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罪袁崇煥|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

功罪袁崇煥|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

金庸先生髮表於1956年的《碧血劍》中,以明末被殺的大將袁崇煥之子袁承志及其師門華山派義助闖王,奪取大明江山而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為主線,裡面對袁崇煥多有讚美,將袁崇煥視為大英雄,而且後來還意猶未盡的專門為袁崇煥寫了篇幅不短的《袁崇煥評傳》。

實則袁崇煥是歷史上頗有爭議的人物。關於其功罪的爭論,從明清一直延續至今,現在依然存在著“挺袁”和“倒袁”兩派。

挺袁派中多是名人,如康有為、梁啟超、金庸、閻崇年等。挺袁派多以《明史》為依據,對《明史》中許多尚存爭議的事件搞討論,尤其是“離間計”和“冤殺”。

倒袁派多以草根為主,多是依據各種史料證據中袁崇煥寡謀、損兵、丟糧、不救、議和、獻媚、暮氣、資敵、斬帥、縱敵、敗陣、苟且等問題對其提出質疑。

袁崇煥是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三甲第四十名進士,當時已經35歲。中進士後擔任過福建邵武知縣,但他對帶兵打仗很感興趣,喜歡與人談論兵法,遇見邊塞退伍的老兵便拉著人家討論邊塞上的事情,自認為對邊塞的情況比較瞭解,並自認為有鎮守邊關之能。常自視甚高,好大言。最終,好大言成為他的死因之一。

天啟二年(1622年),袁崇煥前往京師覲見皇帝朱由校,被破格提拔在兵部任職(兵部職方主事)。不久廣寧被後金軍攻陷,於是朝廷商議,應該派人鎮守山海關。袁崇煥得知後,隨即一個人往關外查閱地形。等回到京城就上書介紹邊關形勢,並稱:“只要能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個人就可以鎮守山海關。”(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朝廷正用人之際,於是提拔他為僉事,監管關外的兵馬,並撥給他帑金二十萬,讓其招兵買馬。

袁崇煥到任不久,佔據關外地的哈剌慎諸部歸順,經略王在晉令袁崇煥移軍駐紮中前所,之後又命袁崇煥前往前屯安置遼東的流民。袁崇煥接令後立即於夜間出發,冒險在四更天入城,雷厲風行,深得將士欽佩。王在晉非常欣賞袁崇煥,並提拔其為寧前兵備僉事。但袁崇煥卻有些看不上王在晉,所以很多事自作主張。有時因事與王爭論不果則就直接和首輔葉向高聯繫。

後來當時的軍事戰略家、大學士孫承宗因王在晉和袁承煥等人因築城發生爭執而親自巡行邊塞,實地考察。考察期間他發現袁崇煥確實是個人才,多采用袁崇煥的主張。天啟二年八月,孫承宗自請為督師,上任後他比較依仗袁崇煥。袁崇煥也非常賣力,不負孫所望,多有建樹。

天啟三年(1623年)九月,孫承宗在多人勸阻下執意決定鎮守寧遠,並帶滿桂與袁崇煥一起前往。袁崇煥到寧遠後,發現祖大壽修築的城牆不合規格,於是袁崇煥制定規格重新修築。第二年,寧遠城修築竣工,一時間商旅流民雲集,被倚為關外重鎮。

袁崇煥雖有才幹,但我行我素的毛病時有發作,某次在核查軍隊人員編制時因故當場殺掉一個將校,孫承宗知道後也非常惱怒,道:“監軍可專殺耶”。好在沒有追究他。

天啟五年(1625年),孫承宗與袁崇煥謀劃派兵佔據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淩河等地,並長期駐守,寧遠因此成為內地,開疆復土兩百餘里。但同年十月,孫承宗因魏忠賢忌恨而遭到罷免,高第接任。

孫承宗坐鎮遼東四年,收復失地四百餘里,修築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餘座,屯田五千多頃,安置戰爭難民近百萬,選拔培養了馬世龍、袁崇煥等一批文武將領,逼迫努爾哈赤後退七百里。並與天津巡撫李邦華、登萊巡撫袁可立遙相呼應。“關門息警,中朝宴然,不復以邊事為慮矣”。

