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苗绣:针线中的文化密码

雷山苗族刺绣,风格独特,针法变化无穷,色彩大胆而协调,让人惊叹不已。此次雷山苗年之行,在熊姐的安排下,我们有幸拜访了雷山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玉芳,从而得以探寻这一针一线之中深存的文化密码。

雷山苗绣:针线中的文化密码

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向上攀爬,不多久,我们便来到了李阿姨位于西江千户苗寨半山腰的家。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李阿姨腾出二楼的一个房间办起了苗绣传习所,里面摆满了各式精美的绣片,用以展示和学习。见到我们的到来,李阿姨热情地为我们展示苗绣技艺,我们随之攀谈了起来。

雷山苗绣:针线中的文化密码

有别于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苗族刺绣很少表现现实、具象的生活场景。苗绣的主题完全是苗族人精神世界的表达。传统的苗族刺绣是苗族女性献给祖先和神灵的礼物,希望能得到祖先护佑。

雷山苗绣:针线中的文化密码

苗族纹样中承载着苗族世世代代的传说和秘密,蕴含着苗族的历史、文化、集体情感和审美观,因此才能流传数千年。

雷山苗绣:针线中的文化密码

蝴蝶是苗绣中最常见的形象。在苗族古歌《枫木歌》中记述到:“生于枫树心的蝴蝶孕育了人类的始祖“姜央”和世间万物,被奉为一切生灵的祖先,敬称“蝴蝶妈妈”。不同苗族支系、苗绣技法所呈现的蝴蝶形态,各不相同,但当中蕴藏的敬意丝毫无差。

雷山苗绣:针线中的文化密码

鹡宇鸟和蝴蝶妈妈同生于枫树,在蝴蝶妈妈生下12个蛋后,鹡宇鸟抱蛋三年,才得以孵出了人类的始祖姜央,苗族人为感谢鹡宇鸟的恩情,也常常把它绣在苗族的绣品上。

雷山苗绣:针线中的文化密码

除此之外,还有双头龙,花、鸟、虫、鱼等,在今天的解读中,我们可以推测这些都是苗族人心中敬仰的灵性形象,也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同,能带给他们吉祥与护佑。

雷山苗绣:针线中的文化密码

雷山苗绣:针线中的文化密码

雷山苗绣的刺绣技法也很多,李阿姨拿起一块层层向上盘起的绣片说,这是盘绣,那是平绣......常见的居然有10多种。西江苗寨里会刺绣的绣娘不少,然而能熟练掌握所有刺绣技法的并不多,李阿姨就是其中之一。

雷山苗绣:针线中的文化密码

辫绣,又称环线绣,是雷山苗族人的主要刺绣技艺。先将要绣制的图案用剪刀剪纸样并将其贴在底布上。用手工辫带,一般用8-12根彩线编成3毫米左右宽的带子,再根据图案轮廓,由外向内走向,将辫带褶皱成一个个小折后,用单线穿针,每一小折皱钉一针,将辫带堆钉在剪纸图案上,直至将图案铺满为止。然而就是这样一块小小的绣片,却需要20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雷山苗绣:针线中的文化密码

李阿姨今年50岁了,她从十多岁就开始学习刺绣,或许这一生,都将与绣针、绣线和绣布为伴。她们对美的领悟力和创造力,一方面是天赋,一方面来自日积月累的精益求精。一件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绣品,即便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观察者眼中,依然具有直达心灵的感染力。

雷山苗绣:针线中的文化密码

苗族在历史上长期没有文字,在数次大迁徙后,要依靠一代又一代歌师唱诵的古歌追忆先祖的事迹。而苗绣中的图案,则像是另一种独特的文字,述说着苗族的历史与文化。敬仰、祈愿、记忆、欢欣,乃至对天地与生死的感悟,这些用语言难以描摹的心绪,皆由针线而为世人所熟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