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消防地震救援拉動演練凸顯“茶城”鐵軍實力

普洱消防地震救援拉動演練凸顯“茶城”鐵軍實力

普洱消防地震救援拉動演練凸顯“茶城”鐵軍實力

為有效應對重特大災害事故,發揮消防部隊應急救援國家隊和主力軍作用,積極響應習主席訓令和練兵備戰要求。6月1日至2日,普洱公安消防支隊採取“無預告、通訊全中斷”方式,一場全過程、全要素的地震救援拉動演練在思茅區倚象鎮拉開“戰幕”。

快速響應——一次突破極限的急速行軍

6月1日14時01分,隨著一聲緊張急促的電鈴聲,模擬警情發出:普洱市思茅區發生里氏5.6級地震,震中位於思茅區倚象鎮普洱監獄後山(北緯22°40′′N,東經101°03′′E),地震造成現場通信中斷,部分道路、橋樑損壞和建築倒塌,有人員被埋壓,地震拉動演練正式拉開帷幕。消防支隊指揮中心先後接到群眾報警及市政府發生地震的通報,立即啟動地震應急救援預案,隨即成立地震救援前、後方指揮部,緊急調集支隊全勤指揮部、特勤中隊、戰保大隊人員集結出動增援。14時30分,所有參戰力量集結完畢,支隊長簡要動員後隨即下達出動命令,全勤指揮部3車13人、特勤中隊4車30人3犬、戰保大隊6車14人以及各類救援器材,由參謀長帶領迅速向倚象鎮集結。全市9縣1區11個地震救援分隊也在轄區內做好出動救援準備。

普洱消防地震救援拉動演練凸顯“茶城”鐵軍實力

“徒步行進”作為第一個實戰科目,模擬強震發生後,道路損毀、建築坍塌、公網癱瘓,一些列次生災情“仿真化”實景再現。15時10分,救援隊到達預定地點,按照指揮部的命令,全體指戰員攜帶個人防護裝備、破拆、搜救、照明、通信等救援器材以及重達20公斤的裝有個人72小時自我保障物資的攜行包,通過徒步的方式前進。搜救隊員個個士氣高漲、步伐堅定,頂著烈日向“災區”挺進。“戰友們!加油、加油、再加把勁就到了”,這是地震救援政工組不停地為救援官兵打氣助力喊出的口號。在經過一所小學時,一群學生高喊著,消防叔叔,加油、加油。歷經1個多小時的歷程,最終在16時08分到達指定地點。

危難時刻——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死救援”

“黃金72小時”是地質災害發生後的黃金救援期,各搜救分隊要在72小時內陸續在3個區域開展15個科目的實戰訓練。道路被毀,建築倒塌,缺水斷電,通訊中斷,“震中”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孤島,災區現場斷壁殘垣,鋼筋、瓦礫縱橫遍佈。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展開救援,無疑是以體力和技能的極限挑戰生命救援的極限。

普洱消防地震救援拉動演練凸顯“茶城”鐵軍實力

他們雷厲風行,爭分奪秒。6月1日19時10分,根據支隊前方指揮部命令,支隊輕型搜救派出救援力量到達指定地點生命跡象搜尋、狹小空間救援、深井救援、山嶽救助等科目,各救援分隊根據科目迅速制定實施方案,按照各自分工任務立即開展作業。在一片荒野坍塌的廢墟上,救援一分隊分隊長將救援官兵分成2組,從震中心向兩邊橫向搜救,期間,一組隊員採用喊話、生命探測儀器監測等方式進行“地毯式”搜救,隊員們小心翼翼對每個角落逐一進行搜索,確定人員被困位置。另一組,在訓導員李紅兵一隻手牽著搜救犬雷諾,一邊說著“搜、搜、搜……”,搜救犬雷諾在坍塌的廢墟建築裡來回搜索,用靈敏的鼻子探尋被困者的氣息。“汪汪汪!”搜救犬雷諾突然趴下,並朝向訓導員,狂吠起來,同時用爪子刨著它腳下的廢墟,果不其然,在這處廢墟下發現了一處生命跡象。所有人的神經都繃緊了,各種救援工具也立刻在救援人員手中開始作業,1分鐘,15分鐘,30分鐘.....歷經1小時,隨著救援人員的一陣歡呼,生命通道終於被打通,“被困人員”成功獲救。

