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粽子,你們家鄉的端午節還會做什麼好吃的?

詹帆妃

端午節吃粽子,估計全國各地都有這個習俗,端午節,又被一些人稱為“粽子節”,小幫手覺得,估計這就是一些“吃貨”朋友給賦予的,不過,除了吃粽子是一樣的以外,其他不同地區的習俗,就會有些差別了,特別是在吃上面,下面小幫手說的這幾種食物,有些地方不一定非要端午節吃,但有些地方,在端午節當天吃,會有不一樣的寓意。

1、炸菜角、炸糖糕

在端午節這天要吃炸菜角、炸糖糕的習俗,不知道有多少地方存在,我們河南這邊是有這個習俗的,基本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炸一些來吃,有些嫌麻煩的,也會到集市上,購買一些,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會說,端午不吃糖糕菜角,那就不算過端午,可見糖糕菜角在端午這天的重要性。

2、茶葉蛋

端午節吃茶葉蛋也是一些地方的習俗,據說茶葉有避邪的功效,在這一天,大家通過吃茶葉蛋來尋求好運,也有的地方吃雞蛋(不是茶葉蛋也可以),因為相傳在以前,除了雞蛋小孩不會生病,圖個吉利的意思,一直流傳到現在。

3、鹹鴨蛋

4、黃鱔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端午黃鱔賽人參”的說法,因為黃鱔一年之中,正是在端午這個時期,肉比較鮮嫩而且營養很高的時候,再加上黃鱔是一種不錯的補樣品,具有補氣、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效,所以,在端午節時,也是人們要吃的一種食物。

當然,小幫手僅僅說了以上4種,其實,在不同的區域,除了粽子以及以上4種食物外,還有很多當地的習俗,這裡小幫手就一一說了(有些確實不知道),歡迎大家評論中留言,說說你什麼地方的+端午當天都會吃什麼食物?


農民的小幫手

端午節除了粽子外還有油條,端午節女子回孃家就要拿油條,是民俗,也是小吃,特別是河南的早餐就是糊辣湯配上油條,美味可口。端午節還要吃五香豆,象孔已己吃的,喝上二兩酒。太爽了,給個神仙都不做。


在水一方203373473

豫南端午節美食,完全按著過年的的規制,從早到晚,該做什麼、吃什麼、怎麼吃,都有一定之規,帶著莊嚴喜慶的儀式感,絲毫不敢馬虎。

史上因為戰亂饑荒,豫南一帶數次人口銳減,朝廷要從外地移民填補,傳說的大槐樹就是。最近的一次大移民,是明末清初從江西瓦窯壩移過來的,光山縣都是。由於是整體移民,帶來了當地的風俗習慣,至今還有很多保留,端午節的吃食就是。


因為是水稻產區,豫南自古被稱為“魚米之鄉”。米的做法不如南方的面,很少的花樣,但是菜品卻比北方豐富許多。所以,除了幹、稀飯,第三種米做的吃食就很少見,必須的逢年過節才會做到,以此表示對傳統文化的敬重。


粽子就是一年之中唯一做的一次,還是原始做法,淨糯米,最多的偶爾加幾粒紅棗,只是吃的時候給糖。

當天的美食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頭天包好的煮熟粽子,放在涼水的漂著,隨時可以吃;

第二部分是早起升油鍋,早飯就吃油炸的油條、糖糕、麻葉,當地叫“油貨”,配鹹菜稀飯;

第三部分是中午大餐。雞、魚、肉不可少,都是過節才做的硬菜,做法比平時複雜些。譬如平時吃雞,大都燉熟,這天就要做“咯炸雞”,剁塊、醃製、上漿、油炸、擺碗、籠蒸,蒸熟了扣碗上桌。還要有米粉肉、紅燒個魚、火肉等。小炒最低四個,都是素的。涼菜四個,黃瓜、花生米、滷肉、滷豆腐。算下來,最低要十二個菜,多者不限。主食乾飯。
第四部分是晚餐。中午做菜留的有幾個菜,晚上喝酒用。桌上新增應景的桃和鹹鴨蛋,作為端午果點。家有孩子的,鹹鴨蛋早起就有,晚上專門擺上,和桃子一起,顯示著端午節的氣氛,只有一年一度這時候,才有得桃吃。


