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的力量——合和的味道

味道的力量——合和的味道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八集——合》讲述了东北酸菜的制作,黑龙江大学将酸菜提取培植出L乳酸菌,将大白菜制作酸菜工业化、创新化,解决了酸菜酸度、卫生健康的问题。

片中还讲述了领衔教授实验室腌制酸菜,与家中老母亲腌制酸菜PK,看谁的好吃,难分伯仲,其实酸菜情节始终是东北人的情怀,传统美食遇到化学反应和变革,这是中国菜的传统与创新的缩影。

联想2017年12月2日,星期六,我和妻子那天忙活了大半天,下午帮丛姐一家腌辣白菜的故事,唏嘘再三。

就是在腌制的前几天,丛姐和老公申哥“深入”到乡下买来一口大缸和一口小腌菜缸(其实是老两口先拉回一口酱紫色小缸,他们的女儿从海南回来后帮着拉回一口大缸),老两口也着实忙活了一番,从集上买来不长不短几十颗白菜,妻子嘱咐丛姐在太阳底下晾晒几个来回,丛姐和申哥又买来大蒜和生姜、海盐,妻子给她买上辣椒面,一切准备停当,只等妻子上门手把手现场操作。

接下来的工序可鉴,分两个层次,哈哈,一天傍晚,我和爱人来到申家,我和申哥从车库内把晾晒好表层少量脱水的白菜,抬到阳光房,妻子和丛姐把一颗颗去掉不好的帮的白菜,平整铺在缸地,一层白菜一层盐,直至全部码好,初次工作完活,嘻嘻。妻子嘱咐丛姐隔天烧开水,倒入缸内,直到水没过白菜为止,然后压上大石头,盖上塑料布密封。

丛姐言听计从,第二天用钢精锅(蒸锅)烧了近10锅水,一趟趟从2楼端到负一层,顺着缸沿慢慢倒入缸内(怕温差过大,把缸“炸了”),以至于在外听课的申哥,念叨说:我还真心疼挂念起来,怎么窄的楼梯,如此热的开水,上下跑,你姐真行啊,也难为她了(当然丛姐也是66岁的人啦)。这活又告一段落。

一个星期过去了,就是到了文章开头说得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妻子骑着电动车来到丛姐家,一进门,俺们四人就进入腌辣白菜战斗序列,我和申哥到楼下抬小缸,妻子和丛姐收拾已在大缸内沉睡一周的白菜,这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丛姐告诉妻子,个别白菜表层有烂叶,妻子分析说是盐的问题,我分析是室温的问题,阳光房也得零上二十几度,温度是不是太高了,好在无关大局,烂叶子不多,扒掉即可。

战斗继续进行,我和申哥用蒜臼子砸蒜,两套家伙,石头锤子上下捣动,边聊边干,一会功夫半盆蒜泥呈现;妻子和丛姐剐皮切姜,姜切成姜末,同蒜泥、辣椒面、味精、食盐混合搅匀,在我提一下,切上一个大苹果提味,申哥和丛姐连声说呛鼻子,我则说,辣白菜的味道出来了,哈哈哈。

接下来,丛姐和妻子带上一次性薄膜手套,把白菜(已经在大缸内腌制一周啦)一劈两半,放进调料盆中,搓进辣椒面、姜末、蒜泥等,尽量让白菜里外都沾上,依次码入缸内,这时申哥忍痛割爱,将他姑爷给他买来的泰山菊花石,派上用场,洗净用塑料袋套严,放入缸中压住辣白菜,我和申哥再次抬入车库(车库中没暖气,温度适合),盖上盖,大功告成。

我们姐弟四人,边干边调侃,想吃美味或特色,就不能怕麻烦,怕出力,我和丛姐笑嘻嘻地说,辣白菜好吃成本也很高,光这些辅助食材都不便宜,赶上“蒜你很”、“姜你军”、“辣死人”,成本那就更高。其实丛姐和申哥不能吃辣,因着女儿、姑爷好这口,也就现学现做,可见最疼还是父母心啊。

其实这里边的生活情趣,更是让人欢喜,妻子和丛姐是工友,虽然两人年龄差十几岁,但是成了无话不啦的好朋友,我也掺和其中,乐此不疲。尽管岁月不饶人,但志趣性格相投的朋友之间的感情与日俱增,少一些烦恼忧愁、哀怨失落,多一些真情实感、相互关爱、交流沟通,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就有滋有味、充实美好。生活无处不美好,朋友无处不体贴,我们和丛姐一家积酸菜的故事,不就一个小缩影吗。

不知道丛姐一家酸菜缸启封了吗,腌酸菜的故事,里面深含着化学反应,和浓浓的友情、爱情、亲情,和合其中,其实中国菜的食材及其烧制,不是深谙其道啊

(孙晓明)

作者系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理事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粮食局直属分局(泰安市东岳大街221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