高第則與孫相比直接不是一個水平。老高認為關外守不住,主張退守山海關,並且下令將士都移駐關內,軍隊全部撤出錦州及右屯等地,甚至想要撤掉寧遠的軍隊。袁崇煥面對這麼個軟蛋非常氣憤,表示寧死不撤離。高第遂將錦州等地軍民盡數撤離,丟棄米粟十餘萬,一路軍民怨聲載道,哭聲震野。悲憤的袁崇煥一氣之下要撂挑子,請求回鄉為父守喪,但未獲批准。同年十二月,還升了官,提到按察使。

功罪袁崇煥|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

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得知孫承宗被罷免,來了個軟蛋高第,認為機會來了,率軍西渡遼河,不久即抵達寧遠。但經略高第和總兵楊麟擁重兵于山海關,不敢去救援寧遠。在寧遠的袁崇煥得知後寫下血書,與將領滿桂、祖大壽、何可綱等盟誓以死守城。

努爾哈赤將抓到的百姓放回寧遠傳話讓袁崇煥投降,袁絲毫不為所動。而且堅壁清野,盤查奸細,並傳檄給前屯守將趙率教、山海守將楊麒,聲言如有將士敢逃到他們這裡,即可將其斬殺。

努爾哈赤見軟的不好使,便來硬的,率大軍攻城。袁崇煥以西洋巨炮轟後金軍,後金軍連續攻城兩天,但被巨炮轟炸的潰不成軍,損失慘重,努爾哈赤無奈只好退軍,史稱“寧遠大捷”。

面對老袁,努爾哈赤都感嘆:“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

寧遠大捷後,明廷舉朝振奮,又升袁崇煥為右僉都御史,高第及楊麟因不發援軍被罷免。

三月,袁崇煥又升官,因為明廷重新設立遼東巡撫,在經略之下,以袁崇煥擔任。但因為袁不是當時秉政的大太監魏忠賢隊伍裡的人,魏大太監派其黨羽一同前來鎮守。老袁上書請求不希望和他們共事,被拒絕,為安撫老袁,明廷又加其為兵部右侍郎,子孫世蔭錦衣千戶。

袁崇煥解了寧遠之圍後,自恃功高,便有些傲慢自大,與大將滿桂鬧不和,還讓朝廷將滿桂調走,明廷於是召滿桂回朝。但經略王之臣要求留住滿桂,袁崇煥便與王之臣鬧意見。朝廷擔心兩人不合影響大事,於是以王之臣督關內,袁崇煥守關外,將兩人分開。

八月,六十八歲的努爾哈赤病死,有說是被袁崇煥炸傷而死。袁崇煥派遣使者前往弔唁,並趁機刺探後金情況。接任的皇太極則遣使回報,態度誠懇,袁崇煥於是想要和後金議和,自寫書一封再次派遣使者前往。這後來成為袁通敵的證據。

在準備議和的同時,袁崇煥巡視錦州、大小淩河等地,準備搞屯田,恢復高第放棄的疆土。他上書指出:“遼東的敗壞,雖然是人心不穩固,也因為失去了有形的險要,沒有東西可用來堅固人心。部隊不利於野戰,只有依憑堅固的城牆和使用大炮一種方法。如今山海關的四座城池已經修復一新,應當再修松山諸城,輪值的軍隊四萬人,缺一不可。”

如此一來乃又是大功一件,魏忠賢極其黨羽等人的子孫因此可以授世代廕襲錦衣千戶,於是老魏攛掇天啟帝答應了袁的計劃。

功罪袁崇煥|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

天啟七年(1627年)正月,正忙著內部權力鬥爭的皇太極借坡下驢同意了袁崇煥的請和,然後舉兵渡鴨綠江找朝鮮的麻煩。明廷認為袁崇煥功大,遂召回王之臣,並不再設立經略,關內外均歸袁崇煥負責。袁崇煥幹勁大增,趁皇太極打朝鮮之際,急忙派人修繕錦州、中左、大凌三城。

而朝鮮和在朝鮮邊上的毛文龍同時嚮明廷告急,明廷命袁崇煥前往救援。袁崇煥派遣水軍增援毛文龍,朝鮮不經打,很快倒向皇太極,並隨皇太極進攻毛文龍,但被毛文龍擊敗,後金軍也被毛文龍擊退,史稱“丁卯之役”。

