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罪袁崇焕|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

功罪袁崇焕|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

金庸先生发表于1956年的《碧血剑》中,以明末被杀的大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及其师门华山派义助闯王,夺取大明江山而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为主线,里面对袁崇焕多有赞美,将袁崇焕视为大英雄,而且后来还意犹未尽的专门为袁崇焕写了篇幅不短的《袁崇焕评传》。

实则袁崇焕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关于其功罪的争论,从明清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依然存在着“挺袁”和“倒袁”两派。

挺袁派中多是名人,如康有为、梁启超、金庸、阎崇年等。挺袁派多以《明史》为依据,对《明史》中许多尚存争议的事件搞讨论,尤其是“离间计”和“冤杀”。

倒袁派多以草根为主,多是依据各种史料证据中袁崇焕寡谋、损兵、丢粮、不救、议和、献媚、暮气、资敌、斩帅、纵敌、败阵、苟且等问题对其提出质疑。

袁崇焕是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甲第四十名进士,当时已经35岁。中进士后担任过福建邵武知县,但他对带兵打仗很感兴趣,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边塞退伍的老兵便拉着人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自认为对边塞的情况比较了解,并自认为有镇守边关之能。常自视甚高,好大言。最终,好大言成为他的死因之一。

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前往京师觐见皇帝朱由校,被破格提拔在兵部任职(兵部职方主事)。不久广宁被后金军攻陷,于是朝廷商议,应该派人镇守山海关。袁崇焕得知后,随即一个人往关外查阅地形。等回到京城就上书介绍边关形势,并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朝廷正用人之际,于是提拔他为佥事,监管关外的兵马,并拨给他帑金二十万,让其招兵买马。

袁崇焕到任不久,占据关外地的哈剌慎诸部归顺,经略王在晋令袁崇焕移军驻扎中前所,之后又命袁崇焕前往前屯安置辽东的流民。袁崇焕接令后立即于夜间出发,冒险在四更天入城,雷厉风行,深得将士钦佩。王在晋非常欣赏袁崇焕,并提拔其为宁前兵备佥事。但袁崇焕却有些看不上王在晋,所以很多事自作主张。有时因事与王争论不果则就直接和首辅叶向高联系。

后来当时的军事战略家、大学士孙承宗因王在晋和袁承焕等人因筑城发生争执而亲自巡行边塞,实地考察。考察期间他发现袁崇焕确实是个人才,多采用袁崇焕的主张。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自请为督师,上任后他比较依仗袁崇焕。袁崇焕也非常卖力,不负孙所望,多有建树。

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孙承宗在多人劝阻下执意决定镇守宁远,并带满桂与袁崇焕一起前往。袁崇焕到宁远后,发现祖大寿修筑的城墙不合规格,于是袁崇焕制定规格重新修筑。第二年,宁远城修筑竣工,一时间商旅流民云集,被倚为关外重镇。

袁崇焕虽有才干,但我行我素的毛病时有发作,某次在核查军队人员编制时因故当场杀掉一个将校,孙承宗知道后也非常恼怒,道:“监军可专杀耶”。好在没有追究他。

天启五年(1625年),孙承宗与袁崇焕谋划派兵占据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地,并长期驻守,宁远因此成为内地,开疆复土两百余里。但同年十月,孙承宗因魏忠贤忌恨而遭到罢免,高第接任。

孙承宗坐镇辽东四年,收复失地四百余里,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选拔培养了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并与天津巡抚李邦华、登莱巡抚袁可立遥相呼应。“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

高第则与孙相比直接不是一个水平。老高认为关外守不住,主张退守山海关,并且下令将士都移驻关内,军队全部撤出锦州及右屯等地,甚至想要撤掉宁远的军队。袁崇焕面对这么个软蛋非常气愤,表示宁死不撤离。高第遂将锦州等地军民尽数撤离,丢弃米粟十余万,一路军民怨声载道,哭声震野。悲愤的袁崇焕一气之下要撂挑子,请求回乡为父守丧,但未获批准。同年十二月,还升了官,提到按察使。

