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寫材料貴在厚積薄發

日子似流水。轉眼間,小五到綜調處工作快兩個月了。每日的工作任務不過是收收文件、整整資料,順便捎帶著幫吳有料、良材材兩位處長打打下手跑跑腿,小五感到有點鬱悶,傳說中的“稿來稿去、推來推去”呢?難不成我進了一個假的綜調處。

「學習」寫材料貴在厚積薄發

真是想啥來啥!終於來活了。

這幾天,吳有料、良材材到基層開展課題調研去了,把小五留下來值班。

一大早,改主任就把小五叫到辦公室。

“小五,後天省委瑞金書記要來京州檢查調研,咱們得趕快把彙報材料拿出來。吳處、良處都不在,你先執筆起草初稿,趕下午下班前交給我。”

聽了改主任的話,小五信心滿滿,連忙表態:“好的,好的!改主任,我馬上就著手寫。”

回到辦公室,小五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終於可以上手寫材料了,緊張的是不知道自己這個剛進門不久的“小媳婦”能否過得了“公公婆婆”這道關。一想到這,小五滿血復活,全身的小宇宙瞬間爆發。他轉過身把辦公室的門關上,趕快搜集相關資料,中午吃飯時間都顧不上休息,繼續埋頭敲打碼字,終於趕下午下班前拿出了彙報材料初稿,興沖沖地給改主任送去。

「學習」寫材料貴在厚積薄發

改主任邊看邊眉頭緊鎖,臉色也越來越不好看,小五感覺情況不妙。

“小五,這就是你寫的材料?政治站位呢?理論高度呢?觀點認識呢?數據對比呢?鮮活事例呢?這材料能用嗎?敢送達康書記審閱嗎?”改主任的話音越來越高。接著,隨手拿起了電話:“吳處,你們倆趕快往回趕,對!馬上!”

“小五,寫材料平時最重要的是什麼?是素材的積累啊!你看你寫的,看起來高大上,卻是一堆空洞的套話、正確的廢話、陳舊的老話。平時都忙活些啥?是不是要我給你也配個秘書,幫你來蒐集整理資料?”改主任顯然有點生氣了。

「學習」寫材料貴在厚積薄發

辛辛苦苦了一整天,卻捱了改主任一頓批,小五感到很委屈。

吳有料和良材材趕回辦公室,氣也沒歇,二話沒說就埋頭苦戰,加班加點,一直寫寫改改奮戰到凌晨兩點,總算是把稿子交給了改主任。

得知小五為這事挨批了,吳有料語重心長地說:“小五,聽說你被改主任訓了一通?沒事的,正確看待,寫材料的誰沒捱過訓?我和良處以前挨的訓多了去了。你起草的初稿我看了,看得出你是用心也用力了,但最關鍵的問題是平時積累的不多不夠,掌握的情況不深不全,所以材料乾貨少,太空洞。”

“對,對,小五,吳處說的對,讓他好好給你講講他的經驗!”良材材接著說。

「學習」寫材料貴在厚積薄發

“吳處、良處,我也很納悶,為啥別人上上網看看報,就能寫出好材料,而我冥思苦想也憋不出好文章?”小五不解地問。

“小五,老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寫材料也是這樣。你看我在上網,其實我在收集信息;你看我在聊天,其實我在詢問情況;你看我清茶一杯看報紙,其實我在學習上級精神。社會上有的人經常黑我們公務員,每天就是上上網看看報紙,屁咧!其實我們是在學習,為工作做必要的知識儲備。”說起外人對公務員的誤解,吳有料有點憤慨。

「學習」寫材料貴在厚積薄發

“好了,不說那些糟心事了!哥哥我今天跟你說說為什麼要注重平時的學習積累,怎麼來積累素材。”說著,吳有料點起了一根菸。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寫材料如果不注意平時的學習積累,用的時候再臨時抱佛腳,那是萬萬行不通的。古人講功夫在詩外,說的就是這個理兒。所以,要養成積累素材的好習慣,把功夫下在平時,把心思花在日常,這樣才能肚子有貨、手中有料,用的時候不至於手忙腳亂、到處抓瞎。”看到小五趕快拿起筆記本記錄,吳有料欣慰地說。

“我再和你說說咋樣積累素材。根據我的經驗,積累素材的關鍵在於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就是像開中藥鋪子一樣,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儘量做到各就各位,眉清目秀。具體可以這麼分:

