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牽盤繞父母結

情牽盤繞父母結

臘月二十七,看山東電視臺綜藝節目,著名演員、山東老鄉邵峰的一席話很有感觸,工作忙等等都不是不能回家的理由,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包括軍人,都有時間回家和父母團聚。

有人說現在春節沒有年味了,其實和父母相守就是真正意義的春節,其他都不重要。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想起走了的父親。記得父親生前說過,想當年他隻身一人來到泰安,後來添丁增人,熬成了一大家子,言語中流露出自豪。

我自從參加工作後,特別是成家後,每次回家和爸爸聊的最多的是單位、工作,聊怎樣處理人際關係,更多的是近期寫了幾篇文章以及發表後的體會,還不時聊聊家鄉臨朐以及爺爺和家鄉親人的過往,曾記得父親說,抽機會弄個麵包車拉著全家人,一起回趟臨朐老家。父親啊,兒子不孝,沒有幫你實現這個願望。

父親對孩子的愛往往無聲,記得我80年代在魯西南上學,課間操後最願意到傳達室,看看有沒有家裡的來信,每到看到父親用毛筆或鋼筆雋永的字體寫的信封,都是一些叮囑,往往還夾雜著20斤糧票,我很是激動。83年菏澤5.9級地震後,一上午父親不停往學校傳達室打電話,終於在臨近中午才掛通,可想而知,父親對我的牽掛。

幾乎是每個月,母親縫製白布皮包裹,裡面裝上五香花生米,父親寫上地址,我接到包裹單後,也是一番激動,星期天到郵局取來包裹,還捨不得吃,飯後抓幾粒塞在嘴裡,別提那個香了。

父親啊,知道你對我和弟弟期望很大,盼我在機關工作,幹出點成績,多發表點作品,有機會結集出版,你總是說,潛心專注5——10年一件事,總會比別人出成績。對弟弟的學習、工作生活無時無刻不表露出拳拳之愛,雖然兒子沒因為能寫點小品文而沾沾自喜,但是父親因我的文章和弟弟的畫稍有成績,而感到驕傲,特別是在人前都是誇讚,甚至是炫耀,這就是天下父親的秉性。

我和弟弟願寫願畫,都是受到父親的薰陶,父親隨手在紙上畫的小狗、小兔,惟妙惟肖,只可惜父親過早的離開了我們,看不到兒子的作品了,看不到你的孫子、孫女在成長了,如果有來世,我和弟弟再做你的兒子,父親啊,咱爺倆沒親夠,子欲養,親不待是遺憾更是痛苦。

(孫曉明)

作者系中國糧食經濟學會、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理事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糧食局直屬分局(泰安市東嶽大街221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