普洱消防地震救援拉動演練凸顯“茶城”鐵軍實力

他們廢寢忘食,連續戰鬥。19時20分,救援官兵馬不停蹄進行深井救援、狹小空間救援等科目,各個科目難度高,規程複雜,考驗的是官兵的救援技巧。在深井救援中,參戰官兵分工明確,動作迅速,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配合默契,成功救出1名被困群眾並轉移至指揮部。19時37分,救援二分隊領受最後一項科目斷崖垂直救助,這項科目模擬斷崖縱深30米,崖下1名人員被困,隨即,救援官兵立即攜帶救助繩索、安全鉤、滑輪、多功能擔架等器材裝備前往救援。期間,救援官兵首先對整個救援現場進行勘察和評估,隨後製作繩索保護、支點設置、滑輪系統、攜帶裝備,兩名救援隊員利用繩索沿懸崖壁向崖底下降至被困人員位置。19時50分,兩名救援隊員將被困者固定在擔架上後,採取“電梯”垂直救援技術實施救援,上下合力,1米……10米……20米……終於,“被困群眾”被救援人員轉移到了安全地帶,而整個過程整整用30分鐘。

普洱消防地震救援拉動演練凸顯“茶城”鐵軍實力

6月2日8時40分,水域救援分隊在梅子湖模擬開展了水域救援實戰演練,根據所設置的不同類型人員被困險情,綜合運用演練了駕駛操作援衝鋒舟、水中救援護衛及施救方法、活餌救援技術、離靠岸技術、繩索及錨點系統製作等多種技戰措施和戰術方法,成功處置了各類抗洪搶險、水域救援險情。

12時10分,整個演練圓滿結束。在各個搜救環節中,支隊救援官兵克服環境、身體等不利因素,連續攻克難關,並憑藉過硬的綜合素質和頑強的戰鬥作風,圓滿完成了演練預定操作科目。隨後,支隊全勤指揮部對各地震救援分隊完成演練任務情況進行了演練戰評。

秣馬厲兵——一次最佳精細的後勤保障

在前線隊員分秒必爭投入戰鬥的同時,後方也有一群堅守崗位、甘於奉獻的可愛官兵。他們通力配合、高效協作,他們在專業領域中持續發散著光和熱,他們是沙場礪兵的堅實後盾。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保障是戰時工作的命脈。支隊從機制上逐步完善,在人員、物資、裝備上合理編配,建立靠前保障、主動保障、集中保障、精確保障、持續保障的戰勤保障體系,按照方案要求完成前方指揮部帳篷搭建,指定專人負責參演57人的飲食、衛勤等生活保障,做好參戰部隊車輛的故障檢查、搶修和油料保障工作,儘可能地提高前方隊員的保障標準,及時對故障、破損的器材進行維修與更換,保證全體隊員在前方的戰鬥力持續不減。

思想政治,生命之線。政治保障是戰時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支隊在此次演練中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在演練地區設置了標語橫幅,有針對性地開展政治鼓動、心理調試與疏導、唱響軍歌、參戰表決心等活動,切實將思想政治教育浸潤到演練的每個環節、每個崗位、每名官兵。

普洱消防地震救援拉動演練凸顯“茶城”鐵軍實力

有序有力,高效順暢。通信保障為演練信息傳遞開闢了重要通道。支隊通信保障組攜帶無人機、衛星便攜站、對講機等隨行保障,確保了現場、前指和支隊作戰指揮中心語音、圖像、信息互聯互通,達到了預期拉動演練的效果。

後記:對於軍人使命和打贏本領的不斷追尋,是實戰化訓練與生俱來之問,也是與時俱進之思。經歷這一次嚴峻考驗的他們依然懷揣使命、心存擔當,將滿載著在這次演練中擷取的經驗與心得,在未來的戰鬥中展現出更加豪邁的雄姿!“風正潮平,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須奮鞭策馬。”作為改革的擁護者、參與者、推動者和落實者,普洱公安消防支隊將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戰鬥力標準,以強烈的責任憂患意識,突出實戰化訓練,加快戰鬥力提升,著力錘鍊過硬本領,堅決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