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神燒香
是不是科技企業,孔方兄認為,可以用“研發強度”“知識產權數量”“毛利率”這幾個指標來衡量。如果研發強度低,知識產權數量少,毛利率也很低,那怎麼可能是一家科技企業?
先來看研發強度吧。富士康每年投入的研發資金還是很多的。如下表所示,2015年,富士康(嚴格來說,應該是工業富聯,但為了貼合大家的習慣,我們還是叫他富士康)的研發投入金額是47.84億元,2016年54.86億元、2017年79.33億元,每一年都在增長,且數十億元的投入,確實很可觀。
但問題在於,富士康的收入很高。2015~2017年,其總收入分別為2728億元、2727億元、3545億元,所以研發費用佔收入的比例並不高,均在2.3%以下。而在我國的法律法規當中,要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其中有一項就是,研發費用投入佔總收入的比例連續3年不得低於3%,富士康並沒有達到這個標準。
富士康當前市值4587億元,被認為是“A股第一科技股”,而第二名的海康威視(主要做監控攝像頭),總市值3548億元。2017年海康威視研發總投入是31.94億元,相當於富士康的40%;但是海康威視營收只有419.05億元,這意味著海康威視的研發投入佔總營收的7.6%,是遠遠超過富士康的。
接下來看第二個指標,知識產權數量。富士康的招股書披露如下:截至2018 年2月1日,在大陸擁有專利共156項,在境外擁有主要專利共48項,自鴻海精密及其控股子公司受讓其已獲得權屬證書的2271項專利權以及1009項專利申請權。
如果把專利申請權也看做專利,那麼富士康擁有的專利數量為3484件。多不多?對小公司來說就是很多了,但是對大公司來說呢?之前孔方兄在回答“聯想有沒有自己的研發成果”時,在國際知識產權組織查找了一些大公司的專利數量,其中華為和中興僅僅在2017年的申請量,就分別高達4024、2965件;搜索公司名字,連小米也有8867件,華為96313件、東芝更是高達283695件。(具體如下圖示)
所以,在大公司當中,富士康(上市公司層面)確實有一定的專利積累,但還達不到第一梯隊的位置。反倒是富士康整個集團,專利積累十分可觀,僅大陸的專利申請數量就高達14.2萬件。
再來看第三個指標,毛利率。科技企業的典型特點,就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識賺錢,而不是靠體力和勤勞賺辛苦錢。所以,科技企業普遍毛利率是很高的。比如我們常見的,阿里的毛利率為64.8%,騰訊是59.2%,海康威視在48%左右,而格力電器作為典型的製造企業,也有37.07%,而
富士康2015~2017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0.50%和10.65%和10.14%,遠遠低於前面這幾家企業。所以,從上述三個指標來看,都不太支撐富士康成為一個科技企業。從富士康的收入構成來看,也很清楚,具體的產品構成了收入的大頭,而其極力鼓吹的工業物聯網、雲計算等服務,其實佔比非常小,如下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富士康生產的這些設備,都是替別人生產的,比如通信網絡設備主要客戶就有華為、諾基亞;雲服務設備主要客戶有亞馬遜、戴爾、惠普。這兩項業務佔比就超過94%,毫無疑問,富士康還是一個純粹的製造型企業。而對一個現代製造型企業來說,肯定也需要掌握一些自己的看家絕技(即高端技術),但有了這些絕技,並不代表就是高科技企業了,其實最好的比較對象就是格力了。(下圖為富士康的部分產品)
2017年,格力的淨利潤為224億元,現在總市值2944億元;富士康淨利潤為162億元,相當於格力的73%,但其總市值是格力的1.6倍。
你覺得富士康(工業富聯)是科技企業,還是說只是一個製造業企業?歡迎在留言區討論。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新聞及其背後的經濟邏輯。
孔方財經
在工業富聯(即富士康)上市前,很多投資界的業內人士還是非常看好它的,甚至有人認為工業富聯連續十幾個漲停板就可以超過貴州茅臺!但現實是殘酷的,僅僅經過了三個漲停,工業富聯的股價就直接跌停了。這樣的大起大落,對於投資者來說實在是太刺激了!
