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声声粽飘香

布谷声声粽飘香

布谷鸟又叫了,麦子熟了,黄灿灿的麦黄杏上市了,母亲早早亲手包的粽子也端上餐桌,满楼道散发的粽叶的清香唤起儿时的记忆。我住的粮食局宿舍楼上,每年都在这一时间听到布谷布谷的叫声,杜鹃的啼叫来自北边的泰山脚下,每年的端午,总能让我触物思人。

每年的端午节,包粽子成了母亲的功课。母亲提前买来芦苇粽叶,准备几十斤江米、红枣,或是蜜枣,先泡粽叶、江米,用专用的食品包装线绳,一包就是上百个,不在乎吃几个粽子,传递一个思人念旧的念想,母亲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说的。今年我和弟弟都劝她别包了,母亲说,你们不吃,人家都愿吃,言外之意,这个老传统老习惯不能丢。

其实是怕母亲忙活累着,今年倒好,母亲老同事徐阿姨、三姨都来帮忙,母亲手把手教人家,她说,她在糕点厂干了一辈子,最会包粽子。包好的粽子在锅里煮的时候,满屋子弥漫粽叶色清香,一进楼道就闻着粽子的香气。每每这个时候,母亲将煮好的粽子包成一包包,吆喝着亲朋好友来家取,更多的时候还亲自送上门。

母亲为人大方,从不吝啬,对给予她一点帮助的人,她都倾囊回报,哪怕是亲戚的孩子,只要进家,嘘寒问暖,母亲都很关照和疼爱,包些馄饨、蒸点花卷、包子给人家送去,或买几斤苹果捎给人家,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雷打不动包粽子实则也是亲情友情的汇集流动。

父亲在世时,他是母亲的运输兵,母亲包好粽子,指派他去送,亲朋好友,我和弟弟结婚成家后,父亲就一包包运送给我们的小家庭。

很多的时候,我们爷仨吃着妈妈包的粽子和煮的鸡蛋,就是我们的正餐,还念叨着端午的来历,记着在汨罗江上,老百姓包好粽子,投入江中,祈求鱼儿别吃屈原的头颅,吃粽子,从小时候,我和弟弟别吃粽子,边听父亲讲故事。

爱是从心底发出来的自然流露,一切功利的和被动的爱都带有虚伪性,更可怕的是贪婪、自私、冷漠,一个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的人,他(她)能爱世人吗?一个连起码的做人底线都不讲的人,他(她)能爱这个社会吗?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她(他)有多少感恩回报的心。

端午飘香,亲情浓浓,家国情怀,看似我们的日子是平淡的,但是细细品味,值得咀嚼,端午节无论是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都是寄托我们这个民族爱国、爱家,匡扶正义,积极向上向善,崇尚厚德的情怀。

端午黄熟时节,春发才能夏获,不行春雨,哪能有夏收啊,三角的粽子透出宜人的清香,人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传承良好家风,遵循传统美德,心怀善意,惠及及人,厚德载物,细微入里,感恩社会及他人,做到爱人如己,这就是在端午节这个节点家国情怀的最好诠释。

(孙晓明)

作者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理事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粮食局直属分局(泰安市东岳大街221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