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需要一個等邊三角形

幸福的家庭需要一個等邊三角形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元。從家庭系統視角觀察,一般意義上的家庭結構就像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存在三條邊,形成三種主要關係:一是夫妻關係。它應是平等互動的關係,是家庭結構的主軸。二是親子關係。它應是上下互動的關係。三是同胞關係。它應是平行互動的關係(獨生子女家庭模式缺失這一關係,二孩家庭將復現這種關係)。這三對關係,既逐對形成互動,又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從而構成一個具有結構功能和獨特情感的溝通模式。

就目前大多數的“核心家庭”而言,家庭結構中的每條邊分別代表著父親、母親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關係。一個健康的家庭應該是夫妻關係、母子關係和父子關係構成的穩定三角形。每個家庭成員在情感上互相支持、在心理上互相依賴、在物質上共同享受,家庭成為每個家庭成員的避風港和保護地。對於身心發育尚未健全的少年兒童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這三種關係所分別對應的邊,我將其稱為“親職教育”“子職教育”和“配偶(夫妻)教育”。

幸福的家庭需要一個等邊三角形

通過“上崗”培訓,教父母成為一個稱職的家長

孩子成長為怎樣的人,起奠基作用的首先是父母的教育。因此,家庭結構三角關係對應的第一條邊是“親職教育”。“親職教育”在德國稱為雙親教育,美國稱之為父母教育,俄羅斯稱之為家長教育,大體都是教父母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稱職家長的專門化教育。

幸福的家庭需要一個等邊三角形

“親職教育”涵蓋父母的自身教育、父母對子女教育兩大範疇的教育內容,要求父母在親子互動過程中瞭解孩子成長的秘密、認識兒童不同於成年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並且掌握孩子特有的言行、思維、情感方式,獲得與孩子相處的特殊技能、技巧,進而有效地對孩子的健康、幸福產生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成長。

當今社會,父母對孩子成長、教育的關注,為孩子付出之大,相信大家都有耳聞或體會。但形形色色的問題依然層出不窮,一些家長特別是年輕父母常常處於焦慮和矛盾中。眾所周知,做司機要上駕校考駕照,做老師要有教師資格證,可唯一例外的是做父母——這個幾乎是世界上第一神聖而複雜的職業,卻可以不持證就能“上崗”。這就是“親職教育”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我們如何做父母?

家庭教育的重點是“先要改變父母”,因為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他不僅相貌像你,學習習慣、思想性格、為人處世也像你。就此而言,家庭教育的首要前提是教育、訓練家長成為合格的父母。

幸福的家庭需要一個等邊三角形

具體而言,“親職教育”大致包括三個層面的要點:

01

指導現代父母扮演稱職的父母角色,即一個持續不斷學習如何做父母的過程,以父母的不斷成長來應對兒童不同階段的教育需求。

02

為父母提供調整親子關係的具體策略,改善父母教育過程中的不當態度與行為。

03

喚醒或指導未婚者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學習內容涉及優生學、生理學、衛生學、營養學、心理學、教育學乃至倫理學、社會學等。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親職教育更多是初為父母者的啟蒙教育。

當前,實施“親職教育”的重點是家長通過“在崗”培訓,改變自身的行為角色,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人才觀念。現實生活中,中國家長一邊在生活上相對疼愛自己的孩子,一邊又會更加“催逼”孩子成長。這與中西方家庭不同代際傳遞的文化有關。中國的代際關係是“反哺模式”,西方則多為“接力模式”。前者對子女幾乎是無限責任,所以也就會出現“啃老族”現象;而在西方個體主義文化影響下,成年子女就算是與父母同住,也會被視為缺乏獨立生存能力的表現。中國家長受“木桶理論”影響太深,總想著給孩子去補最短的一塊。其實,很多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問題,根子卻在父母身上。

幸福的家庭需要一個等邊三角形

日前發佈的國內首份《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通過網絡大數據分析,排列出國內各個城市的媽媽焦慮指數。結果顯示,焦慮指數最高的前10名全部是一二線城市。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生活在大城市的母親應該是“親職教育”的重點對象。

通過對有關“家長參與”“家校合作”的課題跟蹤,我們發現父母對子女成長的關注力度以及時間、精力投入,是兒童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社會資本。擁有高質量親子關係的兒童,通常會表現出較高的社會技能和較少的問題行為。而造成孩子教育差異的原因,首先不在於學校物質和師資的差異,而是由家長參與孩子教育的程度高低等因素導致的。

好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開始更多關注孩子的行為習慣與人格培養。2016年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完成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在最看重的品質中,家長首選責任感。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開始關注如何讓孩子真正為興趣而學習、為自己而學習。這種育兒觀念的改變,是令人喜悅和欣慰的。

幸福的家庭需要一個等邊三角形

幸福的家庭需要一個等邊三角形

把好緊與松的度,幫助子女“扣好第一粒釦子”

家庭結構三角關係對應的第二條邊是“子職教育”。子女與父母的關係是人倫親情中最基礎、最重要也最複雜的親情。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強調,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對我們今天如何實施“子職教育”作了非常準確、形象的解釋。

衣服的扣子扣錯了可以重來,而人生第一粒釦子如果扣錯了,要想糾正將會相當困難。一旦錯誤的觀念形成,要想改變它,需花費很大的力氣。古人講“入門須正,立志須高”,意即要幫助孩子走好人生的開始幾步。

