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穀聲聲粽飄香

布穀聲聲粽飄香

布穀鳥又叫了,麥子熟了,黃燦燦的麥黃杏上市了,母親早早親手包的粽子也端上餐桌,滿樓道散發的粽葉的清香喚起兒時的記憶。我住的糧食局宿舍樓上,每年都在這一時間聽到布穀布穀的叫聲,杜鵑的啼叫來自北邊的泰山腳下,每年的端午,總能讓我觸物思人。

每年的端午節,包粽子成了母親的功課。母親提前買來蘆葦粽葉,準備幾十斤江米、紅棗,或是蜜棗,先泡粽葉、江米,用專用的食品包裝線繩,一包就是上百個,不在乎吃幾個粽子,傳遞一個思人念舊的念想,母親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說的。今年我和弟弟都勸她別包了,母親說,你們不吃,人家都願吃,言外之意,這個老傳統老習慣不能丟。

其實是怕母親忙活累著,今年倒好,母親老同事徐阿姨、三姨都來幫忙,母親手把手教人家,她說,她在糕點廠幹了一輩子,最會包粽子。包好的粽子在鍋裡煮的時候,滿屋子瀰漫粽葉色清香,一進樓道就聞著粽子的香氣。每每這個時候,母親將煮好的粽子包成一包包,吆喝著親朋好友來家取,更多的時候還親自送上門。

母親為人大方,從不吝嗇,對給予她一點幫助的人,她都傾囊回報,哪怕是親戚的孩子,只要進家,噓寒問暖,母親都很關照和疼愛,包些餛飩、蒸點花捲、包子給人家送去,或買幾斤蘋果捎給人家,每年的端午節母親雷打不動包粽子實則也是親情友情的彙集流動。

父親在世時,他是母親的運輸兵,母親包好粽子,指派他去送,親朋好友,我和弟弟結婚成家後,父親就一包包運送給我們的小家庭。

很多的時候,我們爺仨吃著媽媽包的粽子和煮的雞蛋,就是我們的正餐,還唸叨著端午的來歷,記著在汨羅江上,老百姓包好粽子,投入江中,祈求魚兒別吃屈原的頭顱,吃粽子,從小時候,我和弟弟別吃粽子,邊聽父親講故事。

愛是從心底發出來的自然流露,一切功利的和被動的愛都帶有虛偽性,更可怕的是貪婪、自私、冷漠,一個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愛的人,他(她)能愛世人嗎?一個連起碼的做人底線都不講的人,他(她)能愛這個社會嗎?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她(他)有多少感恩回報的心。

端午飄香,親情濃濃,家國情懷,看似我們的日子是平淡的,但是細細品味,值得咀嚼,端午節無論是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都是寄託我們這個民族愛國、愛家,匡扶正義,積極向上向善,崇尚厚德的情懷。

端午黃熟時節,春發才能夏獲,不行春雨,哪能有夏收啊,三角的粽子透出宜人的清香,人啊,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傳承良好家風,遵循傳統美德,心懷善意,惠及及人,厚德載物,細微入裡,感恩社會及他人,做到愛人如己,這就是在端午節這個節點家國情懷的最好詮釋。

(孫曉明)

作者系中國糧食行業協會、中國糧食經濟學會理事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糧食局直屬分局(泰安市東嶽大街221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