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華誼沒有兄弟?

谁说华谊没有兄弟?

對於他的決定,當時的夥伴都驚呆了,誰又捨得辭去國家職工身份,來做個體戶呢?況且辭職前,王中軍唯一完整的求學經歷是在小學。兄弟們用同情地眼光看著他,“我們一定會幫助你的,要是生活困難,我們也會給你找活的”。

未曾想,2009年,個體戶王中軍、美工馮小剛、地下室青年馬雲一起,在深南大道2012號敲響了中國電影長鳴的鐘聲。他們的生活波瀾壯闊,有人來有人走,但是再也沒有困難過。

谁说华谊没有兄弟?

大部分時候,王中軍喜歡藝術家的身份,更甚於企業家。一次做節目的時候,他說自己是企業家裡畫畫最好的,然後想了想又糾正,其實在藝術圈裡也是一流的。王中軍愛畫,從不吝於言表。他家客廳正中掛了一幅夫人畫像,那是一份生日禮物,對於這個浪漫的禮物,王中軍頗為得意。

雖然在一起30多年了,但總得有一些驚喜。有人說,成功男人的背後,一定都有一個賢惠的女人,王中軍對老婆形容總離不開這個傳統的標準。

33年前,他做出辭職的決定時還是一個單身小夥,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即使是資本環境自由如今,如果有人要辭去公務員的工作創業,仍會有不少人會為之惋惜,更不用說1985年。

如果人生是一場遊戲,那麼王中軍就像被《大富翁》中的福神附體。當時的女朋友對王中軍的辭職的決定沒有異議,而準岳父更是明確表態支持他的決定,“年輕人就該如此”。不過,女方提出一個要求:辭職可以,能先結婚嗎?於是,青年王中軍成家了,這比他原本計劃的要更早一些。

當他準備大幹一番事業時,第一次體會到現實的骨感。缺乏內容資源,《購物指南》印刷一期後便難以為繼。辭職後的王中軍在家待了半年多,有時面對家人還會裝作很忙的樣子,其實他也不知道,創業青年都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

好在,困惑的時間並沒持續太久,兄弟們就開始給他介紹生意了,做插圖、設計封面、畫小人書…生意源源不絕,光景最好的一年賺了30多萬,期間還在永樂文化做過廣告經理,眼看生活步入正軌。

就在此時,一次偶然間與朋友閒聊,對方提出赴美讀書的觀點戳中了王中軍的內心。即將而立的他,決定帶著老婆赴美留學。在所有人眼中,王中軍這個很匆忙的決定,一如他此前人生中所有重大選擇,出人意料且雷厲風行。

彼時的王中磊還不到20歲,家裡給謀了物質總局下屬機關的差事,對於這個有想法、敢行動的哥哥充滿崇拜。

王中軍從小對學習就不太感冒。初中還沒畢業,突然決定從軍,由於是特殊原因,退伍時也沒給證書,轉業後讀了4年夜大,隨著認識水平不斷提高,夜大也沒讀完,他覺得沒有意義。

一個讀書史劣跡斑斑的王中軍,在30歲跑去美國上學,在朋友們眼裡更像是一個故事,一則笑話,一部小說,總之不敢相信是現實。這不妨礙他說走就走。

隨後四年,王中軍裝作讀書的樣子秀給父母、朋友,如果當時有朋友圈,他的學霸模式能時刻表現。而這段時間裡,他與現在很多中國留學生一個套路,混跡在華人圈子中,業餘時間學習,大多數時間打工送外賣,經常每天干16個小時。

與今天頻繁進出高端寫字樓的外賣小哥一樣,王中軍站在商務電梯裡,看著一個個西裝筆挺的美國白領怦然心動,羨慕之餘也尤為緊張,不敢直視,慌亂的眼神無處安放,“這簡直是夢想的生活”他想。

進入打工的第四年,王中軍開始不斷在腦中推演,攢夠10萬美元后回國創業。

1994年,王中軍回國時,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當選學校首屆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崔永元已經進入了《東方時空》;而馮小剛順利打入王朔的朋友圈,與鄭曉龍共同執導的《北京人在紐約》大火,在圈裡小有名氣。

王中軍家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那一年,他把大家叫到一起,著重描繪了自己創業的宏偉藍圖。大哥表示支持,但不想參與,跟著弟弟幹活似乎不夠爺們兒。三弟願意參與,可是沒有本金,王中軍給了他5%的股份。老四王中磊心想:說這麼多,不就是想說要錢嗎?

