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萬依然怕回家過年:努力決定不了金錢的價值

月薪3萬依然怕回家過年:努力決定不了金錢的價值

今天微博一條熱搜真的是扎心了:

因為花銷大,半個月花掉2萬美金,一個華僑4年不敢回國過年。

更有上市公司的部門頭頭,月薪3萬的中層小夥,過個年就“一夜回到解放前”。

更扎心的是,最近某App根據它的記賬大數據公佈了一份壓歲錢行情地圖,最富貴的福建莆田,壓歲錢平均花費12000!

月薪3萬依然怕回家過年:努力決定不了金錢的價值

看完驚覺,過年這回事,就是花錢的水龍頭。

春節從搶票那一刻開始,大家就舉著腚憋著氣卯足了助跑,準備一擲千金拉開一年一度花錢的大序幕。

北上廣深車水馬龍的街頭,突然一夜之間成了空。馬路暢通無阻,大街冷冷清清。某寶停擺,外賣歇業,看上去好像沒有什麼花錢的地方;實質上,某寶和外賣都是屌絲的天堂。

天堂的路封了,只能在觥籌交錯的同學聚會,尷尬囉嗦的相親現場和老爸親戚一個個伸著小手對你恭喜恭喜的小屁孩當中穿行。

春節的人們花錢特別大方,無論是花枝招展燙爆炸頭的東北大姐,還是一年對著代碼可以不洗頭的程序猿。

而春節花錢的姿勢,直接寫滿人情世故的學問,也藏著離合冷暖的感嘆。

01. 有家不回的人,看似自由,實質身不由己

我在除夕的當晚,還看見一個美團外賣小哥帶著外賣費勁地瞪著自行車上一個斜坡。兒子看到了,問我,為什麼年三十晚上還有人不回家,還送外賣?我無言以對。

這個世界有闔家團聚,自然就有孤身奮戰。

不回家的人省下了春節燒錢的路費,還能賺春節三天三倍工資,他們是春節人民幣守衛戰士。

有一句話說,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卻身不由己。總有人被鎖在現實的牢籠,飛不出大城市的掌心。

在他鄉的年,少了爸媽的逼婚大戲,也沒有七大姑八大姨的親切審問,更不用參加那些攀比中各自炫耀的同學會,節省了80%的年終獎。

這雖然是“自由自在”,卻也是某一瞬間也會痛哭心酸的“自討沒趣”。

有家不回的人,是一群剋制的人,是一群耐心的人,他們甘願用此刻的寂寞,換未來更多的存在感。

月薪3萬依然怕回家過年:努力決定不了金錢的價值

02. 回家的大多數,終究抵不過潮流

春節回家的,依然是大多數。畢竟家是煩惱,也是期待。

不吝嗇返鄉的路費,放棄加班的機會成本,大部分的人義無反顧地加入一年一度的有中國特色的人口大遷徙中。

月薪3萬依然怕回家過年:努力決定不了金錢的價值

回家雖然俗套,但卻是一種潮流。

在中國,反潮流的東西大部分都活不過電視劇第三集,就像Dior不會找老臘肉帶貨,中產階級都不愛送孩子去只說中文的幼兒園。

為了這場潮流,奔赴家鄉的同志們要為路費花個上千元,要是搶不到火車票一咬牙一跺腳坐飛機的話,那很有機會享受到頭等艙的待遇,和幾個月不敢再下館子的憂傷。

除了路費,各種送禮走親戚,各種推不掉的聚會,還有那些好幾年沒見了好歹喝上三瓶的人情,統統都是心頭一痛但還是要大手一揮的,人民幣。

春運這個大項目進行了一年又一年,不過是因為春節回家是一種標誌性的行為。

它對每個人的意義都大致相同:

存了一年的錢,自在七八天。

跟電話那頭的父母見個面,那是給在外打拼的心酸最大的告慰。

03. 旅者的春節,遠方也有苟且

大年初一的機場相當熱鬧,一大清早,晨光灑在一串串紅色的黃色的旅行帽上,他們都魚貫跟著一隻只舉高的毛絨娃娃後面。

是的,現在導遊都不會用黃色小旗子這些過氣老土的鬼東西。

大冬天的,北方的硬漢也要到海南避個寒,畢竟流感下的北京中產,最好的防病方法就是去溫暖的地方。相反地,迷你小雪人再也滿足不了南方妹子對白茫茫一片的渴望。

月薪3萬依然怕回家過年:努力決定不了金錢的價值

帶娃的中年少女們,迫不及待地把和孩子自拍的背景換成埃菲爾鐵塔,哪怕前一秒鐘,已經被熊孩子折騰得想把他發送到火星;