功罪袁崇焕|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来了个软蛋高第,认为机会来了,率军西渡辽河,不久即抵达宁远。但经略高第和总兵杨麟拥重兵于山海关,不敢去救援宁远。在宁远的袁崇焕得知后写下血书,与将领满桂、祖大寿、何可纲等盟誓以死守城。

努尔哈赤将抓到的百姓放回宁远传话让袁崇焕投降,袁丝毫不为所动。而且坚壁清野,盘查奸细,并传檄给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守将杨麒,声言如有将士敢逃到他们这里,即可将其斩杀。

努尔哈赤见软的不好使,便来硬的,率大军攻城。袁崇焕以西洋巨炮轰后金军,后金军连续攻城两天,但被巨炮轰炸的溃不成军,损失惨重,努尔哈赤无奈只好退军,史称“宁远大捷”。

面对老袁,努尔哈赤都感叹:“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

宁远大捷后,明廷举朝振奋,又升袁崇焕为右佥都御史,高第及杨麟因不发援军被罢免。

三月,袁崇焕又升官,因为明廷重新设立辽东巡抚,在经略之下,以袁崇焕担任。但因为袁不是当时秉政的大太监魏忠贤队伍里的人,魏大太监派其党羽一同前来镇守。老袁上书请求不希望和他们共事,被拒绝,为安抚老袁,明廷又加其为兵部右侍郎,子孙世荫锦衣千户。

袁崇焕解了宁远之围后,自恃功高,便有些傲慢自大,与大将满桂闹不和,还让朝廷将满桂调走,明廷于是召满桂回朝。但经略王之臣要求留住满桂,袁崇焕便与王之臣闹意见。朝廷担心两人不合影响大事,于是以王之臣督关内,袁崇焕守关外,将两人分开。

八月,六十八岁的努尔哈赤病死,有说是被袁崇焕炸伤而死。袁崇焕派遣使者前往吊唁,并趁机刺探后金情况。接任的皇太极则遣使回报,态度诚恳,袁崇焕于是想要和后金议和,自写书一封再次派遣使者前往。这后来成为袁通敌的证据。

在准备议和的同时,袁崇焕巡视锦州、大小凌河等地,准备搞屯田,恢复高第放弃的疆土。他上书指出:“辽东的败坏,虽然是人心不稳固,也因为失去了有形的险要,没有东西可用来坚固人心。部队不利于野战,只有依凭坚固的城墙和使用大炮一种方法。如今山海关的四座城池已经修复一新,应当再修松山诸城,轮值的军队四万人,缺一不可。”

如此一来乃又是大功一件,魏忠贤极其党羽等人的子孙因此可以授世代荫袭锦衣千户,于是老魏撺掇天启帝答应了袁的计划。

功罪袁崇焕|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

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正忙着内部权力斗争的皇太极借坡下驴同意了袁崇焕的请和,然后举兵渡鸭绿江找朝鲜的麻烦。明廷认为袁崇焕功大,遂召回王之臣,并不再设立经略,关内外均归袁崇焕负责。袁崇焕干劲大增,趁皇太极打朝鲜之际,急忙派人修缮锦州、中左、大凌三城。

而朝鲜和在朝鲜边上的毛文龙同时向明廷告急,明廷命袁崇焕前往救援。袁崇焕派遣水军增援毛文龙,朝鲜不经打,很快倒向皇太极,并随皇太极进攻毛文龙,但被毛文龙击败,后金军也被毛文龙击退,史称“丁卯之役”。

五月,皇太极从朝鲜退兵后,亲率后金军围锦州,攻宁远。十一日,后金军直抵锦州,四面合围。袁崇焕以宁远兵不可动,选精骑四千,令尤世禄、祖大寿统率绕到后金军后,再遣水师东出相牵制,尤世禄、祖大寿等将要出动时,后金军已抵达宁远城下。袁崇焕与中官刘应坤、副使毕自肃督将士守城,列营濠内,还是老办法用大炮轰击后金军。