普濟

到鄭州上學和工作後,幾乎沒有再在老家過過端午節,但關於端午節的印象還留存幾分。

蹚水

老家縣城有洛河,穿城而過,現在圍起了水壩,水位漲的很高,以前並不這樣,下游水淺的東西連腳踝也埋不住。當地流傳下來的風俗,端午節那一天早上一定要到河裡跳水,洗洗胳膊,洗洗腳,洗走晦氣。

戴花花繩

蹚水洗身體是洗走晦氣,帶花花繩和香包則是帶來福氣。街上也有賣香包的,但比花花繩要貴許多,小夥伴們都捨不得,便買了一根花花繩綁在胳膊上,有錢的就買根長的掛脖子上,聞著那種沉香氣,就盼著端午節的粽子和油條了。

炸麻燙

記得以前端午節時,除了粽子,我們那裡還流行炸麻燙(油條的一種,比油條要虛)。一家都要炸很多,然後裝在籃子裡,上面蓋上籠屜布,就讓小孩挎著給各家親戚送去。那時候最開心的就是,串親戚的路上,忍不住抽出一根跟哥哥分了吃。

吃粽子

粽子肯定是少不了的,以前都是各家各戶自己包,買回來粽子葉,把糯米和紅棗摻好白糖,包著吃,後來的粽子有了各種各樣的餡,聽說還有了宮保雞丁餡的,但想起端午節還是自己包的飄著粽葉香的糯米粽子。


科普:麻燙

在農村中,人們都把這種油炸食品稱之為麻燙。“麻”的意思是酥脆,“燙”字更能體現出這種食品的性質,剛剛炸好的油條是非常好吃的,酥脆可口,放久了就皮了,所以人們都喜歡吃熱熱的,剛出鍋的油條,自然就有了“燙”這個字。


樂眼觀象

說說我居住的城市南京的端午都吃些什麼好吃的。

南京人的端午很講究,有點江南古色古香、遵從傳統習俗的味道。因為端午是五月初五,這個時節氣溫升高,蚊蟲滋生,蜈蚣、蠍子等爬蟲肆虐,人們很容易感染疾病。除了用雄黃酒清洗眼睛、在門口插艾草等行為,在飲食上,南京人也頗有講究。

《金陵歲時記》提到,端午節人們要炒五毒菜和雄黃豆。把銀魚、蝦米、莧菜、韭菜和黑幹

放在一起炒,便是五毒菜。五月初五這一天,一定要吃莧菜,據說能避免腹痛。而雄黃豆是把蠶豆和雄黃一起炒制,無論是吃五毒菜還是吃雄黃豆,目的是預防蚊蟲和蜈蚣、蛇蠍的叮咬,在過去,這起到了驅蟲的作用。

後來,五毒菜慢慢發展成了“五黃”,有黃鱔、黃瓜、黃魚、鹹鴨蛋和雄黃酒。它們的功效和五毒菜差不多,也是為了驅蟲和排毒。

而現在,“五黃”又發展為“五紅”五紅指的是烤鴨、黃鱔、莧菜、鹹鴨蛋和小龍蝦。隨著醫藥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已經瞭解雄黃酒加熱之後含有毒素,便不再飲雄黃酒,而新一代的“五紅”看上去更像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實踐和嚮往。人們已經不再需要用飲食來驅蟲防毒,但是多年來端午節的習俗仍然流傳下來,經過後人的革新,不斷傳承。端午節又要到了,除了吃粽子,不妨嚐嚐新一代的“五紅”菜。


一隻愛吃的小肥蝦,帶你領略美食背後的趣味與文化。^_^

蝦吃

老家甘肅的,端午節我們不吃粽子,吃米糕。有點類似西安回民街有名的小吃甑(jing)糕。

西北端午做米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以前農村沒有粽葉,所以就有了這種做法。

原料和粽子原料差不多,糯米、紅棗、枸杞、葡萄乾兒。做法是,所有的東西洗乾淨之後,先把紅棗,枸杞和葡萄乾加水和白糖煮到不幹癟,圓圓鼓鼓的。然後把糖水和紅棗這些分別盛出來。接下來用煮過葡萄乾和紅棗的糖水,來蒸糯米糕。

