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大战”?释放一线城市发展空间才是王道

“抢人大战”?释放一线城市发展空间才是王道

最近一段时间有件事情很是惹人眼球,一些二线城市放宽落户政策,给出接近“零门槛”的落户政策,展开抢人大战。人才的迅速涌入再一次刺激该地购房需求,导致房价上涨,万人火爆抢房,有些地方甚至交500万才有摇号资格。

作为一个在房地产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我只能说,这不正常。因为,一座城市是否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关键在于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而往往是一线城市才是一个国家的人才集聚地。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二三线城市就不能吸引人才,事实上,人才可以在任何城市之间自由流动。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在中国,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以及准一线城市能够吸纳更多人才,这些城市也是人才所向往的地方,这是“铁的规律”。只有进一步释放一线城市的发展空间,才能为国家发展带来新的红利。未来,只有发展大城市,才能在发展中寻找新的均衡。

中国古代的“旋涡模式”营造的人口集聚地

为了讲清楚这个道理,我想扯得稍微远一点,从中华文明形成的独特过程谈起。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典型的旋涡性结构,也就是说,是周围地区向中心地区不断卷入的过程。为了谋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在古代,“逐鹿中原”成为所有枭雄的愿望。随着这种卷入中心争夺战的族群规模不断扩大,中心地带的向心力就越来越强,最终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动力结构,这种不断扩大的旋涡就叫做“旋涡模式”。古代中国能够茁壮成长为中华帝国,就在于外围竞争势力不断向内卷入旋涡所带来的红利。

那么,你可能要问,在古代,中心地带为何能够吸引八方势力赶来竞争呢?答案在于中心地带具有边远地区无法拥有的知识生产系统以及生存资源。有了这两样法宝就可以营造一个开放的、共享的、不断丰富的人口集聚地。这也是各路诸侯纷纷逐鹿中原的动因,同样是形成旋涡模式的核心动力。

通过以上简要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在古代中国就有了人口向中心地带不断集聚的趋势。而在当代,这种逻辑并没有被打破,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的规律并没有改变,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中国大城市人口仍不够集中

当前,人们的惯常认知是,大城市人口过于饱和,人口过于集中,与人们的惯常认知不同,中国的经济产出与人口分布并不集中,未来中国的经济与人口仍将向大城市集聚。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中国一线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将进一步加强,随着居民用地的审批力度不断扩大以及室内建筑容积率的不断提高,一线城市的人口承载能力将进一步加强,未来十年中国主要大城市将迎来新一波的人口流入,中国将会出现类似纽约、东京的新型超大城市群。

首先,在中国,大城市并不缺乏土地供应。相反,大城市的土地供应都十分充足。只是由于地方政府出于自身财政的需要,都不约而同的人为营造土地的稀缺性,利用土地的稀缺使土地不断增值,他们往往选择一点点的释放土地供应量,而不是一下子释放大量土地使用权。随着土地供应打开,中国一线城市的人口承载潜力将超出你的想象;其次,中国大城市群的动态演化过程远未结束。大城市群的演化逻辑往往是:人口不断向最繁荣地段涌入,中心地段人口密度过高,建成区面积向周边扩张,人口向城市边缘地区导入,边远地区的人口密度逐渐提高,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以上海为例,浦东新区在20年前是一个荒凉之地,当时坊间就盛传“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而现在的浦东早就成为城市中心,随着浦东的开发,带动着宝山、杨浦的进一步开发,宝山、杨浦的进一步开发又进一步带动青浦、松江、嘉定等周边地区的开发。

实事求是说,上海能够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广大外来人口的贡献。但是,前两年却传来部分大城市清理所谓“低端人口”的行为,实在是愚蠢至极。

大城市应该允许人口自由迁徙

中国应该发展大城市,大城市更应该也有大城市的格局与胸怀,要允许人口自由地向这些城市迁徙。事实上,任何城市的人口都在不停的迁徙,你想留住的人才,其他城市也想留住。这些人才最关心的无外乎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我在这里挣得多不多,另一件事情是我和我的家人在这里的多样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如果城市中没有大量的低技能劳动力,高技能劳动力就不得不分心做他不擅长的事情,其多样性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幸福感也会降低,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离开之心。也就是说,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之间存在某种互补性,如果限制低技能劳动力的供给,就会导致低技能劳动力的短缺,从而削弱高技能劳动的生产效率。

同时,若大城市不为低技能劳动力提供留下来的机会,对方认为自己总有一天还是要离开大城市,就会人为控制自己的消费能力,为其返回故乡做资金准备,这也不利于大城市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大城市若不能给低技能生产力提供生存空间,容易形成人口阶层固化,没有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等到老龄化社会来临的那一天,也许就是大城市吞下拒斥人口流入苦果的时候。

我来做个总结:在中国,大城市的发展空间仍然非常巨大,大城市也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代表着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这也符合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大城市要想实现良性循环,一定要有足够的包容力与胸怀,只有这样这座城市才能保证随时补充新鲜的血液,做到经久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