現在回首在看工業富聯的股價和市值,不難發現它身上存在很多矛盾點。在上市前,業界對工業富聯的估值就有非常大的分歧——市盈率低的只有15倍,高的則達到40倍!之所以有著走向兩個極端的差異,在於業界對工業富聯的認知有所不同。
有的專家認為工業富聯是代工類型的製造企業且已進入成熟期,不能給太大估值,只能給出傳統代工廠10倍左右的估值。有在則認為應該給予按照科技公司30倍左右的估值,這樣才能反映出工業富聯的價值。
誠然,不能忽視工業富聯在轉型層面的努力,但就其主營業務來看依然還沒有完全擺脫代工廠的印記。在招股書中,工業富聯強調自己是生產網絡設備和雲計算解決方案的企業。而其網絡設備的主要客戶是包括蘋果、華為、Cisco、ARRIS、Nokia等,雲計算產品的主要客戶為Amazon、Dell、HPE等。工業富聯對這些頭部客戶非常“依賴”,2015-2017年度來自前五名客戶的營收佔比分別為76.81%、78.63%和72.98%。
這也意味著,工業富聯還是以“代工”為主,並沒有真正構建屬於自身的產品矩陣。所有的產品從設計到專利,都是屬於客戶的,與工業富聯的關係並不大。在多個產業鏈上,工業富聯還是處於下游位置。
而代工的利潤並不大,工業富聯勢必要面臨利潤率承壓的問題,未來能否保持高速增長還得搭上一個問號。尤其是隨著大陸人口紅利消失殆盡、人工成本瘋漲的大趨勢,工業富聯的處境或許會越來越難。就在前些天深圳富士康員工還因房租飛漲要求漲薪,將工業富聯也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總的來說,工業富聯並不算是科技公司,其與現在的高市值並不匹配。就說一個最簡單的對比:工業富聯目前的市值為4000多億,而其母公司鴻海精密在臺灣證券交易所的市值約合人民幣3500億。但要知道的是,工業富聯營收僅佔鴻海精密的35%!
這樣的工業富聯,或許還得再跌停幾次才能與自身的實力相匹配。
科技新發現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賬號,你可以收到更多的行業資訊,我們一起討論,互相學習!
請注意的是,其實這裡說的富士康並不是大家通常意義上知道的富士康,而是富士康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工業富聯。瞭解到這點以後,相信大家就應該明白了,其實這個在A股上市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只是鴻海精明儀器下的一部分業務,而這部分不是代工業務,而是瞄準核心競爭力,也就是提高真正的硬實力的業務分部,雖然起步不早,但是以鴻海的實力背書,相信未來可期。
富士康成名於代工業務
毫無疑問,富士康能夠出名,並且能夠成為世界級別的巨頭企業,雖然在核心技術方面沒辦法跟那些掌握核心科技的知名企業,比如蘋果、諾基亞、英特爾、微軟、谷歌、高通等等企業沒辦法想提並論,但富士康確實依託代工業務成為了巨頭企業、納稅大戶。
作為全世界最著名的代工企業,富士康的江湖地位可以說不可謂不高,最為著名的便是能夠成為蘋果公司的最重要的代工廠商,自然實力不可小覷,是真正掌握了全世界智能手機、電腦整個生產線的企業,另一家企業是三星!也因此聞名。
工業富聯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力
但是作為代工廠商本質上利潤率非常有限,並且沒有核心競爭力,沒有核心技術,很難長期在行業內立足,萬一有一天,人家撂挑子,不把擔子給富士康了,這種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畢竟隨著很多類似於和碩這樣的代工廠商的水平逐漸提高,在很多方面甚至超過了富士康的水平,比富士康效率更高、品控更好、但是成本卻更低,這時候危機就來了。
所以要想長盛不衰,最終還得是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得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而工業富聯就是這樣的企業,工業富聯承擔了富士康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也是未來富士康能不受人制約的一次嘗試。
所以當然富士康不能算作是一家高科技公司,畢竟沒有核心技術,但是工業富聯未來還是很有希望的,畢竟藉助富士康的資源、財富積累砸也許也能砸出一個未來。
EmacserVimer
顯然,這是一種提醒,也是投資者理性迴歸的表現。
事實上,象工業富聯這樣的企業,雖然概念很好,方向感也很強。但是,到底能夠做成什麼樣,能產生怎樣的效率和效益,都還是一個未知數,需要實踐來證明,而不是僅憑概念就能將其炒得很瘋狂。
