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五虎将,同样战绩显赫威震一方,为何赵云被后世称为儒将?

倔强的函数

世人对赵云的认识,一开始主要集中在作战勇猛方面,除了刘备“

子龙一身是胆”的评价外,还有一些其他这方面的评价:

  •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三国志》)

  • 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杨戏)

  • 赵云,文鸯,出入万众,单枪匹马,所向无前。(张萱)

之后对赵云的评价逐渐由名将向名臣演变,认为赵云不仅打仗是一把好手,而且有头脑、有思想,也可以称为名臣。

  • 赵云之安民于蜀,亦岂宜以有限之屋共无穷之求。(唐人郑元佑)

  • 赵云可谓深切著明。知天下大体矣。(元人朱黼)

  • 观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独名将而已。(明人钟惺)

  • 然则云之本末,自有大臣局量也,岂名将云乎哉?(明人范光宙)

  • 智勇兼全。子龙可谓有古大臣之风。(明人李贤)

这种评价的改变,意味着对赵云的看法更加全面、准确。赵云的确不是一般的猛将,他很有政治头脑,而且敢于坚持原则,名将+名臣=儒将,

赵云儒将的形象逐渐定格。

具体到赵云的一生,以下几件事可以证明他的头脑与思想。

不怕得罪朋友,拒绝诱惑

赤壁之战后刘备有了自己立足的一块地盘,这就是荆州刺史部的南郡,刘备以此为依托,迅速向荆州刺史部在长江以南的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等地发展。

刘备派诸葛亮、赵云等人收服江南各郡,进展很顺利,除武陵郡外,其他几个郡都投降了。武陵郡太守金旋拒不投降,战败被杀。

刘备提升赵云为偏将军,让他兼任桂阳郡太守。桂阳郡原太守名叫赵范,投降后一心巴结赵云,他的嫂子樊氏长得很漂亮,而他哥哥已死,嫂子寡居,赵范想把嫂子嫁给赵云,但被赵云拒绝了。

赵云不想伤赵范的面子,推辞道:“我和你同姓,你的兄长就好比我的兄长一样,怎能娶兄嫂?”有人劝赵云接受,赵云说:“赵范是被迫投降的,心里怎么想还不知道。天下女子多得是,不必着急。”赵云看人很准,后来赵范果然逃亡了。

不怕得罪同僚,坚持原则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克成都。在围攻成都时刘备与众人约定,如果成都攻破,府库里面的东西都归大家,他自己不要。这条命令造成了混乱,正在需要大家各司其职做好各项工作时,许多人却找不到了,将士们都放下武器,奔向各个官府仓库,自行拿取那里的财物,几天后这种混乱才结束。

当时益州十分富有,刘备下命令置酒大会,犒劳三军将士。刘备拿出城中大批金银颁赐给将士,把谷物布帛还给百姓。刘备赏赐按功劳大小分成不同等级,最高一级赏赐包括黄金500斤、白银1000斤、钱5000万和锦缎1000匹,其他人也都受到了不等的赏赐。

跟随刘备一路披荆斩棘的将士们个个兴高采烈,这些年他们吃够了苦,受够了累,现在总算有了回报,但有人还嫌不够,又向刘备提出成都城里还有不少官家的房产地产,城外还有许多公家的园地桑田等,不如把这些也分赐给诸将。

这样的提议一般都会受到大家的强烈欢迎,谁反对谁就是跟大家过不去,但赵云不管这些,直接表达了反对意见:“霍去病当初说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现在的国贼何止是匈奴,还没有到求安稳享乐的时候。只有到天下平定的那一天,大家各返故乡,再谈享受才合适。益州士民初罹兵革,遭受战乱之痛,田宅都应归还其主人,令其安居复业,然后制定差役、赋税政策,这样才能让大家安心。”

刘备认为赵云说得很对,采纳了他的建议。

不怕得罪领导,敢说真话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近郊的武担山称帝,之后便下令进攻孙吴,以报孙权夺取荆州并杀害关羽之仇。

对此,有人支持,但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反对,劝谏的人不少,但刘备意志已决,对于任何反对意见一概不听。

益州从事祭酒秦宓以博学著称,又通占卜谶纬,他认为此时伐吴并不吉利,刘备下令把秦宓抓起来,群臣见此都不敢再说什么了。

但赵云生性耿直,他不管那么多,仍然继续相劝。赵云认为当前最大的敌人是曹魏而不是孙权,应该先灭曹魏,到那时孙吴不用打自会臣服。

赵云进一步建议道:“当前应当进图关中,占据黄河、渭河的上游,从那里征讨曹魏,关东义士必将响应。千万不能把曹魏搁置起来去伐吴,一旦与孙吴交兵,不能马上能见分晓啊!”

但刘备此时已被愤怒充昏了头脑,还是率领大军伐吴去了,此战蜀军大败,损失数万兵马,孙刘联盟也遭受到致命打击,如果刘备当初听从了赵云的意见,也就不会这样的结局了。

不怕得罪下属,大公无私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邓芝担任佯攻,由于敌我兵力悬殊,最终失利,但由于指挥有度,损失并不大。

诸葛亮事后对邓芝说:“街亭失败后,各部兵将都失散了,兵不知将,将不见兵,而箕谷退军时,却能做到将不离兵、兵不离将,是什么缘故呢?”

邓芝回答说:“赵云将军亲自断后掩护撤退,所有军资装备一点儿都没有丢弃,兵和将也没有分离。”

这就是老将和新手的区别,同样是兵败,马谡在街亭被吓傻了,结果几乎全军覆没,而赵云却能镇定从容,这靠的是胆识,是身经百战所积攒出来的经验,更是长年累月和将士们之形成的默契和相互信赖。

当时赵云军中有不少富余的绢帛,诸葛亮让赵云拿出来分赐给部下,赵云说:“仗没有打好,还要什么赏赐?所有的物资请全部存入赤岸的府库中,等到冬天发给大家过冬吧。”听到这些,诸葛亮对赵云更加赞赏。

赵云的身上有许多难能可贵的品质,如重情义、守信用,既英勇善战,对事物又有清晰的认识,是一个有胆、有勇又有谋的人,同时他还敢于进言、公而忘私,这些都值得人们学习和称道。


南门太守

《三国演义》对赵云的评价,浑身是胆。

赵云被称为文将,主要是和他的事迹和他有谋略有关。其主要是后人对赵云的认知和看法。

赵云跟随刘备后主要事迹,

1两扶幼主,赵云带数十骑冲进曹操的势利范围,最终救得刘备的甘夫人和刘禅。可以赵云的智和猛。

2赵范以将自己漂亮的寡嫂嫁给赵云,赵云用赵姓本一家拒绝了。有人劝赵云,赵范寡嫂很漂亮。赵云的意思天下漂亮的女子并不少,赵范是降服的,早晚会逃,果然不出赵云所料,赵范逃走,不牵扯赵云的事。

3克定祸乱,刘备听了赵云的话,赵云一次次打败曹军,刘备赞,子龙一身是胆也!军中人称赵云为,虎威将军。

4对赵云评价儒将有出处。

易佩绅的《通鉴触绪》:云固武臣之有本末者,而兼有儒臣体用矣。

其实三国最大的儒将是东吴的大都督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这可以看出。

称赵云是儒将也是有出处和原因的。总体来说后人对赵云的评价和评论全是赞誉,几乎达到了完人的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