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以鍼,钱江创设“厘金”背后的故事(扬州江都)

咸丰三年(1853)三月,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清军即在天京城东的孝陵卫建立了江南大营,四月又在扬州建立了江北大营,驻节仙女庙镇北岸之大圣寺,妄图据此围困、堵截太平军。天京久攻不下,清军“度支万分窘迫,军饷无款可筹”。帮办江北大营军务大臣雷以鍼“焦愁仰屋,莫展半筹”,为解此急,采纳幕僚钱江的建议,十月在仙女庙首设厘金所,对该地米市课以百分之一的捐税,以供军饷。并在邵伯、宜陵等地设卡,“于商贾得利出入一钱,官取其厘”。因一钱的百分之一为一厘,故称“厘金”。

钱江(约1800-1853),字东平,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监生出身。钱江为人豪放不羁,常常口出狂言。因屡试不第,科场受挫,加之家道中落,便投笔出游。一路上,他都是抑郁不得志。后辗转来到广东,慕名欲投林则徐,想为禁烟、抗英出一份力。不料,其时林则徐已革职遣戍新疆。道光二十二年(1842),钱江在广州见英人滋事,欺侮国人,便与何大庚撰揭帖《全粤义士义民公檄》,并欲联合绅商,招募义兵,举办团练,攻打英人商馆。时清政府已与英军议和,两广总督便以“虚张声势”罪命知县梁星源将钱江逮捕,而在广州主持对外交涉的钦差大臣伊里布,又革去其监生,发送新疆充军。

雷以鍼,钱江创设“厘金”背后的故事(扬州江都)

林则徐

在新疆,钱江与自己仰慕的林则徐相遇,并辅佐林屯田。林则徐为筹集兴修水利、屯田的资金,提出了“一文愿”的劝捐办法,即动员商民每人自愿认捐,至少一文钱,开创了中国民间捐资拓建的先河。因治屯有功,林、钱二人被清廷特赦。道光二十六年(1846)林被重新启用,署陕甘总督,钱则为幕僚。道光二十八年(1848)林移督云贵,钱便与林分手,游历各地。后由湖南转到广西,在平乐府与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相会,被留为幕客,封三法大司马。钱曾向洪秀全上十二条兴王策,建议直捣幽燕,据说洪秀全未予采纳,他便投奔了清军。

雷以鍼,钱江创设“厘金”背后的故事(扬州江都)

清军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南京,清江北大营军饷严重短缺,钱江从林则徐的“一文愿”中得到启发,觉得“此吾锥处囊中,脱颖而出之时也”,便对帮办清军江北大营军务的雷以鍼说:“吾有一策,能解大人危难,不调兵而兵至,不请饷而饷裕”。雷急求良策,钱颇为得意地说:“点铁成金,并非难事。尔可于各处设关置卡,从商人生意中一钱银子抽他一厘。在商,百里抽一,不关痛痒,还可转嫁给买主;在我,则如涓涓之水,汇集成河。资用既裕,兵气遂扬,洪杨焉有不灭之理!”雷听后大喜,以为此法“征于无形,民不觉也。且细水长流,源远不竭”,遂用钱策。

雷以鍼在仙女庙、邵伯、宜陵、张网沟等地对居者设局(坐商由厘金所收取),行者设卡(行贾设查验卡与收厘卡,分别负责查验、缉私与征收)。钱江亦助雷以鍼创办厘捐,并与同僚5人赴里下河督劝,不从者胁以兵,民间目为“五虎”。不满一月,得银上万,以充军饷。同时,钱江又为江北大营募勇3000人。从此,江北大营粮台殷实,兵勇激增。

厘金起初定为“板厘”(也称“坐厘”)、“活厘”(也称“行厘”)两种,前者是抽坐商的交易税,后者是抽行商的货物通过税。税率原定值百抽一,事实上又有“从量抽厘”,如烟叶每担抽八十文;“从价抽厘”,如价值稍高的商品、药材、海味等值千抽十二文,从而变相抬高了税率。其他各省亦相继仿行,厘金助饷的办法很快遍及全国。许多州县税卡林立,不仅名目繁多(如统税、统捐、产销税,铁路货捐等),而且税率也极不一致,并不限于百分之一。厘金成为清政府军费开支的重要来源。

后来,钱江“恃功而骄,使气益甚,玩同僚于股掌,咄嗟呼叱,无所顾忌”,于是,“上下交恶,潜毁日至”。雷以鍼见此情景,“亦稍稍疏之,胶漆而冰炭矣”。这又激怒了钱,以至对雷亦面加讥斥。幕僚张从九素为钱所轻,这时“亦从旁怂恿”,雷积忿日久。

雷以鍼,钱江创设“厘金”背后的故事(扬州江都)

大圣寺

雷以鍼,钱江创设“厘金”背后的故事(扬州江都)

雷以鍼,钱江创设“厘金”背后的故事(扬州江都)

同年六月某日,在仙女庙镇大圣寺会饮,钱江踞高座。在议论军事时,钱与雷意见相左。开始,雷还稍加谦让。谁知,钱竟肆无忌惮,“使酒骂座”,雷便以长官身份予以指责,钱却怒而掷杯曰:“不然,能杀我耶!”雷以鍼实在是忍无可忍,当即拍案而起,命左右牵出斩之,戮钱江于大圣寺侧。

钱江被杀后,雷以鍼以其摇撼军心入告:“军营用人,不拘一格。如有才能出众者,原不妨舍短取长。乃钱以发遣赦回之犯,摇撼人心,实属狂妄悖逆之已革监生,当应即斩枭示,以肃军纪而定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