五月,皇太極從朝鮮退兵後,親率後金軍圍錦州,攻寧遠。十一日,後金軍直抵錦州,四面合圍。袁崇煥以寧遠兵不可動,選精騎四千,令尤世祿、祖大壽統率繞到後金軍後,再遣水師東出相牽制,尤世祿、祖大壽等將要出動時,後金軍已抵達寧遠城下。袁崇煥與中官劉應坤、副使畢自肅督將士守城,列營濠內,還是老辦法用大炮轟擊後金軍。

尤世祿、祖大壽等大戰城外,士卒多戰死,但堅持力戰不退。後金軍看寧遠不好啃,只好解寧遠圍,增兵攻錦州,但損傷無數,而錦州也不可破。磨蹭到六月五日,後金又只好撤軍,此番史稱“寧錦大捷”。

前面說過,袁崇煥雖然在遼東打了不少勝仗,但他不是當時說了算的魏忠賢線上的人,魏忠賢也不待見他。寧錦之戰後,滿桂、趙率教等人都得到了賞賜,但袁崇煥被魏忠賢黨羽彈劾不救錦州,只給袁增加一級官階。七月,很不滿意的袁崇煥又撂挑子辭官回鄉,這次老魏不再客氣,以王之臣接替袁崇煥為督師兼任遼東巡撫,駐守寧遠。

但很快朱由校死去,朱由檢即位,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而且官職更大,被授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袁崇煥返回京城時求賢若渴朱由檢在平臺召見他,年長崇禎帝27歲的袁崇煥被官職打了雞血,興奮的聲稱自己可以五年復遼,聽了更興奮的朱由檢小臉通紅,都站起來聽老袁說大話。甚至許下了袁如能復遼給袁封侯的承諾。

功罪袁崇煥|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

一旁的給事中許譽卿都看不下去了,偷偷問袁崇煥復遼的計劃,老袁卻表示只是安慰新皇帝。許譽卿直接指出:“皇上英明,怎麼可以隨便應對。他日按照期限追求成效,你該怎麼辦?”

老袁也覺得自己這次吹的有點大,於是又為自己解圍上奏說:“五年復遼的計劃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託給臣,臣怎敢推辭這艱難的任務。但是五年內,戶部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必須朝廷內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但朱由檢卻被興奮衝昏了腦袋,讓四部按照袁督師說的辦。

老袁又表示,自己去遼東後朝中難免有人會再誹謗自己。朱由檢則直接收回王之臣、滿桂的尚方寶劍,將其賜給袁崇煥。

袁崇煥又絮絮叨叨表示:“恢復遼地的計策,防守是正規的策略,攻戰是變通的策略,和議是輔助策略的說法。要循序漸進而不在突變猛進,在追求實效而不在貪圖虛名。駕馭邊防大臣與朝廷大臣不同,軍中可驚可疑的事特別多,只應當談論成敗的大局,不必摘取一言一行的細小過失。事情的責任既然重大,招致怨恨實在多。各種有利於邊疆的事情,都是不利於自身的。況且謀取敵人急,敵人也會從而離間,因此作邊疆的大臣很難。陛下愛護臣瞭解臣,臣何必過於疑慮懼怕,但心中有所危懼,不敢不告訴。”

朱由檢到很接受老袁德絮叨,發優詔答覆袁崇煥,並賞賜蟒袍玉帶、銀幣。但老袁到是沒敢要。

在得到了皇帝的一系列承諾後,大權在握的老袁趕到遼東先是用計平定了因為軍餉而譁變的川、湖士兵。然後又招撫了當地“哈剌慎三十六家”,而後又將寧遠、錦州合為一鎮,以祖大壽鎮守錦州。又上書給朱由檢極力稱讚祖大壽等將的才能,並說自己五年復遼的計劃全靠這幾個人來實現,如果五年後還沒有實現,他要親手將這幾人斬殺,自己到領罪服死。

袁崇煥一遍遍絮叨的“五年復遼”,絮叨的自己都信了。面對自己都信了的袁崇煥的“五年復遼”,朱由檢更是讓說的信心滿滿,信心滿滿的朱由檢又加封袁崇煥為太子太保,並賜給蟒衣銀幣。給了皇帝畫大餅,暫時讓皇帝滿足,這也為袁之死埋下了一粒種子。

不久,他又為自己的死埋下了第二粒種子。


下篇:功罪袁崇煥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