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作家说太原 天龙山

太原作家说太原 天龙山

天龙山

文/家奴

天龙山为太原名胜,地处太原西南,晋祠侧后方十余公里,古称方山,因在晋阳城西,与蒙山、龙山、太山等吕梁山余脉统称为西山,“西山叠翠”为太原八景之一。

春秋末年,智瑶在西山下掘晋水以灌晋阳,赵襄子谋士张孟谈深夜缒城而下,乘一叶扁舟夜探韩魏军营,陈说利害,终于策动韩魏大军反戈一击,大破智瑶。击败智瑶后,赵襄子向高赫授以上赏,张孟谈提出异议,赵襄子说:晋阳城最危难的时候,群臣大都有了外心,礼节也越来越怠慢,只有高赫始终未失臣下之礼,所以他要受上赏。张孟谈与赵襄子做了一番讨论后,在家静思三天,奉还封地辞官而去,隐居负亲丘。

三年后,四国背约攻赵,赵襄子来到负亲丘,亲自驾车将张孟谈接回晋阳,张孟谈采用反间计使韩魏齐楚相互怀疑,四国伐赵的联盟不攻自破。天龙山建有张孟谈配亭,此处就是他当年隐居的负亲丘。

太原作家说太原 天龙山

北齐高洋在山中建有天龙寺,天龙山因此得名。在天龙山北方的蒙山,兴建了开化寺,开凿了高达六十余米的蒙山大佛。在龙山之巅,兴建了童子寺。天龙寺在清代以后改名为寿圣寺。

游览天龙山先从晋祠坐车到达天龙山巅后再拾级而下,以九号窟为重点,以寿圣寺为结点。其第一个景点为高欢避暑亭,亭中立有高欢避暑宫遗址石碑和上面题及的金代文学家王庭筠的怀旧诗作。第二景点为天龙山石窟,其最早开凿于东魏高欢时代,北齐皇帝高洋后来又开凿了三窟,此后,齐末隋初开凿一窟,隋炀帝杨广在晋阳做晋王时开凿一窟,唐代先后开凿十八窟,加上其它零散石窟,共计三十三窟,约有一千五百余尊造像。天龙山石窟的开凿前后跨越了四个朝代,历时四百余年,反映出各个时期的不同风格和艺术成就,却又有着一线相连的传统关系。从时间跨度上讲,天龙山石窟超过了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仅次于敦煌莫高窟。

太原作家说太原 天龙山

天龙山西峰第九窟是晚唐罕见的精品,窟内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的释迦牟尼像高达八米八,虽有毁损,但仍为天龙石像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尊。下层为十一面观音立像和侍从于身后的文殊、普贤骑兽像。观音像高约九米,形体生动,姿态优美,专家称它具有“文静、典雅、优美、丰盈、绮丽”的特点,在中国雕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著名雕塑家傅天仇和钱绍武先生,认为这尊十一面观音像“堪称世界之最,也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最精美的典范。”

其内景观还有柳子峪、插旗石,白龙庙的“龙池灵泽”,泉水冰凉清沏。寿圣寺门口的蟠龙松,此树高三米左右,树冠却达二百余平方米,被称为中华一绝。龙山道教石窟的人物,有元始天尊、张陵、张衡、张鲁等道教先祖,也有王重阳门下的七位弟子。长约一米七的披云子卧像头东脚西,向南侧卧,泰然安祥,史称“披云子卧化之地”。天龙山及西山一线,名胜古迹有,北汉皇帝刘氏陵园、善导大师墓塔、太山寺、五代名将李存孝之墓等。

太原作家说太原 天龙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