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群英谱」全国农业劳模韦仕龙:有机农业助力脱贫攻坚

全国农业劳模韦仕龙:有机农业助力脱贫攻坚

敖成权

韦仕龙是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合作社理事长,2017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自合作社2008年成立以来,他一直秉承初衷,十年间,只专注一项事业,就是有机水稻的种植,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提供有力保障。

「脱贫攻坚群英谱」全国农业劳模韦仕龙:有机农业助力脱贫攻坚

月亮河空气清新,雨量充沛、光照足,土地肥沃,红土里富含微量元素锌和硒,涵养的水源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给优质稻米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这里产的大米香糯回甜、很有嚼劲。不过,由于没有大规模种植生产,这样好的稻米却并没有出现在市场上。2008年6月,从国有企业买断工龄的韦仕龙,回到家乡成立了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开始着手准备有机水稻的种植。同年下半年,韦仕龙对月亮河村和大坝村3000多亩水稻种植基地的土壤和灌溉用水进行严格取样,并送到上海检测,在确认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有机产品种植标准后,他开始动员和组织当地村民严格按照中国有机产品标准从事有机水稻种植。韦仕龙说:“做农业产业还是要考虑到销售的问题,我觉得有机食品,特别是有机大米能够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

经过不懈努力,3000亩水稻种植基地在2011年6月获得了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产品转换认证证书》。2011年9月,合作社新建的5000吨大米加工厂获得生产许可证,同年11月获得有机转换认证。同时,为了做好有机农业这篇文章,月亮河有机农业合作社建成了有机大米加工中心、酿酒厂、有机饲料加工厂、养殖场和有机肥料加工厂。

「脱贫攻坚群英谱」全国农业劳模韦仕龙:有机农业助力脱贫攻坚

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韦仕龙说:“我们的有机循环模式是水稻种植,有机大米加工、米酒酿造、肉牛养殖、有机肥加工,再循环到水稻种植,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终能够向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放心的有机食品。”

在做大做强产品的同时,合作社还积极采取“三变”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目前,合作社已在村民入股的600余亩土地上种植了有机红米、有机香米,涉及200余户农户,其中包括近百户贫困户,每年支付土地保底分红金40万元。近年来,合作社季节性用工达到12万人次,人员均来自周边村寨,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了就业途径。村民李如雄说:“一年在这里最低要工作十个月,一年赚得(工资)两万多元,我觉得在这里工作挺好的,供吃、供住,我一个月还能赚两千多块钱。”

村民严杨珍说:“我们在合作社工作还是比我们做农活好多了,收入比我们自己种地多,还没有那么累,这里是按时上、下班。”

如今,月亮河有机红米、有机香米的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供不应求,年销售额达65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山地特色有机循环农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2017年,全国共评出379名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遴选了80名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去北京接受表彰,韦仕龙就是贵州进京的两名代表之一。谈到下一步的打算韦仕龙说,将扩大有机稻种植面积,完善和扩展种植区域的机耕道,把有机产业链延伸,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就业,助力脱贫攻坚。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韦仕龙说:“能够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是很高的荣誉,我自己也要好好珍惜,在以后的产业发展过程当中,也要从农业标准化、农业现代化,认真做好品牌升级,做好产品质量,把有机循环农业产业链做得丰富一点,为我们当地的老百姓,特别是贫困农户多提供一些就业岗位,让大家提高经济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