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崩潰:韓趙魏三家分晉的始末

一、晉國無公室

韓、趙、魏三家很顯然與晉公室不是一家,但在以血緣為紐帶統治諸侯的春秋時期,晉國無疑算是奇葩了。而這一切始於晉獻公。晉獻公的父親是晉武公,也就是統一晉國的曲沃武功。

他的兒子晉獻公由於寵幸驪姬,立驪姬的兒子為太子,遂發生了殺原太子,逐諸公子的“驪姬之亂”。這也就導致了晉獻公這一代開始沒有公室,或者說公室沒有了政治上的話語權。之後的歷代國君也不再立公子、公孫為貴族。

但是一個國家總不能全靠國君一個人來治理,所以相應的異姓大夫開始崛起。這些卿族多為西周晉國時便分宗的遠支親戚或與晉國無關的外姓:

1.胥、籍、狐、箕、欒、郤、柏、先、羊舌、董、祁皆為西周時期晉國宗室的分支

2.魏氏、賈氏、中行氏、智氏,皆為曾經與晉一同獲封國甚至先周姬姓古國的後裔

3.嬴姓趙氏、劉姓士氏(範氏)則完全是與姬姓都沒關係的外姓。

晉國崩潰:韓趙魏三家分晉的始末

自晉文公起,晉國設置三軍。每軍置將、佐兩人,此六人分掌晉國軍政。晉文公去世不久,晉國便軍政一統,國家軍政大權便被六卿所掌握。原本六卿是能者居之,後來隨著大夫家族的興起和發展,這些大夫之間也經常發生爭鬥,經過激烈的兼併後,春秋晚期就只剩下趙氏、魏氏、韓氏、範氏、智氏、中行氏這六家了,而且演變成了世襲制,晉國基本上就由這六家大夫說了算。

這樣的好處是使晉國少了公族消耗,卿族勢力雖然也會盤踞在政權頂層。但短時間很難形成氣候造成禍患。加上“文武不分、將卿一體”的軍政體制,以及與戎狄雜處帶來的車步兵並用的軍隊編制及戰力,使得晉國得長期稱霸春秋。不好的地方在於晉公室的力量開始衰微,並且隨著大夫大家族的崛起和壟斷,國君喪失了制約異姓卿大夫的力量。晉國的大半領土也由大夫分割。

二、六家權衡到四家分晉

儘管晉國的軍政大權集中在趙氏、魏氏、韓氏、範氏、智氏、中行氏這六家中,但晉國卿族內部爭鬥並未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大概哪一家都想獨自吞併晉國吧。而最先退出歷史舞臺的是範式和中行氏。

晉國崩潰:韓趙魏三家分晉的始末

中行氏和範氏關係比較好,結為姻親。在對衛國進貢的500戶平民的安置問題上,趙氏和範氏、中行氏產生了分歧。趙氏的趙簡子(趙氏的領袖)向趙午索取“衛貢五百家”沒有到手,於是殺了自己的族弟邯鄲大夫趙午,而趙午是中行寅(中行氏卿族的最後一人)的外甥。於是中行氏、範氏和邯鄲趙氏(趙午一族)一同攻打趙簡子,趙簡子不敵退守於晉陽。

但智氏想讓自己的愛臣梁嬰父為卿,取代中行寅。魏氏、韓氏也和中行氏、範氏不和。於是這三家取得晉定公的命令,率兵幫趙氏解了圍。中行氏和範氏戰敗,出奔朝歌,得到包括周天子在內的晉國敵對勢力的支持,直到8年後,中行氏和範氏逃到齊國。範氏中行氏在晉國的統治滅亡。智氏、趙氏、韓氏、魏氏盡分範氏、中行氏的土地。

三、四家分晉到三家分晉

範氏和中行氏被滅以後,晉國的卿大夫就剩下智氏、趙氏、韓氏和魏氏。其中以智氏最強。於是野心勃勃的智市想進一步把其他三家吞併,實現一家獨大。

當時三家的家族領袖分別是智氏的智瑤(也稱智襄子,荀瑤)、韓氏的韓康子、魏家的魏桓子、趙家的趙襄子。為了削弱其他三家的力量,智氏想了一個辦法。他以恢復晉國霸主地位,壯大晉國,攻打越國為名(當時晉國力量基本用於內耗,吳越兩國在爭霸),要每家拿出100裡的土地和戶口來給晉室。

晉國崩潰:韓趙魏三家分晉的始末

由於家族力量不敵,韓康子和魏桓子都進行了妥協,如數交出了土地和戶口,而趙襄子則拒絕了智瑤的要求。於是智瑤聯合韓、魏兩家一起出兵攻打趙氏,並答應滅了趙家後,把趙家的所有土地和戶口由三家來平分。 趙家不敵,退守晉陽,另外三家圍攻趙氏於晉陽。

晉陽是趙氏原有的領地,經過趙家幾代人的治理,民心歸附,軍隊也士氣旺盛,就這樣雙方相持了近兩年時間。到了第三年,智瑤想到了引晉水淹晉陽城的辦法,幾天後,晉陽的城牆差點全部被淹了。形勢危急之下,趙襄子就派相國張孟黑夜出城,拉攏韓魏兩家。

由於智瑤其人有才無德,為人貪婪,好大喜功且剛愎自用,早就得罪了韓魏兩家,他們也擔心智瑤滅趙後將矛頭對準自己。為了自身利益,決定背叛智伯,與趙襄子聯合。一天晚上,韓、趙、魏三家用水反攻智瑤,淹沒了智瑤的軍營,智瑤駕小船逃跑,被趙襄子抓住殺掉。

於是趙襄子滅掉了智氏一族,韓、趙、魏三家平分了智氏的土地和戶口,各自建立了獨立的政權。

晉國崩潰:韓趙魏三家分晉的始末

晉哀公死後,晉幽公即位。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剩餘土地,只有絳與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晉幽公反而要去朝見韓、趙、魏三家。之後三家向周王室請封,周威烈王賜封趙國、韓國、魏國,從名義上承認了趙、魏、韓的諸侯地位,晉國名存實亡。又過了幾十年,韓玘殺晉君,晉國最終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