揹著北極狐小眾揹包的偽文青,也把櫻花粉的朋友圈封面,悄無聲息換成了北海道氤氳迷離的溫泉,再外加一雙雪白的小腿。

春節的旅行和五一、十一、元旦的都不一樣,那是一場對傳統禮俗的宣戰。

花了比在家裡串親戚更多的錢,用平時兩倍甚至三倍的價格換得幾晚三四五星級酒店的自我陶醉,那是需要勇氣的。

這勇氣還不僅體現在用買白粉的價格買了白菜,還體現在拖兒帶女地換了個地方帶孩子,還能喜滋滋樂融融地發個和諧的朋友圈,外加一個最重要的GPS定點。

反傳統的旅行者,心底多多少少對每年重複著在高鐵上揹著編織袋和大揹包匆忙趕路的返鄉者有些不屑,為什麼他們的生活就只有眼前的苟且?你看我,還有詩和遠方。

事實上,他們不知道,無論哪一個遠方,都既有詩,也有苟且。

04. 出國遊學,風光下藏著的暗湧

如果說旅行的人們不過是把節日的儀式感放在了異國他鄉,出國遊學的一群,已經完全只把春節看淡。

春節,對於他們來說,只是孩子的寒假,也是一場昂貴的盛典。

和旅行不一樣,遊學是高逼格的苦差事,必須看書參觀寫日記,還要背單詞練語法寫習題。

孩子們揹負著期望而去,他們應該記住了媽媽刷卡時那英勇就義式的表情。但是,他們看不見的,是媽媽數著著賬單後面的零那種一般人發現不了的壯志豪情。

月薪3萬依然怕回家過年:努力決定不了金錢的價值

送孩子去遊學應該是一件鬼使神差的事情,它的過程一般是這樣的:

最初你只是看了小區電梯裡一個廣告,劍橋、斯坦福、悉尼大學這些遙遠而尊貴的字眼在你心裡種下一大片草原。

然而,無論看了多少次,你再看看自己的銀行餘額時還是有點慌張,畢竟差不多兩個月的收入,你也不過是個中產。

你的一千次猶豫,最終還是抵不過某些猝不及防的瞬間——

比如,孩子的某個同學突然一夜之間也報了“世界名校精英教育21天特訓營”;

或者,在電梯裡遇到某個看上去樸素無華,跟你的精緻差了幾個級數的媽媽,突然指著廣告問她的孩子“去年去了英國,今年去美國好不好”。

你的決心在那個瞬間就像爆發的山洪,洶湧得無邊無際。

隨著山洪爆發的,還有你焦慮著要不要辭職不幹的決心,一下子被沖洗得無蹤無影。

原來,和優越感一起放不下的,是中產世界裡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不安全感。

05. 花錢的姿勢,才決定了金錢的價值

他們統統都是在自主走著開拓道路,需要靠人脈關係打拼的人。

一個節日,是他們開拓業務的契機。平時不知道開口說什麼的客戶和老主顧,終於找到一個不尷尬的機會勾搭一句。

我的一個老同事,去年年中辭了年薪二十萬的輕鬆工作去創業。特別不容易,每天都像在打仗,從零到一的路走得跌跌撞撞的。

然而,這位老同事是一個一個人地發,所有可能成為客戶、有一點交情的人都這麼發。就這樣,發了一天,發到年三十的凌晨兩點。

他已經早就把紅包看成一次人脈的投資,而春節賦予了他最好的花錢姿勢。

月薪3萬依然怕回家過年:努力決定不了金錢的價值

春節的浮生萬象裡,有的人花錢是告慰自己,有的人花錢是不甘落後,還有的人花錢,是為了一場無比正確的投資。

這幾天,我深深地感覺春節就是五稜鏡。它折射著五味雜陳的人生。

總有一些人比你會花時間。

全民休息、串門、睡懶覺的春節,自媒體人還在奮筆疾書,王菲剛在春晚唱完歌就能立刻寫出一篇篇爆文。

總有一些人比你更懂花錢。

別人用群發標準祝福語來狂轟濫炸,還是有人會挨個兒打鉤給朋友發祝福和紅包。

總有一些人比你富有,也有一些人比你貧窮。

然而,只有姿勢正確的竭盡全力,才真正決定了你花的時間和金錢的價值。

-END-

○曾任四大、網易、寶潔等知名企業管理層

○ 10+年名企CFO及投資高管經驗,掌管2億資產

○財稅投資領域行家,職場和管理領域達人

○成長類百萬閱讀文章作者

○寫接地氣的文字,專注職場、財商和個人成長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我的公號“維小維生素”找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