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科普知識」不騙你,相同氣溫,也會有冷熱差異!

「气象科普知识」不骗你,相同气温,也会有冷热差异!

太陽公公又玩躲貓貓了

少了他老人家的“關照”

科科覺得這天氣舒服極了~

預報說今天最高氣溫30℃

30℃不是夏天該有的模樣麼?

有人說這是酷熱難耐的地方

而在早前最高氣溫25℃時

居然,也有人喊熱

25℃不應該是最舒服的溫度麼?

天氣預報的氣溫與人體實際感受到的溫度存在差異,特別是夏季,感覺溫度比預報的高很多。為什麼?

解釋:

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天氣預報的高溫單純是1.5米高處的氣溫。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著裝顏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气象科普知识」不骗你,相同气温,也会有冷热差异!

很多因素影響體感溫度。

體感溫度是指人感覺到冷熱的溫度感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人體皮膚溫度。因為體感溫度受四項因素的影響:

氣溫,即是天氣預報的溫度;

溼度,很多時候溫度比較高,但是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的體表的水分被高溫所蒸發掉而比較乾爽;

風速,一定的風速會使人感覺到氣流在流動,身體散發出的熱量都被吹離體表,溫度雖然比較高,但是比較乾爽;

輻射,太陽輻射直接照射到人,會感覺到難受,如果在樹陰底下或遮陽棚下,感覺與太陽直接輻射就完全不一樣,一般陰天與晴天的溫度相差4~6℃,甚至更大。地表輻射也是如此,假如說站在地表比較熱的地方,熱地表的蒸汽蒸得人難受,假如地表是比較涼爽的水體或是溼地,體感溫度就大不一樣。

夏季外出時,不少朋友感覺到地面溫度較高,超過了天氣預報的氣溫,甚至有“燙腳”的感覺。是因為隨著高度的降低,溫度呈迅速升高趨勢,加上地面物質(如柏油路面)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地面溫度比天氣預報中的1.5米高處的氣溫高出10~20℃是正常情況。例如,有專家做過夏季中緯度草原地區不同高度上6天平均溫度日變化,結果為:凌晨(4~6時),地表0.1米、2米、100米、400米5個溫度數值的差別不大,地面與400米處的差別最大為5℃;但到中午和午後(12~14時),地面與兩米處的溫度差竟超過10℃。

「气象科普知识」不骗你,相同气温,也会有冷热差异!

技術貼:

體感溫度有如下幾個氣象要素組成(引自吳兌 鄧雪嬌編著的《環境氣象學與特種氣象預報》)

「气象科普知识」不骗你,相同气温,也会有冷热差异!

其中輻射的影響影響更為複雜,其影響還與衣服的顏色、雲量的多少有關,有人總結出了輻射作用對體感溫度的修正關係式(經驗關係式):Tr=0.42Ca(1-0.9Mc)Ia。式中,Ca為外衣吸熱能力,白色外衣約為20%,雜色外衣約為60%,黑色外衣約為90%;Mc為雲量係數,晴天為0.0,少云為0.3,多雲為0.7,陰天為1.0;Ia為輻射增溫係數表。

總結

天氣預報所說的溫度,指的是剔除各種人為和其他自然因素干擾情況下的自然狀態的空氣溫度;而人體所感受到的溫度是在天氣預報溫度的基礎上,再疊加溼度、風速、日照、衣著甚至心情等多種因素。

(來自中國氣象科普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