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十一:打造新时代国之重器 是海归人员的历史使命

2018-06-19 07:55 | 神秀天台、无限台州APP

陈十一:打造新时代国之重器 是海归人员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近日,“中国海归群体与改革开放40年--2018第四届海归中国梦年度盛典”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在会上的演讲带我们了解如何打造国之重器。

陈十一:打造新时代国之重器 是海归人员的历史使命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

全文如下:

《打造新时代的国之重器》

我在美国工作生活了二十年,2005年回到国内,先在北大创建工学院,现在在深圳领导建设一所创新型的高水平大学。对于“中国海归群体与改革开放40年”这个主题,我自己是深有感触。

深圳是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一个缩影,源头创新、核心技术的创造,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一流的中国特色的管理。

最近,国家在总结、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已经掀起一轮讨论与总结的热潮,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第一站,最近很多媒体都在报道。

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起源地,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在创新发展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区”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深圳所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从“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深圳一步步从“深圳速度”转型,铸就“深圳质量”和“深圳模式”,而且这个过程还在持续加速。过去人们更关注的是,深圳改革开放40年来创造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奇迹,其实在我看来,深圳改革开放40年来更为重要的贡献是在国之重器——源头创新、核心技术的创造方面,一批如华为、腾讯、大疆的世界级企业,以及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一流的中国特色的管理。

新时代对知识和人才有迫切需要,国家对科技、教育、人才协同发展之间关系的高度重视。

对于改革创新和国之重器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段时间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及。

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

4月24日,习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

5月2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说:“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都是聚焦在源头创新、核心技术方面,反映出国家对科技、教育、人才协同发展之间关系的高度重视。正如习总书记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一代代海归学者贡献自己时代的“国之重器”,当代留学人员面临的国内基础更好,选择更多元化。

中国自清朝末期开始由政府送青年学子出国留学,百余年来,学成归来的一代代留学归国人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近现代化的进程。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华罗庚、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海归学者,在新中国的建设之初,为提升中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贡献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国之重器”。

我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二代海归学者中的一员,也是“千人计划”实行后第一批归国人员。这一代海归学者带回了全球化的视野和创新意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同世界的对接,在上一轮科技变革中中国的基础学科建设、大科学装置贡献卓著,这是我们这一代贡献的“国之重器”。

相比之下,当前这代留学人员面临的国内基础要好很多,选择也更加多元化。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呼之欲出,涵盖诸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无人驾驶交通工具、3D打印、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能源储存、量子计算等领域,历史上的中国与前三次工业革命或失之交臂,或半脚踏入,而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世界领先的技术浪潮如此接近。

海归新一代肩负着创造新的“国之重器”历史使命,不仅需要先进的理念和观念更要掌握核心技术。

伟大的时代吸引海外学子归国追梦,我想我们的海归人才正赶上一个伟大的时代。顶层设计的改革方案、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创建南方科技大学,创造出新的历史时期的“国之重器”。为了更好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及新兴产业所带来的诸多机遇,深圳正在花大力气做的事情是“增强源头创新能力”,这其中就包括创建南方科技大学。

就我自己而言,我在我还正年富力强的时候,选择从北京大学副校长的岗位上,到南科大出任第二任校长,心中的使命就是在深圳这座极具源头创新能力的城市,汇聚一流的国际化师资团队,培养一流的拔尖人才,为深圳今后一轮发展集聚能量,创造出新的历史时期的“国之重器”。

从创办初,南科大就承担了国家和深圳赋予的双重任务。教育部要求南科大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办出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高水平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排头兵;深圳将南科大的建设放在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和提升城市竞争力战略布局的重要位置上,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定位,坚持一流的建设、一流的管理与一流的发展,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服务城市创新驱动发展。

目前,南科大建立了灵活创新、国际通行的人才制度,营造出一流的干事创业环境,搭建了优秀的学术团队、平台。

签约引进的300名教师中,院士23人,“千人计划”入选者58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7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8人,国家“杰出青年”16人,“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90%以上教师拥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毕业或曾工作于世界排名前100大学。我们教研序列的教授实行终身制,6年为一个聘期,有两次晋升机会,6年后如不能升为终身教授,在一年过渡期后,即需要离开。我们实行独立课题组负责人制,每位教研序列的教授都有独立的实验室、启动经费,不必依附在资深教授的团队,可以组建独立课题组,独立申请项目和经费。另外南科大允许全职教师可以一周一天在校外从事科技转化工作,明确教师可以获得以职务发明成果及技术作价入股企业进行转化收益的70%,通过自己的公司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

我们建立了深圳首个以诺贝尔奖得主命名的研究院,成立了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深圳市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材料基因组研究院等重大科研平台。目前,我们已构建了一套适配深圳创新链条的产学研和技术转移体系,已鼓励教授创办了25家高科技企业。

当前中国的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自贸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将会产生更大的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了解外国文化的人才需求,这为海外留学人才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相信,随着国家的强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还将加速。希望更多“高精尖缺”领域的领军留学人才能够回到国内,做科技报国的实践者,成为得人民之尊重,为国家所器重,为事业能承重的有理想有担当的新一代留学归国代表,贡献出新时代的“国之重器”。

陈十一:打造新时代国之重器 是海归人员的历史使命

陈十一简介

陈十一,男,汉族,1956年10月生,浙江天台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副校长,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首任院长、北京大学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主任;首批“千人计划获得者”,国家特聘专家称号,曾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fellow;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获得者。两次获得美国研究和发展杂志年度100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