尤世禄、祖大寿等大战城外,士卒多战死,但坚持力战不退。后金军看宁远不好啃,只好解宁远围,增兵攻锦州,但损伤无数,而锦州也不可破。磨蹭到六月五日,后金又只好撤军,此番史称“宁锦大捷”。

前面说过,袁崇焕虽然在辽东打了不少胜仗,但他不是当时说了算的魏忠贤线上的人,魏忠贤也不待见他。宁锦之战后,满桂、赵率教等人都得到了赏赐,但袁崇焕被魏忠贤党羽弹劾不救锦州,只给袁增加一级官阶。七月,很不满意的袁崇焕又撂挑子辞官回乡,这次老魏不再客气,以王之臣接替袁崇焕为督师兼任辽东巡抚,驻守宁远。

但很快朱由校死去,朱由检即位,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而且官职更大,被授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袁崇焕返回京城时求贤若渴朱由检在平台召见他,年长崇祯帝27岁的袁崇焕被官职打了鸡血,兴奋的声称自己可以五年复辽,听了更兴奋的朱由检小脸通红,都站起来听老袁说大话。甚至许下了袁如能复辽给袁封侯的承诺。

功罪袁崇焕|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

一旁的给事中许誉卿都看不下去了,偷偷问袁崇焕复辽的计划,老袁却表示只是安慰新皇帝。许誉卿直接指出:“皇上英明,怎么可以随便应对。他日按照期限追求成效,你该怎么办?”

老袁也觉得自己这次吹的有点大,于是又为自己解围上奏说:“五年复辽的计划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托给臣,臣怎敢推辞这艰难的任务。但是五年内,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必须朝廷内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但朱由检却被兴奋冲昏了脑袋,让四部按照袁督师说的办。

老袁又表示,自己去辽东后朝中难免有人会再诽谤自己。朱由检则直接收回王之臣、满桂的尚方宝剑,将其赐给袁崇焕。

袁崇焕又絮絮叨叨表示:“恢复辽地的计策,防守是正规的策略,攻战是变通的策略,和议是辅助策略的说法。要循序渐进而不在突变猛进,在追求实效而不在贪图虚名。驾驭边防大臣与朝廷大臣不同,军中可惊可疑的事特别多,只应当谈论成败的大局,不必摘取一言一行的细小过失。事情的责任既然重大,招致怨恨实在多。各种有利于边疆的事情,都是不利于自身的。况且谋取敌人急,敌人也会从而离间,因此作边疆的大臣很难。陛下爱护臣了解臣,臣何必过于疑虑惧怕,但心中有所危惧,不敢不告诉。”

朱由检到很接受老袁德絮叨,发优诏答复袁崇焕,并赏赐蟒袍玉带、银币。但老袁到是没敢要。

在得到了皇帝的一系列承诺后,大权在握的老袁赶到辽东先是用计平定了因为军饷而哗变的川、湖士兵。然后又招抚了当地“哈剌慎三十六家”,而后又将宁远、锦州合为一镇,以祖大寿镇守锦州。又上书给朱由检极力称赞祖大寿等将的才能,并说自己五年复辽的计划全靠这几个人来实现,如果五年后还没有实现,他要亲手将这几人斩杀,自己到领罪服死。

袁崇焕一遍遍絮叨的“五年复辽”,絮叨的自己都信了。面对自己都信了的袁崇焕的“五年复辽”,朱由检更是让说的信心满满,信心满满的朱由检又加封袁崇焕为太子太保,并赐给蟒衣银币。给了皇帝画大饼,暂时让皇帝满足,这也为袁之死埋下了一粒种子。

不久,他又为自己的死埋下了第二粒种子。


下篇:功罪袁崇焕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