實際情況是,在香港市場,所謂的獨角獸,已經因為概念化而出現了投資者冷眼看待的現象。譬如平安好醫生,很快就“現原型”了。同樣的,象工業富聯這樣也僅僅停留於概念的獨角獸,如果是冷靜、理智的投資者,是不大可能跟風的,跟風者,是那些對獨角獸概念並不瞭解,只是跟著炒概念的投資者。而正是這些投資者,會成為機構投資者手中的韭菜,隨時可以供機構投資者宰割。
也正因為如此,工業富聯的短暫興奮,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是一次十分善意的提醒,也是一次嚴肅的警告。獨角獸是好東西,但只有真正的獨角獸才是好東西。依靠概念動作的獨角獸,必須要用時間來驗證,由實踐來證明。
所以,應當為工業富聯的短暫興奮叫好,為投資者的理性迴歸叫好。投資者只有這樣,市場才會更加平穩。
譚浩俊
頭頂獨角獸、市場給予高度關注的工業富聯僅經歷了三個漲停後,便出現了跌停,市場懷疑,這是否算是科技公司,企業是否為科技公司,並非由股市的短暫的波動而定,而當前,工業富聯股價的波動都是諸多方面的。
首先,這是由整個大盤局勢而定的,當前,受多重利空因素影響,整個A股表現低迷,投資者觀望情緒濃重,不僅工業富聯,其他上市公司變現也不佳,這不是工業富聯個股的原因,整個市場環境使然。
其二,資本市場波動起伏,有漲有跌系屬正常,並不能因為一個跌停來否定一家公司的發展,個股的漲跌受公司的經營基本面、行業現狀、外部的市場環境等諸多因素決定的。
其三,近期以來,受政策影響、行業的發展前景預期,類似工業富聯、寧德時代等頭頂新經濟的獨角獸企業已出現一段時間的熱炒了,高潮過後,市場需要回歸冷靜。
財經觀察徐叔
富士康是一個比較悲催的獨角獸,雖然漲停板不多已經在意料之中,但是一下子給你來個跌停就只能一首涼涼獻給它。
富士康的證券名稱是工業富聯,從名字看有工廠成份又擁抱著互聯網。如果按照一個工廠來估值,富士康肯定貴了,從互聯網的角度來看的話還在半山腰!再多的爭論也沒意義,市場現在是用腳來投票,錢是誠實的。
說真,這樣一個大盤股要是漲起來確實也吃力,有人說如果能到40塊的價位甚至會重覆中石油的道路。現在漲勢停了,也難說是福是禍,只能說是存在就是合理的。
工業富聯此次的募資是用於工業互聯網構建,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臺,從這一點看,工業富聯是想轉型為一個科技公司,但這需要時間去證明自己。曾經,A股對名字這麼酷的公司會有估值溢價,只可惜這次碰上了硬荏子,而且整體的行情也不好。
小兵一枚
準確來說,應該是工業富聯(601138)今天跌停,而不是富士康跌停。工業富聯的全名是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 ,本來簡稱富士康是最好的,但是證券簡稱現在變成工業富聯,比較拗口,但應該表達了一些深層次的含義。
我們先看看公司的有關背景。發行人以福匠科技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設立。2017年7月10日,經福匠科技董事會審議通過,原福匠科技全體股東機器人控股 、深圳鴻富錦作為發起人召開創立大會暨2017年第一次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整體變更設立的相關議案。福匠科技名稱變更為“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公司主要從事各類電子設備產品的設計、研發、製造與銷售業務,依託於工業互聯網為全球知名客戶提供智能製造和科技服務解決方案。
從以上介紹可以看出,工業富聯本來是一家代工企業,科技含量並不高。但是,趁獨角獸政策之風,在2017年7月快速更名變身工業互聯網企業後又快速上市,希望晉身高科技企業行列的思路是很明顯的。其募集資金投向於八個部分,包括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臺, 高效運算數據中心,通信網絡及雲服務設備,5G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 智能製造新技術研發應用,智能製造產業升級,智能製造產能擴建。如果未來能夠成功轉型,那麼也可以說有一定的潛力。不過,目前工業富聯的估值,還是在代工廠與工業互聯網轉型之間尋找平衡。按照傳統代工廠估值,可能只有10倍pe,如工業富聯母公司鴻海精密當前市盈率僅10倍。但工業富聯此次上市的業務板塊主要是工業互聯網,如果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轉型成功,則市場估值有望上浮。就看投資者從哪個角度看了。