通俗地講,“子職教育”就是通過角色扮演、行為踐行,幫助孩子瞭解、學習如何承擔與他們年紀相符的生活職責。當前,幫助兒童瞭解、學習和確立與他們年紀相符的生活職責,面臨以下三項重要任務:

幸福的家庭需要一個等邊三角形

一是要讓孩子學會孝敬父母。父母對子女的愛濃烈無私、源自天性,而子女對父母的愛則是一個需要不斷培養、不斷錘鍊的過程。這種孝敬之心是無比重要的,因為它是道德的基礎。一個人倘若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更遑論會真正愛護他人了。

當然,孝心並不意味著一味順從,而應體現在細微之處。比如,平時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關心父母身體健康;當父母心情不好時,學會安慰父母;主動關心父母的生活狀況,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外出後,應與父母保持聯絡,讓父母安心;晚歸時,應主動向父母報平安;有重大事件時要主動告訴父母。

二是要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讓孩子健康成人。嬰幼兒有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特點,如果一切都順應他的本性,會導致為所欲為的傾向。孩子長大後產生的許多不良行為習慣,如好動、不服管教、攻擊性強,實際上與父母過度順應他們的自由需要有關。自由過度就是放任縱容,對培養孩子的社會性和責任心是不利的。

幸福的家庭需要一個等邊三角形

反過來,“規則過度”又可能導致孩子缺乏個性。有的父母認為,聽話的孩子讓人省心,不會惹出什麼麻煩事來。這種觀念多表現在控制慾望較強的父母身上。其實,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孩子,做事和思維的依賴性比較強,害怕嘗試新事物,調整情緒變化的靈活性也較弱。這將影響到他的創新意識與個性成長。

因此,“子職教育”在教育、引導策略上要把握好緊與松的度。沒有規則的自由是放任,沒有自由的規則是遏制,這些都是“子職教育”不得法的表現。理想的狀況是把握好規則與自由的張力,使孩子既有自律性又有創新性。

三是要讓孩子學會做“有教養”的人。最近看到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系教授赫夫對中國學生的評價文章。他認為,中國大學本科生已初步達到總人口的15%,他們會成為有教養、進取精神和時尚意識的群體。確實,無論是80後的年輕父母,還是畢業不久的90後,抑或仍在校園裡的00後,他們的時尚、自信隨處可見。但要使他們真正成為有教養的人,還需要長期的努力與踐行。

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傳統文化非常講究家風、家傳、家訓。這些家庭規則對於維持家庭結構的穩定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精華之處值得進一步挖掘和弘揚。

幸福的家庭需要一個等邊三角形

幸福的家庭需要一個等邊三角形

夫妻“各司其職”,促孩子發展出自主成熟人格

家庭結構三角關係對應的第三條邊是“配偶教育”。時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配偶教育”。這是因為大家開始理解夫妻關係的好壞決定著家庭氛圍的好壞,這對成長中的兒童至關重要。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關注孩子的親人。研究顯示,父母關係和言談舉止對於處於模仿性最強的幼兒影響很大。一般來說,生長在父母和諧的家庭環境裡,孩子能夠發展出較理想的自主成熟人格。相反,生活在父母經常爭吵的家庭氛圍中,孩子就會欠缺安全感,而且容易吸收上一代的焦慮情緒,從而影響人格的完善。

在健康、正常的家庭關係中,媽媽是情感的代表,爸爸是理性的代表,孩子靠情感來滋養內在的生命、靠理性來發展外在的世界,且二者必須同步進行。這樣的序位才會讓孩子真正有安全感並感受到重視。

幸福的家庭需要一個等邊三角形

新婚燕爾,夫妻沉浸在幸福兩人世界,家庭生活中矛盾較小。新生嬰兒給小家庭增添了快樂,但同時也讓夫妻間遭遇新的、更多的困擾和羈絆。夫妻生活從此以寶寶為重心,生活作息從此不同。

從深層次的角度來看,初為父母者因孩子引發的衝突,往往是兩種家庭文化能否在孩子身上延續的較量。每個人都在一個特定的“原生家庭”中長大,家庭文化的基因會通過分離、配對、重組,植根於夫妻雙方的意識深層中,影響到雙方的內在感覺和價值判斷。如何破解養育孩子過程中出現的矛盾,是“配偶教育”面臨的第一道難題。

首先,一個健康幸福的家庭,夫妻關係應處於第一位。夫妻關係和睦,能給孩子良好的家庭環境,孩子就會感到安全與愛;父母雙方能夠給孩子比較均衡的愛,孩子能從父母那裡同時學習到男人和女人的優良品性和氣質,這對孩子未來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夫妻要坐好各自的位置。簡單地說,就是夫妻雙方各有各的責任,要各司其職。什麼叫錯位?即妻子坐在丈夫的位置,丈夫坐在妻子的位置上。當然,有時候也會出現“錯位的和諧”。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夫妻迴歸各自的本位,本身是一種生活藝術。

最後,夫妻像一個小團隊,彼此之間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合作伙伴。要使小團隊發展良好,就要不斷溝通、協調和整合。一旦發生爭執,就應該把事情攤開來討論,在互動乃至妥協中尋求雙方都認同的教育方式。

幸福的家庭需要一個等邊三角形

總之,我們正由傳統的“順序模式”,即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先後在個體成長過程中發揮作用,轉變為一種新的“重疊模式”。這裡面,家庭教育既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支撐和有益補充。健康的家庭結構關係應該是“理想的等邊三角形”,父母對孩子既民主和恩慈,又保持適當的威信。

幸福的家庭需要一個等邊三角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