同樣的情景劇,2011年,王中軍的大兒子王夫也演了一出,他畢業回國找老爸訴說,自己與4個同學的創業計劃。王中軍的內心戲與多年前的王中磊如出一轍。

血濃於水。王中軍給了兒子很大幅度的資金支持,如同24歲時的王中磊一樣。當年,王中磊願意拿出10萬存款支持哥哥,可是他不想辭去機關工作,想再觀望觀望。

兄弟倆性格上迥然相異,從辭職決定這一細節也可窺得一二。王中軍生性浪漫灑脫、行事果斷、內心敏感,而王中磊執行力強、考慮周全、細膩嚴謹。兄弟二人,一個隨了父親,另一個則更像母親。

幸運之處更多的滲透在生活當中,王中軍的家庭環境相當和諧,他從沒見過父母紅臉,兄弟之間也從沒起過沖突,很長時間裡,他都以為電視劇那些家庭糾紛是編劇虛構出來的。與他們的父母相處模式一樣,王中軍與王中磊創業至今很少爭執,“我倆就是這樣,幹好了不誇獎,出了問題也不埋怨對方。”

相比之下,馮小剛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童年在母親和姐姐的身邊長大,這對他的愛情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從某種程度來說,馮小剛內心深處是缺乏安全感的。

在家人的支持下,王中軍承包了華誼廣告,在變更工商記錄時員工說要加兩個字,他琢磨了一下說“兄弟”吧,未曾想多年後蹭了華納兄弟的熱點。

華誼廣告憑藉前兩個項目,賺到了第一桶金,於是他們開始尋找投資方向。1997年,王中軍在路上偶遇之前在廣告公司的同事劉曉玲,劉曉玲告訴他拍電視劇非常非常賺錢。

王中軍動心了,他抱著嘗試的心態,投資了英達導演的《心理診所》,雖然影響力一般,但是投資回報在100%以上,這下王中軍坐不住了,決心進軍影視圈。

那一年,馬雲剛剛放棄中國黃頁的生意,成為一個標準的北漂,還在創業的道路上摸爬滾打;崔永元已經成為《實話實說》的主持人,才子光芒四射;范冰冰剛剛進入《還珠格格》劇組,結識了日後的女股神趙薇。

1998年,《還珠格格》的主題曲傳遍大街小巷,馮小剛也成為新生代名導,而華誼剛剛從廣告公司轉型影視,還是家小公司,王氏兄弟也處在門外漢的段位。那一年,在馮小剛工作室裡,王中軍在眾多投資者中,爭取到《沒完沒了》的參與權。

“當時,只要馮小剛願意,想給他投資的人能排一個連。”但是馮小剛看中了王中軍,隨後華誼大手筆將1100萬投入馮小剛的《沒完沒了》,從“參股”變為“大股東”,對當時家底單薄的華誼來說,這絕對是一筆豪賭。

在華誼首批片單中,與《沒完沒了》同期的,還投資了姜文的《鬼子來了》和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其中,姜文違規將《鬼子來了》送去國外電影節參賽,導致該片在國內被禁止公映,商業化和藝術價值的博弈一直貫穿影視業發展史,製片、導演們像精神分裂一樣,為了其中一個因素,常常否定自己不久前的決定。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王中軍是幸運的,一入電影圈就遇到了馮小剛,憑藉馮氏喜劇,華誼在早期民營電影圈裡獨領風騷。雙方合作留下了《大腕》、《天下無賊》、《集結號》、《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非常勿擾》等經典。其中,除了《一九四二》外,其餘電影均實現盈利。

《一九四二》是馮小剛一直想拍的話題,但是由於類型不符合商業片預期,華誼兄弟在這個項目上猶豫了很久,最終還是給予了支持。馮小剛對此一直很愧疚,覺得自己堅持拍的片子,讓投資方賠錢了,心裡過意不去,緊接著就拍了《私人訂製》。

根據淘票票專業版APP統計,2013年,《私人訂製》首週末票房3.2億元,累積票房7.13億元,佔當年總票房的3.39%。在全年票房排行榜中排名第四,排在前面的三部作品分別是《西遊降魔篇》、《鋼鐵俠3》、《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在電影宣傳期間,馮小剛直言不諱,“認真拍的電影不賺錢,隨便拍的票房高”,不過,現實的殘酷在於,很多次在藝術追求與商業利益之間,他自己也選擇了後者。