第一,觀點類。日常上網看報不能一目十行、走馬觀花,要把中央和省市領導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摘錄下來,比如,“五大發展理念”“五個戰略佈局”“四個全面”“四個自信”“四個意識”等,這樣方便寫作的時候加以引用。尤其要注意的是,咱們達康書記是一個很有理論素養的領導,他在平時談話中經常會迸發出一些思想火花,我們要及時記錄並整理出來,儘可能地把它融會貫通到材料當中去,那效果絕對是槓槓地。

第二,標題類。標題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漂亮的人一般都醜不到哪裡去。眼睛有神了,整個人也就有精神了。咱們行內有句話,材料不夠亮,標題來補妝。就是說,一個好的標題具有點石成金、畫龍點睛的作用,能為材料錦上添花,讓材料更出彩、更動人。所以,平時看到好的文章標題一定要摘錄下來,用心琢磨琢磨它妙在了哪裡,怎麼來構思的,採用的是啥修辭手法,看得多了,想得深了,慢慢地就會看出門道、學出方法、悟出技巧。

第三,金句類。這個現在比較流行。比如,‘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等等。一篇文稿中如果能有幾句讓人眼前一亮、心頭一顫的句子,往往會使文章增色不少。我們寫材料的都知道,一篇文稿有幾句精彩的句子和話語,能讓人記得住、傳得開就很不錯了。因此,在平時閱讀時要注意蒐集一些新穎別緻的句子,分類進行打包整理,寫的時候引用那麼幾句,文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會大大增強。

第四,詞語類。

公文常用的詞語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其中四字句和六字句使用最頻繁。平時可把這些‘出鏡率’高的詞語分項整理出來,談認識用什麼詞,說措施用什麼詞,講落實用什麼詞,把這些搞得清清楚楚,用的時候就能信手拈來。另外,還要注意收集一些民間的俗語俚言,就是咱們常說的鄉土話、大白話,比如‘打鐵還要自身硬’‘敲鼓要敲到鼓心處’等,在材料中恰當地作以引用,不僅會起到點綴作用,而且會讓語言更接地氣,使人願意聽,樂意聽。

第五,範文類。臨摹是研習書法的入門技法,寫材料也一樣。敲門、入門、出門三部曲,是由材料小白成長為大筆桿子的必經之路。因此,對閱讀中發現的精品佳作,可按照領導講話、署名文章、總結報告、經驗交流、工作彙報、調研報告、社論評論、新年賀詞等進行分類收集,閒暇時多讀多看多思考,從中學習立意觀點、謀篇佈局、遣詞造句等行文之道和方法技巧,並學會模仿和套用,這樣時間長了就像小孩學走路一樣,由不會到熟練,由稚嫩變成熟。

第六,詩詞類。咱們老祖先留下的浩瀚如海的詩詞歌賦,其中不乏精彩的章句,是一個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富礦。有人說,公文材料和詩詞歌賦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很難兩者兼顧。其實不然,這兩者雖然在思維方式和遣詞造句上各有不同,但並不是說就‘冰火不能同器’,關鍵在於怎麼巧妙地把兩者融合起來,靈活運用。依我的體會,在材料中,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巧妙引用一些詩詞名句,就會使文稿有文氣、見才氣、長靈氣,讓冷冰冰、乾巴巴的道理變得鮮活生動。

第七,數據類。用數字來說話,以數字來支撐,是公文的鮮明特點。尤其是經濟類的材料,運用直觀的數據來說事論理,往往會收到文字難以達到的效果。我們在寫材料中,要把數據的功效用好,對一些常用的GDP、CIP、同比指數、環比指數、經濟增速、工業淨增長值、農業附加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常用的數據,要密切關注、隨時更新,這樣才會運用自如,讓文稿有骨頭有肉,更有說服力。

第八,基礎類。就是黨政機關公文處理條例、15種公文的體例格式、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常見的詞句語法錯誤等應知應會的內容,這是咱們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就不用多說了。這些基本功練不紮實,馬步扎不穩,就像沙灘上建房子基礎不牢,寫出的文稿就容易出毛病,就經不起推敲。”

“好了!小五,囉裡囉嗦這麼多,就是想告訴你積累素材很重要,千萬不要把這看小了、看輕了。”吳有料深有感觸地說。

“謝謝您!吳處,我一定按您說的去做,努力把寫作的基礎打好!”聽了吳有料的一席話,小五感到受益匪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