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朋友总找你倾诉,但你为什么仍然感觉孤独?

你是这样的人吗?或者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 周围的人几乎都会很信任他,会和他讲述许多不会和别人,甚至是和闺蜜、基友都不会讲述的情感、烦恼、困惑和思考。

● 当朋友们没有关于人生的困惑或难以解决的心事时,就不会想到他,平时聊八卦、逛街都未必会想到他。

● 这些人玩耍的小团体里都没有他,即使他有不少看似深交的朋友。

这种“他们的思考属于我,热闹却不属于我”的状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有学者提出了关系中“神使”的概念,用来形容这一类人。神使们对他人的感受和情绪,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和辨识力,能够以很快的速度、深度感受到他人的情绪,能以远比一般人快的速度,将自己置于他人的心理状态之中,理解、分析对方的内在状态。

即使是平时看起来十分内向或孤僻的人,在“神使”面前也能够打开心扉。

心理学:朋友总找你倾诉,但你为什么仍然感觉孤独?

“神使”之所以会被大家当做倾诉的对象,有3个原因:

1. 他们高敏感和强共情

对他人需求和情绪的敏感,以及对他人想法、甚至人格机制的敏感。但他们的敏感,是针对人心理、尤其是深度心理的。

● 他们既擅长观察,也喜欢观察。他们善于捕捉语言和行动背后一闪而过的情绪,像“自动化”的侦探一样,由这些情绪体会到对方的想法。

感同身受这件事在神使身上,远比一般人容易。这种感同身受无关道德判断,是真实的感觉。

2. 他们的“助人之心”,本质是寻求人际关系

神使很难对来找自己的有困难、有烦恼的人说“不”。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别人,有时甚至有一种帮助别人的“使命感”。

但神使想要帮助别人的使命感,是为了获得与他人的关系。因为突出的特点,神使发现倾听、帮助别人并不难,他们或多或少都发现了,这是一种建立关系的“捷径”。在倾听、帮助别人的时候,他们被需要,而且往往这样深入的对话,会短时间里造成“我们的关系非常紧密”的错觉。

3. 他们不仅仅是情感树洞,还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神使和“情绪垃圾桶”、“树洞“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们找到他们,不是为了宣泄、倾倒情绪(至少不仅仅是为了情绪上的纾解),而更多的是为了寻求某种解答和建议。他们擅长真正意义上宽慰别人;对许多事有着自己的洞见,能给求助者一些有价值的启发,这些洞见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他们的敏感——他们能看到、感受到了更多的规律。

如此看来,作为“神使”的人,似乎应该在人际交往中大受欢迎?

心理学:朋友总找你倾诉,但你为什么仍然感觉孤独?

但事实上,神使却是孤独的

1. 神使必然是孤独的。

人们对神使往往过快地作出了自我暴露,是因为在这个时刻本身也有“被倾听、被理解、被梳理和分析”的需要。他们对神使有着基本的信任,但同时,他们仍然会有危险的感觉。自我暴露的代价就是让人感到脆弱。在这个需求消减时,想要远离知道自己太多秘密的人。

同时,过度的、过急的、深层次的自我暴露,会引发人的羞耻和尴尬。无论是“被对方知道“,还是“知道了对方”。

所以,神使们的大多数社交形式都是单一的。而事实上,任何只有单一形式的社交互动都是会使人孤独的。只有吃喝玩乐的社会关系是令人感到孤独的,只有深度自我暴露的关系也是令人感到孤独的。

2. 过度的共情和情感援助,可能会让神使自身也陷入痛苦之中。

● 对于大多数像他们这般高敏感,且共情能力强的人,在为他人解惑和分忧时,是很难把自己抽离出来的。因为想要为对方考虑,首先要主动地、完全地共情对方。但这种过度的共情和情感援助,可能会让他们自身也陷入痛苦之中。

心理学:朋友总找你倾诉,但你为什么仍然感觉孤独?

如果看到这篇文章,你觉得自己在人群中就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那么, 我们还是想要建议你努力去培养和建立更全面的社交关系。就像上面提到的,单一的关系形式往往会让人感到孤独。

真正能让我们不孤单的、感受到与他人之间真实联结的关系一定是多元的。

你要相信,你不是一个只“适合”聊人生、聊理想、聊情感的人,温暖而美妙的烟火气也同样属于你。“深刻”与“快乐”并不矛盾,你值得、也可以同时拥有它们。

关于“神使”,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我们,期待你的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