蒸的時候放原料有講究,是放一層糯米,上面鋪一層葡萄乾、紅棗,然後再放一層糯米,再鋪一層葡萄乾、紅棗,點像夾心的感覺,最後撒上白芝麻,倒上糖水,放鍋裡或電飯煲蒸半個多小時後,成品如上圖所示的那樣。

除了吃米糕,我們還有一種小吃燙麵油餅。用燙麵油餅卷米糕,真的是香甜可口。
燙麵油餅長這樣,做法是把水燒開,加適量糖,多寡依自己的口味定。然後用開水把適量的麵粉燙熟,和成麵糰,最後擀成餅烙熟。

吃的時候拿一張餅,上面放上米糕,裹成卷像墨西哥雞肉卷那樣,咬一口香甜四溢,真的非常香美。



和上圖有點類似,因為這兩小吃都做起來很麻煩繁瑣 ,基本也只有端午和過年的時候才做,是我們小時候最愛吃的東西之一,現在也只有回到老家的時候,才能吃到。


洛十捌

我的家鄉在廣西靠近越南邊境的一個縣城農村裡,每當準備到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會提前幾天去找各種美食材料來。除了包粽子,還有做餈粑,以及五色糯米飯。當然,很重要的就是準備在端午節那天的飯菜,雞和鴨魚,以及豬肉是不可少的。

一般的,在距離端午節還有幾天的時候,一些婦女們就到山上尋找楓葉和幾種葉子來準備為糯米飯染色。以前還有外地人質疑這糯米飯是不是用什麼染色劑來做的,其實這糯米飯健康著呢,而且非常純天然。



準備好了染色的葉子,就準備糯米,糯米要事先拿去泡水,然後再拿到蒸鍋去蒸。而這一系列的過程,大多數都是由婦女們來完成的。在我們壯族,一般的習俗都是由婦女主持做美食小吃類的東西,所以壯族的婦女勤勞純樸是出了名的。


還有一種美食叫糯餈粑,主要的原料就是糯米粉,花生醬料,芭蕉葉等。首先是把糯米粉用溫水攪拌,就像做饅頭面包一樣的做法。把糯米糰捏成小塊後就往裡面加入自己喜歡的醬料,然後用芭蕉葉來包裹,這包法也有講究,只包一半,兩邊留空開口,直接就往鍋裡蒸。這樣做出來的餈粑既有糯米花生的味道,又有芭蕉葉的清香,我們小時候一到開鍋的時間就湊在媽媽的後面,口水直流。

隨著年月的增加,漸漸的很少在家裡過端午節,其實還有很多的東西,但是很多人都忘記了,可惜了。


南方小院

石家莊的端午,是北方豪俠風情的端午。吃的當然多種多樣,更重的情義卻在其中。

我是石家莊人。石家莊人在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就是一家的團圓。

石家莊人是有著北方豪俠氣息的,他們一年之中,最重視的節日只有三個: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在這三個節日,只要是能回家團圓的,一定是克服困難,回家吃飯。

所以,在石家莊,端午節是個非常實惠的節日,除了吃粽子,還能吃到很多大餐。這當然是多少年來的傳統了,不論是在食品匱乏的年代,還是在市場產品豐富的當下。

記憶之中,這一天,除了能吃到香甜的粽子,還能吃到燉牛肉、蒸包、水餃、餡合等特色食品。當然,原來只是能吃到其中的一種就很酷了。現在,是想吃到幾種就能吃到幾種,雖然再也吃不出原來的那種味道。

人們都說,石家莊是火車拉來的城市。其實,很多的風俗習慣,都是從火車上卸下來的,雖然有很多的說法,但並不是植根在深長的歷史長河之中的。那麼多飄在表面的風俗,看似很多,但真正深澱在石家莊郊縣農村當中的,只是少數的幾種。因為石家莊地處在祖國的北方,石家莊人敬重屈原,敬重愛國豪情,敬重為國付出的英雄,所以石家莊也盛行著端午包粽子的習俗。

