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大戰”?釋放一線城市發展空間才是王道

“搶人大戰”?釋放一線城市發展空間才是王道

最近一段時間有件事情很是惹人眼球,一些二線城市放寬落戶政策,給出接近“零門檻”的落戶政策,展開搶人大戰。人才的迅速湧入再一次刺激該地購房需求,導致房價上漲,萬人火爆搶房,有些地方甚至交500萬才有搖號資格。

作為一個在房地產領域深耕多年的學者,我只能說,這不正常。因為,一座城市是否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關鍵在於這座城市的發展前景,而往往是一線城市才是一個國家的人才集聚地。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二三線城市就不能吸引人才,事實上,人才可以在任何城市之間自由流動。我只是想告訴大家,在中國,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以及準一線城市能夠吸納更多人才,這些城市也是人才所向往的地方,這是“鐵的規律”。只有進一步釋放一線城市的發展空間,才能為國家發展帶來新的紅利。未來,只有發展大城市,才能在發展中尋找新的均衡。

中國古代的“旋渦模式”營造的人口集聚地

為了講清楚這個道理,我想扯得稍微遠一點,從中華文明形成的獨特過程談起。中華文明的形成過程是一種典型的旋渦性結構,也就是說,是周圍地區向中心地區不斷捲入的過程。為了謀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在古代,“逐鹿中原”成為所有梟雄的願望。隨著這種捲入中心爭奪戰的族群規模不斷擴大,中心地帶的向心力就越來越強,最終形成了一種穩定的動力結構,這種不斷擴大的旋渦就叫做“旋渦模式”。古代中國能夠茁壯成長為中華帝國,就在於外圍競爭勢力不斷向內捲入旋渦所帶來的紅利。

那麼,你可能要問,在古代,中心地帶為何能夠吸引八方勢力趕來競爭呢?答案在於中心地帶具有邊遠地區無法擁有的知識生產系統以及生存資源。有了這兩樣法寶就可以營造一個開放的、共享的、不斷豐富的人口集聚地。這也是各路諸侯紛紛逐鹿中原的動因,同樣是形成旋渦模式的核心動力。

通過以上簡要分析,我們可以瞭解,在古代中國就有了人口向中心地帶不斷集聚的趨勢。而在當代,這種邏輯並沒有被打破,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的規律並沒有改變,並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中國大城市人口仍不夠集中

當前,人們的慣常認知是,大城市人口過於飽和,人口過於集中,與人們的慣常認知不同,中國的經濟產出與人口分佈並不集中,未來中國的經濟與人口仍將向大城市集聚。伴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未來中國一線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將進一步加強,隨著居民用地的審批力度不斷擴大以及室內建築容積率的不斷提高,一線城市的人口承載能力將進一步加強,未來十年中國主要大城市將迎來新一波的人口流入,中國將會出現類似紐約、東京的新型超大城市群。

首先,在中國,大城市並不缺乏土地供應。相反,大城市的土地供應都十分充足。只是由於地方政府出於自身財政的需要,都不約而同的人為營造土地的稀缺性,利用土地的稀缺使土地不斷增值,他們往往選擇一點點的釋放土地供應量,而不是一下子釋放大量土地使用權。隨著土地供應打開,中國一線城市的人口承載潛力將超出你的想象;其次,中國大城市群的動態演化過程遠未結束。大城市群的演化邏輯往往是:人口不斷向最繁榮地段湧入,中心地段人口密度過高,建成區面積向周邊擴張,人口向城市邊緣地區導入,邊遠地區的人口密度逐漸提高,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以上海為例,浦東新區在20年前是一個荒涼之地,當時坊間就盛傳“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而現在的浦東早就成為城市中心,隨著浦東的開發,帶動著寶山、楊浦的進一步開發,寶山、楊浦的進一步開發又進一步帶動青浦、松江、嘉定等周邊地區的開發。

實事求是說,上海能夠發展到今天,離不開廣大外來人口的貢獻。但是,前兩年卻傳來部分大城市清理所謂“低端人口”的行為,實在是愚蠢至極。

大城市應該允許人口自由遷徙

中國應該發展大城市,大城市更應該也有大城市的格局與胸懷,要允許人口自由地向這些城市遷徙。事實上,任何城市的人口都在不停的遷徙,你想留住的人才,其他城市也想留住。這些人才最關心的無外乎兩件事情:一件事情是我在這裡掙得多不多,另一件事情是我和我的家人在這裡的多樣需求能否得到滿足。如果城市中沒有大量的低技能勞動力,高技能勞動力就不得不分心做他不擅長的事情,其多樣性需求就得不到滿足,幸福感也會降低,久而久之,就會產生離開之心。也就是說,高技能勞動力與低技能勞動力之間存在某種互補性,如果限制低技能勞動力的供給,就會導致低技能勞動力的短缺,從而削弱高技能勞動的生產效率。

同時,若大城市不為低技能勞動力提供留下來的機會,對方認為自己總有一天還是要離開大城市,就會人為控制自己的消費能力,為其返回故鄉做資金準備,這也不利於大城市經濟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大城市若不能給低技能生產力提供生存空間,容易形成人口階層固化,沒有新鮮血液的不斷注入,等到老齡化社會來臨的那一天,也許就是大城市吞下拒斥人口流入苦果的時候。

我來做個總結:在中國,大城市的發展空間仍然非常巨大,大城市也是一個國家的名片,代表著整個國家的綜合實力,這也符合世界城市發展的規律。大城市要想實現良性循環,一定要有足夠的包容力與胸懷,只有這樣這座城市才能保證隨時補充新鮮的血液,做到經久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