在早年的很多采訪中,王中軍將自己的成功歸功於運氣好,後來他開始強調交情:朋友、兄弟。“我覺得,所有生意都來自於你的朋友和你周邊的社會關係網”,“我的進步都是和朋友相關的”。

對於王中軍來說,王中磊是弟弟,而馮小剛是兄弟知己。他們共用一個畫室,有什麼心事也願意彼此訴說。王中軍的畫是寫實派,而馮小剛屬於抽象派,兩人畫風迥異。2015年,華誼20週年典禮賓朋滿座,大半個娛樂圈都來捧場。王中軍舉著酒杯感慨萬千,華誼有三個兄弟,還有小剛。

業內流傳很廣的一個段子說,他們有一次喝酒,馮小剛喝高興了,就呲著他標誌性的大牙對王中軍嚷嚷:“華誼兄弟也有我,我也是華誼兄弟之一啊。”

對於華誼兄弟依賴馮小剛這一點,王中軍毫不避諱。他曾在接受採訪時公開表示,“說到挫折,就是馮小剛第一個合約到期,離開華誼兄弟一年。”2003年,《天下無賊》籌備前期,馮小剛與張國立提出創業,這對王中軍是一個打擊。但一年後,倆人又回來了。

華誼隨即與馮小簽訂了第二份合同,華誼給出的價格非常有誠意:400萬元現金和約3%的股權。此後,馮小剛也經常自嘲“不是做生意的料,更適合創作”。

創業本身就不是一帆風順的事,華誼成立至今,遭遇過三次危機,每一次都與兄弟相關。如果說馮小剛出走算一次,那麼王京花離開,對華誼而言也是一次重創。

2005年,華誼經紀板塊的創始人之一王京花帶走陳道明、劉嘉玲、梁家輝、夏雨等一批藝人,離開華誼。只有李冰冰、范冰冰兩人沒走,“雙冰之爭”就此而來。

此後,華誼力捧雙冰,找馮小剛讓范冰冰主演《手機》,也成為她作品演繹歷史上的一座豐碑。同時,李冰冰拍《功夫之王》,華誼也做了不少工作。

對於功臣出走,王中軍回覆輕描淡寫,“當時我真沒當回事兒, 人往高處走,有想法去創業是一件好事,我會不攔著。”實際心裡相當不滿。

後來,王京花托起了橙天娛樂,一度與華誼抗衡。那時候,王中軍認識了生命中另一個重要人物馬雲。2006年,馬雲和王氏兄弟,作為企業傢俱樂部首批理事,聚集在北京。

很多年後,於冬還為此憤憤不平,“如果當初是我遇到馬雲,那在A股上市的就是博納”,人生沒有如果,如今博納也在排隊IPO,該來的總會來,是你的誰也拿不走。

王中軍交朋友的性格,相當豪爽,華誼是民營影視公司最早(04年)對外開放股權的,他也是泡在娛樂圈時間最少的一個老闆,更多的時候,他願意與企業家們坐在一起。當時,這個圈子裡還有柳傳志、江南春、魯偉鼎等,後來在馬雲領投下,他們悉數成為華誼股東。

王中軍與馬雲私人交情很好,有一段時間他出差去杭州,就住在馬雲家。馬雲說,王中軍是世界上最懶的CEO。他每天11點起床,然後會在畫廊約約朋友,下午安排短暫的工作,抽支雪茄、畫會畫,晚上大多數是休閒的晚餐。

其實,創業一年後,王中軍就開始上午不上班,下午堅持去辦公室。最近幾年,他甚至可以一個月都不去辦公室,“我習慣上午不上班。”剛跟他接觸的時候,你會覺得他很嚴肅,時間久了發現他慵懶、隨性的氣質無處不在。

2009年華誼兄弟作為“28星宿”之一,首批登陸創業板,也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影視公司。馬雲、馮小剛都在敲鐘現場。曾經對手橙天娛樂收購嘉禾後,逐漸淡出大家的視野。

在隨後的日子裡,華誼度過了第三次危機。股權解禁期過後,上述“兄弟”紛紛減持,徐帆曾透露,馮小剛套現2億多元,“光稅就交了4000萬元”。王中軍兩兄弟還親自上陣減持套現,一時間輿論譁然,華誼成了提款機?