總而言之,工業富聯在大盤低潮時上市,轉型剛開始,被市場低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其上市四天即開板,今天更是打到跌停,說明其內在價值暫時未被市場認可。但是,企業是不斷髮展的,特別是上市之後募集的大量資金,對工業富聯的發展將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也許,未來的某一天,這個代工廠真的有可能演變成一家真正名副其實的高科技公司,值得投資者以更長遠的時間尺度來跟蹤分析。
思考A股
工業富聯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一家高科技公司,而是一家代加工企業,但是其在精密加工領域確實具有優勢,也不是一般企業可以代替,目前在向+互聯網轉型,未來也許是一家高科技公司,
作為一家成熟企業,業績增長穩健,但缺少想象空間,畢竟業績彈性不大,一季報顯示,富士康2018年一季度的營業收入、歸母公司淨利潤分別為776.95億元和26.53億元,同比增長19.78%和4.53%。業績彈性不大在於報告期內,富士康的綜合毛利率保持相對穩定, 2015 年度、 2016 年度及 2017 年度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 10.50%、 10.65%和 10.14%。這樣毛利率主要依靠量來取勝。
從名字看,工業富聯,說明往工業互聯網轉向,可是工業互聯網目前乏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工業互聯網尚處於初期發展階段”,實際上是存在一定不確定性的。市場對其股價抱有謹慎心態十分正常,畢竟估值偏不便宜,今天大跌以後市盈率依然高達43.22倍。
富士康本次IPO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擬主要聚焦於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臺、高效運算數據中心、通信網絡及雲服務設備、 5G 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智能製造新技術研發應用、智能製造產業升級、智能製造產能擴建八個部分進行投資。但《號外財經》彙總披露信息和公開信息發現,在募投項目方面,富士康8個IPO募投項目的投資額272.532億元,其中,有關新經濟項目的投資額49.7076億元,佔比不足兩成,製造業投資額222.8244億元,超過八成。
因此工業富聯要從代工企業轉型為高科技公司還有不少的路要走。
杜坤維
富士康缺少與公眾投資者共贏的態度,雖然成功上市,但不被市場看好。從富士康的經營方式看,似乎性質決定公司可能會是個什麼態度。包括獐子島,溫氏股份,益生股份,特別有意思。讓我想起了一種思想,小農意識。由此又可聯想到全世界歷史上,中產主導的社會與底層人通過暴力主導的社會,其中的根本意識,在公司經營中也有非常相似的差異,非常明顯的痕跡。富士康迅速上市,忽然有一段時間沒有任何消息,本以為是上市擱淺,結果在藥明康德後上市了,雖然很快,但是有中斷,中間要解決一些問題,我看了公告都覺得有很多疑點。
富士康的風格,與投資者期望的是完全相反的,並非投資者原來通過互聯網所瞭解到的印象中的富士康,IPO展示的富士康,從各種細節觀察,可以得出很多新的想法。因為實際情況與 原本認知的重大差異,所以,市場很快就給出了對富士康做出了新的評價。
我前面講的是富士康。然而,實際上是工業富聯,雖然工業富聯就是富士康,富士康就是工業富聯。可是,這兩個稱呼,一個代表過去間接信息展示給大家的富士康,而另一個是全新真實的工業富聯。這種細微、十分微妙的差異,正是非常關鍵的、不經意表現出來的真實態度落差。
西格瑪的化學
最近一段時間,富士康可是焦點中的焦點啊。主要是大型獨角獸粉墨登場。
前有藥明康德,現有富士康,後面又來寧德時代!很早以前我就說了獨角獸是很美,只是機構的盛宴,和小散無緣。最好不碰為妙。
- 再說說工業富聯,現在最重要的爭議就是他真的算是科技公司?還是代工廠而已?我覺得如果在2015年,富士康上來,估計會把它當作科技公司來炒作。富士康自己也是這樣看的,要不然就不會改名工業富聯了。從名字上看,富士康是定位在工業互聯網上的科技公司的。
- 只不過,現在錢太緊了。雖然兩個板後打開漲停,開板當天成交量達到了百億以上。爭議是到底按科技公司來估值呢?還是按代工廠來估值呢?如果是按科技公司的估值來計算,那麼,工業互聯可以往上拉一拉。如果是按代工廠來估值的話,那是遠遠高估了。
這兩天的工業富聯激戰,大資金都在搏估值,小散則跟風進去玩。現在看來,是偏向代工廠的估值比較多。如果是按代工廠來估值的話,工業富聯可能沒有這麼快走穩。前面的藥明康德開板之後就因為估值太高的原因一路下跌為主。到現在都沒有止跌的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