石家莊的粽子,多數是最簡單的。只有糯米、棗子,最多添加一些黃豆、紅豆、花生等豆類。它不象南方,有那麼多的種類,什麼肉粽、豆沙粽等等多達數十種之多。石家莊的粽子,簡單卻口味純正,帶著壯士豪情,深懷豁達風範,充斥易水瀟瀟的風骨,數十年,以單一品種獨霸華北風俗。就是這單一的品味,卻一直養活北方人的豪爽俠義。

所以,端午節,貫穿石家莊人的風俗,更多的是樸實,是豪爽,是大氣。它是南方所不具備的。如果端午節,你到石家莊來做客,你吃到的,不僅僅是本地的特產,讓你感受最深刻的風俗,那就是北方人的豪俠。


跟我學公文

除了粽子,你們家鄉的端午節還會做什麼好吃的?

老家河南農村的,記得以前端午節吧,除了吃粽子就是吃雞蛋和油條了。

我們家在端午節吃的雞蛋是用艾草熬水煮過的,有的嫌棄艾草的味道,就會單獨的水煮雞蛋,然後用艾草擦一下吃,也算是一種節日的習俗吧。在艾草煮雞蛋的同時,也會在鍋裡放很多的大蒜,大蒜是整蒜瓣放進鍋裡的,吃的時候剝著吃或者直接放進嘴裡,一咬一吸蒜肉就出來了,很好吃的,沒有生蒜瓣的辛辣。

再說個炸油條,在端午節還有走親戚的習慣。家家戶戶基本都會在這天吃油條的,現在不知道怎麼樣了?我們家鄉不叫炸油條,叫炸油饃,說法很有地方話的特色,在我們老家留認為是饃。現在的人都很懶了吧?家中麵粉都不多留吧,一般會去集鎮上面賣點回來。有走親戚的,可能要買很多的油條。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思維認知也不同以往了。可能在端午節的生活更豐富一些的。


農民妹子一枝花

很高興參與這個話題討論,向大家介紹我的家鄉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一個獨特的端午美食習俗:食藥根、換肚腸。用文雅一些的說法就是“端午百草根”藥膳。


普洱地處雲南省南部,位於北迴歸線以南,屬熱帶,森林覆蓋率很高,植物資源豐富。在深山老林中生長著多種多樣的中草藥,思茅人歷來有食藥膳的傳統,到了端午季節更是達到了極致。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萬物生機勃勃、生長旺盛的時節,民間有說法是端午節種什麼植物都能成活,這時也是特產豐富的季節,尤其是山野裡生長的各種奇花異草更是生長茂盛。


思茅人將可以入藥的植物的根莖通稱為“藥根根”,可食用的藥根根品種繁多,常見的有茴香根、小紅參、雞刺根、何首烏、滿山香、白布等等。端午節前後,農貿市場上就成了藥根根的天下,從深山腹地採挖來的各種藥根根佔據了大部分攤位,白色的、褐色的,淺色的,深色的,琳琅滿目的場面很是壯觀。


將藥根根買回家,仔細清洗乾淨,與陳年火腿或是土雞一起放入砂鍋或是銅鍋,加水沒過食材,用文火慢燉小半日,到了晚餐一家人團聚時,揭開蓋,就能品嚐這一道端午盛宴“藥根根湯”了,這是思茅人過端午一個重要的節目。


原汁原味的藥根根湯令人回味,馥郁的藥味與肉香味清濃相宜、完美結合。有病治病,沒病養身,所以,思茅人俗稱這是“食藥根、換肚腸”。

過端午節,思茅人家通常都會燉上一鍋香味飄逸的藥根根湯,家人一起分享。近些年來,藥根根湯的名氣越來越大,有很多外地人慕名前來品嚐,當地都開始舉辦主題旅遊節了。


看到有報道,今年端午期間,將舉辦思茅區端午百草根美食文化旅遊節,已辦到第六屆了,可見其影響力越來越大。

除此以外,端午期間,思茅的各個飯館中都會有藥根根湯,這是應季的當地特產,一定不能錯過。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