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部門發佈史上最嚴政策引發光伏行業“震動”

“量”的發展踩“剎車” “質”的提升盼“加油”

行業新政出爐、行業大佬們集體“上書”、行業主管部門先後舉行座談會和新聞發佈會……2018年的初夏,註定要載入我國光伏行業發展的史冊,尤其是6月份上演的這一幕幕“大戲”。

“大戲”的開幕,源於國家3部門的“一紙通知”——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由於該文件落款時間是5月31日,也稱“5.31新政”),給近年來高速發展的中國光伏產業踩下一腳“急剎車”。儘管能源主管部門在今年早些時候就曾釋放過“將嚴控光伏發展規模”的信號、業內對此有心理預期,但在這份嚴苛程度超預期的政策文件正式出臺後,全行業一時哀鴻遍野,紛紛感慨“一夜入冬”。

總體來看,此次“5.31新政”的關鍵詞就是光伏發電“要控制量,降低補貼”。具體來看,新政給出的條款是:2018年各地暫不安排需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2018年分佈式光伏發展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規模;新投運光伏電站上網電價統一降低0.05元;“自發自用、餘電上網”分佈式項目,補貼標準降低0.05元,至每千瓦時0.32元(含稅)。

一石激起千層浪,“5.31新政”一出爐就使得整個行業產生巨大“震動”。

“史上最嚴”政策引發行業“震動”

對光伏行業而言,嚴控新政猶如一盆突如其來的冰水。

之所以稱之為“史上最嚴苛”,原因在於:原先不受指標限制的分佈式光伏被納入規模管理,且按照前5個月的建設進度,今年剩餘時間裡10GW的指標已所剩無幾。而時隔5個月再度下調標杆上網電價,打破了此前一年一調的慣例,意味著今後電價調整頻次會加快。此外,普通地面電站指標暫停發放、領跑者項目的規模和啟動時間將視光伏發電規模優化情況再行研究。上述調整自發文之日起開始實施,相當於沒有緩衝期。

6月4日,中國光伏行業發佈緊急“公告”,稱再次向行業主管部門瞭解,已取得2017年普通地面光伏電站指標的項目,在今年6月30日前併網的,仍執行2017年標杆電價。

6月6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與光伏行業協會部分企業代表就《通知》的“企業訴求與政策宣介”進行座談。6月8日,國家能源局綦成元副局長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部分行業協會對《通知》的意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相關負責同志就《通知》提出建議。6月11日,國家能源局召開新聞發佈會,主要圍繞《通知》解答相關問題。

與此同時,河北、山東等地能源部門已經開始陸續發文,出臺“5.31新政”落地的具體政策措施,光伏新政已經開始實施。

“長痛不如短痛”的發展抉擇

近年來,我國光伏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2017年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併網裝機容量達到1.3億千瓦。截至2018年4月底,裝機已超過1.4億千瓦。

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光伏發展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截至2017年底,累計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缺口總計達到1127億元,其中光伏補貼缺口455億元(佔比約40%),且呈逐年擴大趨勢。隨著光伏發電的迅猛增張,一些地方也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棄光限電問題。在國內光伏發電市場高速增長的刺激下,光伏製造企業紛紛擴大產能,光伏製造產能過剩問題、產品和電站建設質量問題逐漸顯現。

國家能源局強調,出臺《通知》既是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緩解光伏行業當前面臨的補貼缺口和棄光限電等突出矛盾和突出問題的重要舉措;這是光伏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必然要求,對實現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和提高我國光伏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國家層面有國家的考慮,但對於行業來說,新政的出臺確實產生了巨大的衝擊與影響,無論是製造業,還是供方電站行業、安裝商、開發商、工程商等,都將面臨國內市場容量的迅速下降帶來的巨大沖擊,按照新政的要求,相當於今年20-30GW(吉瓦)市場容量沒有了,全行業很難一下子找到這麼大的市場來補這個缺口,製造業投入很大,一旦沒有了市場與訂單,就會面臨困難,新政出臺後自然在全行業引發了巨大‘震動’。”德國萊茵TüV大中華區太陽能服務副總裁鄒馳騁分析道。

在光伏大佬的聯名信中,他們建議給已經合法批准建設的項目一定緩衝期;降低規模的幅度不應過大;支持光伏行業進入不需要補貼的最後一公里。理由是按照此前規劃的在建項目一下子沒了指標和補貼,“大家都覺得天要塌下來”。在國家能源局的座談會上,5大行業相關協會同樣建議,希望相關部門儘快通過官方渠道證實,已取得2017年普通地面光伏電站指標的項目仍執行原有的“630”政策;對5月31日前已經簽署協議和開工建設的分佈式項目要給予一定的考慮等。

“對於行業來說短期會有陣痛,但長期來看新政是好事,在行業競爭加劇和加速洗牌的同時,也使得行業的發展質量會有提升。”鄒馳騁認為,新政後,企業一方面要積極開拓新的市場,尤其是海外市場;另一方面,要改變發展思路,更加註重產品和創新,無論是開拓海外市場還是更加激烈的國內市場,競爭的核心都將只有一個,那就是質量。

《中國質量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