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鸡叫的足协新政 史无前例的一地鸡毛

过去我们常说,中国股市既不是牛市,也不是熊市,而是“政策市”。

而现在的中国足坛,也越来越有“政策市”的迹象。这种“政策市”的最大伴生特征,就是监管组织下令常常半夜鸡叫——就和房市新政一模一样。比房市监管还更牛的是,足协这次一点风儿都没泄露,连链家都不知道。

陈潇潇随即发来新闻链接:5月24日深夜,国足协通过其官网连发两道金牌,一是上场外援数量必须与上场U23球员数量等同,二是亏损俱乐部必须支付与转会费等价的引援调节费。

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去,这也行?

半夜鸡叫的足协新政 史无前例的一地鸡毛

为什么?因为纵观全世界足球联赛,没有这么玩的。欧洲联赛早期有过外援人数限制,但从来没有把这个与U23球员培养挂钩起来,因为这种挂钩根本不符合足球规律。一个球队上场无非是11人,你要上几个外援,就必须上几个U23,那就意味着如果你要用足三外援,你就必须上三U23球员,11-3-3=5,也就是留给本土24岁以上球员的空间只剩下了5个。正如诗人贺炜在微博上所说的:“新政策下,很多球员是不是24岁就可以退役了?”他还当时念了一句流行已久的“现代”诗:“这些年的经历,教会我一个道理:只要你努力,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搞砸的。”

全世界联赛,重视U23以下球员培养的所在多有。比如西甲,搞个二队体系,打次级联赛以下的联赛,也能培养年轻人。再比如英格兰是让15支英格兰超俱乐部和9支英冠俱乐部的U23球员组成一个叫做“英超第二联赛(Premier League 2)”的两级联赛体系,允许超龄门将以及最多3名超龄非门将球员上场,也能达到锻炼U23青年球员的目的。

但把外援数量和U23球员挂钩?没见过,也不会见。只有在中国足协领导下才会有。你不是喜欢堆外援吗,你不是用早早换下U23球员的歪招来规避新政吗,我把这俩捆绑起来,看你们怎么办!足协的领导得意地笑了起来。

其实外援对于中超联赛的观赏性提高,是有好处的。而观赏性提高,又对于足球的普及、青少年足球的培训是有好处的。参加足球运动的青少年越多,盘子越大,理论上出现的好苗就越多。另外,与高水平外援同场竞技,是长棋最快的。柯洁要天天和阿法狗对弈,棋力肯定会涨。现在把U23和外援挂钩,外援的市场迅速坍缩,而本土U23球员的身价迅速暴涨(僧多肉少),其实对U23球员也没啥好处。

半夜鸡叫的足协新政 史无前例的一地鸡毛

至于亏损俱乐部的转会费征收调节费,实际上是征收奢侈税。其实我是赞成对中国足球财务严监管的,但是足协的能耐在于,他能把所有严监管都转变为最简单的“交钱”。虽然他这个收钱的名义很光明正大——青少年培养基金,但过去多少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是俱乐部会想出重重招数来规避这一规定,二是这些钱恐怕最终也用不到正途上去,要不中国足球早上去了。

纵观这两道金牌,唯一“可取”的是:1、收取调节费的新政,不是在夏季转会窗即将关闭时才发,而是在夏季转会窗开启前就发了;2、U23和外援挂钩新政,不是在2017赛季才实行,而是要到2018赛季才实行。这算是给了俱乐部一定的操作时间,而没有像当初的外援新政那样“人都买完了,新政才下来”。

吊诡的是,一向政治头脑清醒的鲁能俱乐部,在新政公布后不久,就在自己的官方微博里宣布将全力支持足协新政,认真研究制定详细措施。再联想到恒大年初就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全华班,你不禁感叹:有人泄题了吧?

政策市,真好玩。【全文完】

半夜鸡叫的足协新政 史无前例的一地鸡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