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測測:你有沒有患上“媽媽手”?

自測你有無“媽媽手”

“其實,一開始有輕微症狀,如拇指一側的手腕,變得紅腫或腫脹時就要留心了,如果進一步發展下去就會變成關節活動受限、提不起重物,疼痛也有可能從手腕發展至前臂、指尖等,嚴重時只是做些輕微的捏、抓、握就會有劇烈疼痛感。

簡便的“媽媽手”自測法——

將拇指用另4指握住後,腕部向手指方向彎曲,如果引起劇痛,即可初判為“媽媽手”,需注意休息。

快來測測:你有沒有患上“媽媽手”?

快來測測:你有沒有患上“媽媽手”?

快來測測:你有沒有患上“媽媽手”?

1、到底是什麼“媽媽手”?

‘媽媽手’的專業名字叫橈骨莖突處狹窄性腱鞘炎,很多新手媽媽在妊娠、分娩時內分泌激素水平發生了變化,本身手腕部肌腱韌帶容易受傷,

活動過多,並出現滑膜增生;同時在照顧嬰兒的時候,或抱孩子姿勢不對,或因為手上的大部分動作都需要大拇指和手掌相互配合,肌腱處反覆摩擦,兩個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無菌性炎症。

當然,“媽媽手”並不是媽媽們的專利,“許多幫忙帶孩子的爺爺奶奶、需要長時間手工作業的職業者(例如廚師),還有經常玩手機的人,辦公室一族時常敲擊鍵盤、點鼠標等反覆讓手掌關節及拇指根部用力的動作,也都可能得‘媽媽手’。”醫生說。

快來測測:你有沒有患上“媽媽手”?

杭州一媽媽得“媽媽手”,痛到拇指不能動。擔心打封閉影響哺乳 ,寧願手術。

“詢問了這位女士的狀況,產後五個月,由於休息得不太好,內分泌失衡狀況未得到較好修復,加上她基本一個人承擔了大部分照顧娃娃的工作,免不了手部動作較多。”

醫生建議她注意休息,尤其少用大拇指及手腕,且每天局部熱敷和按摩,並使用護腕固定關節,如果症狀仍未緩解,需要再來看醫生。

“兩週後來複診時,她疼痛和活動狀況還是沒有效緩解,我的建議是打封閉消炎或腱鞘切開手術,前者更簡便些。但這位媽媽說還在哺乳期,擔心打封閉針會對孩子的健康有潛在影響,最終選擇做了手術。”

快來測測:你有沒有患上“媽媽手”?

什麼樣的抱娃姿勢更安全輕鬆?

不用思考很久,新媽媽們擺出你自己的本能手勢對照以下標準答案——“嬰兒的脖頸發育不完善,且頭重,豎抱容易對脊椎造成損傷,所以要橫抱;而橫抱時,為保護手腕且不容易覺得累,手指和手腕應儘量保持在水平位置,且手臂可以幫手部分攤嬰兒的體重。”

具體如圖所示:

快來測測:你有沒有患上“媽媽手”?

上圖中,讓嬰兒頭枕在抱的人的肘部,相對穩定,抱娃的人手部用力少,力量由軀幹,肩部,肘部,手腕部共同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