一笔投入了,海尔集团投资共计3000多万,东方红叶也承担了2000-3000万的制作费用。在收益结算方面,第一步是东方红叶享有70%,海尔集团30%,而在第二部的时候,海尔集团完全放弃了收益,全部归东方红叶所有,张瑞敏只要求《海尔兄弟》能够在电视台播出。

《海尔兄弟》作为一部以知识为核心的动画片,这在当时国内的动画片市场是独树一帜的,在最初播放了几集之后,就引起的社会的巨大反响,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以及众多的地方台循环播放很长事件。另外,《海尔兄弟》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国际市场,也层走出国门进入了众多美国家庭的电视荧幕上。

《海尔兄弟》的成功对于海尔集团品牌宣传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海尔集团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以及打入国际市场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想这也应该是我国品牌宣传史上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了吧。


集思广智

《海尔兄弟》可以说是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宣传片。“海尔兄弟”的角色形象既是动画片中的主角,又是海尔集团的标志。

用标志形象作为主角去演绎一部动画片可以说是对企业进行宣传的最好手段。通过电视台轮番播放《海尔兄弟》的动画片,能让观众在一段时间内熟悉并深入了解“海尔兄弟”这两个形象,“海尔”的名字也能迅速成为热词,之后部分观众便会转化成为海尔集团产品的消费者。这个宣传手段帮助在80年代末濒临破产的海尔集团重新树立了企业形象,随着海尔兄弟的形象深入人心,海尔集团也迅速成长为家喻户晓的家电企业。

《海尔兄弟》这部动画成功地为海尔集团树立了品牌形象,提升其品牌价值。树立品牌概念在当时确实是海尔集团的明智判断,是前卫而影响久远的,以至于到现在海尔集团在世界电器界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今这个“品牌”、“IP”就是经济效益核心所在的时代,海尔兄弟仍在不断释放生命力。虽然当年《海尔兄弟》动画片几乎是赔钱给电视台播出的(国内电视台对动画片的播放权购买价格很低,当年更是没有电视台愿意购买海尔集团这部动画片来播,海尔集团为了达到初衷即能通过动画片的播出让更多观众熟知海尔的品牌,进而认可其产品,于是是付钱给“求”电视台播出《海尔兄弟》的),但海尔集团真正做到了“舍得孩子套着了狼”,这部投资六千万的作品,看似赔本,却为其赢得了长久至今的源源不断的品牌盈利。


动画学术趴

我除了看了这个连续剧版的海尔兄弟,我还看过一个貌似是电影版本的。

年代有点久远,只记得有个小孩有一支笔还是火箭,小小的,能变大变小,能上天能下水。还有个就拿着冰淇淋忘记有什么特异功能了。他俩兄弟没有爷爷也没有妹妹,也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打雷要下雨。属于利用科技打怪升级的版本。

有知道的麻烦告知。


以黑治黑黑吃黑


箭牌润滑油招商

提起《海尔兄弟》我想肯定能勾起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吧。作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动画史上科普类动画的巅峰之作,利用人文和科学知识普及大众,改变动画片以打斗为主的主题,全片设定均可找到对应的真实世界史实或传闻,它作为一部以知识为核心的动画片,这在当时国内的动画片市场是独树一帜的,在最初播放了几集之后,就引起的社会的巨大反响,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以及众多的地方台循环播放很长事件。另外,《海尔兄弟》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国际市场,也层走出国门进入了众多美国家庭的电视荧幕上。

至于为什么要拍摄,应该是海尔集团的品牌宣传吧。


电梯一点通

一个企业的品牌从少儿时期就被灌输,并且孩子看的时候父母也肯定要陪着一起看,那时候科技没有那么发达,一般一个家庭就一台电视机,不单是儿童接触海尔品牌就连大人同样接触。

我觉得动画盈利为次,企业品牌推广为主。


LIUSE网络

当年主要是推荐海尔品牌,当然有一定的所谓寓教于乐。这跟当年国家逐渐的抑洋扶中政策有一定关系,当时日欧美的动画片充斥荧屏,对当时中国动画市场构成威胁,同时对青少年不定性思想造成影响,,以致现在不少青年还是会怀念火影银魂,出现所谓精日这种民族败类。

所以出现这些动画片,一是教育二是发展中国动画,海尔兄弟一个是寓教于乐一个是发展品牌。

虽然说后来中国动画出版不少动画,中国动漫人也做了不是努力但是吧呵呵。跟海尔兄弟这种探索者,努力着的中国动漫人致敬吧,过去式了。

毕竟中国人是开放努力包容的,代沟嘛,现在的我们看不惯下一代,下一代的方向有他们的想法。


园盘

一个笑话,30多年前了吧!一个4-5岁小孩天天给他爸爸说他看见家里有两个小孩,天天在他爸爸耳边说他看见两个小孩,他爸被搞疯了,请了巫婆,道士等来瞧,没个所以然 还是说看见两个小孩,最后不得已搬家了,等小孩大了可能25-28左右,有天他给他爸说他看见的两个小孩是空调上面的那两个小人。他爸一口老血。


你坏了我的坏

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但我可以给大家讲个一个故事。都说小孩儿可以看见不干净的东西,有一家刚生了小孩儿,孩子开始说话的时候,一直指着说:冰箱上有人,大人不相信,可是孩子一直说。后来家里又烧香,又拜佛,还请了法师做法。可还是不管用。就这样战战兢兢的过了几年。一直等孩子稍微大点,家里人才知道孩子说的是,冰箱上的海尔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