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十一:打造新時代國之重器 是海歸人員的歷史使命

2018-06-19 07:55 | 神秀天台、無限台州APP

陈十一:打造新时代国之重器 是海归人员的历史使命

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近日,“中國海歸群體與改革開放40年--2018第四屆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在會上的演講帶我們瞭解如何打造國之重器。

陈十一:打造新时代国之重器 是海归人员的历史使命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

全文如下:

《打造新時代的國之重器》

我在美國工作生活了二十年,2005年回到國內,先在北大創建工學院,現在在深圳領導建設一所創新型的高水平大學。對於“中國海歸群體與改革開放40年”這個主題,我自己是深有感觸。

深圳是改革開放40年成就的一個縮影,源頭創新、核心技術的創造,一流的科技創新成果、一流的中國特色的管理。

最近,國家在總結、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已經掀起一輪討論與總結的熱潮,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第一站,最近很多媒體都在報道。

深圳經濟特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起源地,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在體制改革中發揮了“試驗田”作用,在對外開放中發揮了重要“窗口”作用,在創新發展中發揮了“排頭兵”作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示範區”作用,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深圳所取得的成就,是改革開放40年中國實現歷史性變革和取得偉大成就的一個縮影。

從“深圳製造”到“深圳創造”,深圳一步步從“深圳速度”轉型,鑄就“深圳質量”和“深圳模式”,而且這個過程還在持續加速。過去人們更關注的是,深圳改革開放40年來創造的經濟增長和城市發展的奇蹟,其實在我看來,深圳改革開放40年來更為重要的貢獻是在國之重器——源頭創新、核心技術的創造方面,一批如華為、騰訊、大疆的世界級企業,以及一流的科技創新成果、一流的中國特色的管理。

新時代對知識和人才有迫切需要,國家對科技、教育、人才協同發展之間關係的高度重視。

對於改革創新和國之重器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段時間的重要講話中多次提及。

4月13日,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

4月24日,習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強調:“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5月2日,習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說:“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

總書記的一系列講話,都是聚焦在源頭創新、核心技術方面,反映出國家對科技、教育、人才協同發展之間關係的高度重視。正如習總書記強調,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

一代代海歸學者貢獻自己時代的“國之重器”,當代留學人員面臨的國內基礎更好,選擇更多元化。

中國自清朝末期開始由政府送青年學子出國留學,百餘年來,學成歸來的一代代留學歸國人才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社會近現代化的進程。新中國成立以後,以華羅庚、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為代表的第一代海歸學者,在新中國的建設之初,為提升中國國防實力和國際地位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貢獻了他們那個時代的“國之重器”。

我是改革開放之後第二代海歸學者中的一員,也是“千人計劃”實行後第一批歸國人員。這一代海歸學者帶回了全球化的視野和創新意識,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同世界的對接,在上一輪科技變革中中國的基礎學科建設、大科學裝置貢獻卓著,這是我們這一代貢獻的“國之重器”。

相比之下,當前這代留學人員面臨的國內基礎要好很多,選擇也更加多元化。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呼之欲出,涵蓋諸如人工智能、機器人、物聯網、無人駕駛交通工具、3D打印、納米技術、生物技術、材料科學、能源儲存、量子計算等領域,歷史上的中國與前三次工業革命或失之交臂,或半腳踏入,而從沒有像今天這樣與世界領先的技術浪潮如此接近。

海歸新一代肩負著創造新的“國之重器”歷史使命,不僅需要先進的理念和觀念更要掌握核心技術。

偉大的時代吸引海外學子歸國追夢,我想我們的海歸人才正趕上一個偉大的時代。頂層設計的改革方案、全球最活躍的經濟、快速發展的高新產業、持續投入的科教事業、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以及海內外“人才、項目、技術、市場、資本、場地、服務”全面對接的平臺,正吸引越來越多海外學子歸國追夢。

創建南方科技大學,創造出新的歷史時期的“國之重器”。為了更好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及新興產業所帶來的諸多機遇,深圳正在花大力氣做的事情是“增強源頭創新能力”,這其中就包括創建南方科技大學。

就我自己而言,我在我還正年富力強的時候,選擇從北京大學副校長的崗位上,到南科大出任第二任校長,心中的使命就是在深圳這座極具源頭創新能力的城市,匯聚一流的國際化師資團隊,培養一流的拔尖人才,為深圳今後一輪發展集聚能量,創造出新的歷史時期的“國之重器”。

從創辦初,南科大就承擔了國家和深圳賦予的雙重任務。教育部要求南科大集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30多年的經驗,辦出能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高水平大學,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排頭兵;深圳將南科大的建設放在服務創新型城市建設和提升城市競爭力戰略佈局的重要位置上,要求高起點、高標準、高定位,堅持一流的建設、一流的管理與一流的發展,發揮人才蓄水池作用,服務城市創新驅動發展。

目前,南科大建立了靈活創新、國際通行的人才制度,營造出一流的幹事創業環境,搭建了優秀的學術團隊、平臺。

簽約引進的300名教師中,院士23人,“千人計劃”入選者58人,“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76人,教育部“長江學者”18人,國家“傑出青年”16人,“萬人計劃”入選者6人。90%以上教師擁有海外工作經驗,60%以上畢業或曾工作於世界排名前100大學。我們教研序列的教授實行終身制,6年為一個聘期,有兩次晉升機會,6年後如不能升為終身教授,在一年過渡期後,即需要離開。我們實行獨立課題組負責人制,每位教研序列的教授都有獨立的實驗室、啟動經費,不必依附在資深教授的團隊,可以組建獨立課題組,獨立申請項目和經費。另外南科大允許全職教師可以一週一天在校外從事科技轉化工作,明確教師可以獲得以職務發明成果及技術作價入股企業進行轉化收益的70%,通過自己的公司進行科研成果的轉化。

我們建立了深圳首個以諾貝爾獎得主命名的研究院,成立了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深圳市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材料基因組研究院等重大科研平臺。目前,我們已構建了一套適配深圳創新鏈條的產學研和技術轉移體系,已鼓勵教授創辦了25家高科技企業。

當前中國的新時代,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更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以及“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自貿區等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將會產生更大的具有海外留學背景、瞭解外國文化的人才需求,這為海外留學人才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我相信,隨著國家的強盛,海外高層次人才迴流還將加速。希望更多“高精尖缺”領域的領軍留學人才能夠回到國內,做科技報國的實踐者,成為得人民之尊重,為國家所器重,為事業能承重的有理想有擔當的新一代留學歸國代表,貢獻出新時代的“國之重器”。

陈十一:打造新时代国之重器 是海归人员的历史使命

陳十一簡介

陳十一,男,漢族,1956年10月生,浙江天台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大學副校長,現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工學院首任院長、北京大學科學與工程計算中心主任;首批“千人計劃獲得者”,國家特聘專家稱號,曾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美國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fellow;國家傑出青年基金(B)獲得者。兩次獲得美國研究和發展雜誌年度100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