同樣的操作,在阿里影業上市後,趙薇也收割了一批,在交情和鉅額現金面前,大多數都會選擇後者。這一點,企業家們心裡應該看的很透徹。

面對元老減持,公司方面表現比較淡定。“每個人對待資本的態度不同,也有自己的理財方式,面對資本他們會做出不同的選擇,這是再正常不過了,但如果拋售與拋棄畫上了等號就有點苛刻了。”

2014年,騰訊、平安參與定增,“三馬聚齊”,股民已經忘記一年前減持危機。截止到2018年一季度,華誼前十大股東中,騰訊僅次於王中軍,位居第二。緊隨其後的是王中磊、阿里創投、馬雲、平安中國、魯偉鼎。

只有魯偉鼎,從始至終都沒減持過。

對於華誼兄弟而言,馮小剛等“兄弟”交情無異於一柄雙刃劍,利弊兩面都表現的格外明顯。

上市前,時任華誼公司財務總監的胡明曾明確提出過,公司對馮小剛的依賴過強,應該有風險意識。雖然王中軍嘴上說,“什麼邏輯,有‘秘密武器’(馮小剛)反而被指責過於依賴,一無所有反而更好嗎?”但從行動來看,他還是聽取了建議。

2008年,華誼首次提出文化地產;2010年投資掌趣科技;2013年控股銀漢科技;2014年控股賣座網;2015年,“馮小剛電影公社”對外開放。這些投資,大部分都有豐厚回報,除了變現擴充利潤表外,2017年春季,馮小剛公社的遊客人次達到20萬。

2015年,是華誼最近一次輝煌。那一年,華誼10年老將胡明隱退,阿里影業成立,於冬在電影節期間預言,“未來都要給BAT打工”。而華誼與互聯網大佬的交情,暫時還沒派上用場,除與騰訊成立了華誼騰訊娛樂集團外,與阿里的交集並不多。

不過,那依舊是傳統影業的時代,年底《尋龍訣》大獲成功,參與的三方,萬達、華誼和光線,都成了贏家。當時,王家兄弟、於冬、王長田、張昭、葉寧經常在崑崙飯店的巖吧小聚,那時候大家還其樂融融。娛樂圈中一直盛傳,巖吧風水比較好,適合老闆們談生意,一談必成。張昭與賈躍亭第一次見面,也是在這裡。

那時候,崔永元還和方舟子持續過招,因為不懂科學被網友嘲笑。

2015年下旬,華誼做了兩個決定,為期日後被輿論撻伐埋下伏筆。一是,順手買下兩家成立不久的明星公司,其中包括馮小剛的東陽美拉。由於簽訂了高額的業績承諾,馮小剛重出江湖,第一部作品就是與范冰冰合作《我不是潘金蓮》。

另一個決定,就是用人。當年春節,聽說葉寧有去意,王中軍急忙發信息詢問是否屬實,他早就有找職業經理人的念頭,雖然中意張昭、葉寧已久,但是心裡明白張昭不會離開如日中天的樂視,葉寧也很難離開萬達。

葉寧回覆了一句無關痛癢的話,讓王中軍看到了希望。華誼給了葉寧很大的空間,為了與他在萬達的地位相匹配,專門給他設置了集團副總裁、影業CEO的職位。沒想到,因此得罪萬達。引發後來,馮小剛吐槽萬達對《我不是潘金蓮》排片打壓。

為此,王中軍親自上門給王健林道歉,但還是碰了滿頭包。2016年,華誼電影全軍覆沒,業內調侃“華誼去電影化做的格外徹底”。

次年,我專訪王中磊時提及此事,他表現出對葉寧的不滿,同時表示應該再給一些時間。這就是王家兩位兄弟的不同,如果是王中軍,恐怕會說“做得一般,還能再看看吧”。

早年王中軍反覆強調,中國的電影行業,應該是多強並存的格局才能健康發展。如今中國影視圈強者林立,華誼再也不是那個唯一。多年之後,當有人質疑華誼沒有兄弟時,王中軍還會回想起決心下海的那個仲夏之夜,和那些年一起喝酒的兄弟們。

策劃 | 成都商報經濟新聞部

編排 | 小財迷

來源 | 上市公司文娛頭條

谁说华谊没有兄弟?

成都商報經濟新聞部出品

谁说华谊没有兄弟?

往期精彩

抖音是如何毀掉你的

細思極恐 很多人還沒意識到崔永元這次的簍子捅的有多大?

cdsbcjf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