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素養成留學申請加分新項目

即將高中畢業的遲舒馨,已經拿到了包括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內的5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申請哥倫比亞大學時,她在文書中提到:“我從小學5年級開始學習中國舞。中國舞的舞姿是悠揚的,這是中國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學習中國舞幫助我提高了自信心和魅力。我希望能夠跟哥倫比亞大學的同學們一起分享我們的文化。”由中國舞引起的這種“分享文化”的想法,給她的文書加分不少。

據瞭解,目前國內有些國際學校也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納入課程選擇,為學生創造更多瞭解傳統文化的途徑。山東省濰坊市瀚聲國際學校張清菊老師說:“我們學校開設了六藝、四大國粹、國學義理等國學課程。很多國外大學錄取中國學生,非常看重學生的中國文化素養。我們認為,只有能夠將中西文化融會貫通的人才,才是具備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的人才。”

“不是略知一二”

合知行教育創始人劉雲霞認為:“對中華文化的深入瞭解對國外學校的申請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有兩個重要的前提:一是深度瞭解,不是那種淺顯的略知一二;二是最好能將文化素養和感興趣的專業結合起來。”

中华文化素养成留学申请加分新项目

李曉(化名)從小身受中國文化的薰陶,學習中國傳統國畫工筆和書法將近7年,還學過竹笛等傳統樂器。此外,她讀過很多文言文詩詞、史書,對於歷史、人物掌故信手拈來,常寫一些淺近文言的文章並發表。這種文化素養對於李曉的性格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她以新的角度去審視生活,在喧鬧的生活中覓得內心的安寧。在申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時,李曉將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在視頻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最終獲得了招生官的認可。

夢夢(化名)現在美國紐約大學攻讀藝術學士學位。出國留學前,從小喜歡畫畫的她一到週末就穿梭於北京各個衚衕,去追尋老北京的記憶。當她讀初中時,赴敦煌觀摩莫高窟,並撰寫調研報告,同時在校園內宣傳這些調研成果,以鼓勵更多學生去關注中國的傳統文化。留學申請時,將自己的興趣同所學專業結合這一點成了她的加分項。

影響貫穿留學過程

具備中華文化素養對學子的影響不僅反應在申請國外學校過程中,還貫穿了整個留學過程。

中华文化素养成留学申请加分新项目

肖禮彬在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留學海外期間,她帶領和她一樣有著中華文化情懷的學子在斯旺西傳播中國文化。他們舉辦中國新年晚會、去威爾士的中學教廣播體操……提起這些活動她頗感自豪:“這些活動給中國留學生帶來了故鄉的關愛,驅散了他們的思鄉情懷;在組織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參與的同學也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魅力併為中國文化感到自豪。”

肖禮彬還參與了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孔子學院開辦中文學校一事。她參與中文學校的籌建工作、幫忙翻譯宣傳資料、做課堂助教、創立文化志願者團隊。由於她的貢獻,還被選為學校的董事會成員。現在,學校針對中小學生開設了諸如剪紙、茶藝等中國文化體驗課程;針對本科及研究生開設了諸如中國文化研究、中國哲學研究等中國文化研究課程;此外,還為當地開設了太極等文化活動課程。義工活動帶給了她和志願者們快樂,同時豐富了他們的留學生活,更得到所在大學和當地人的認可。

如何提升文化素養

提升中華文化素養,對於豐富學子海外生活,充分展現自身的獨特性有積極作用。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張清菊認為:“要提升中華文化素養,首先要培養學子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以我們學校為例,在課程內容設置上,嘗試將中國傳統文化放入國際視野。”

專家表示,要做有文化自信的學子。首先要培養自己的文化修養。其次,作為海外學子,在國外學習期間作為中國形象的媒介之一,要有開放的文化胸懷,既熟知、尊重和珍惜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又能放眼世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另外,還要有文化使命感,做中華文化的傳播者。

《21世紀英語教育》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