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乾貨|初創公司應當注意繞開哪些法律大坑?

對於創業者來說,瞭解相關法律是避免行業衝突和對風險進行規避的有效手段。初創公司在公司成立之初往往會碰到各式各樣的法律風險,這些風險可大可小,從企業設立開始,到未來的經營、管理、融資等等都會觸及到一系列的風險。那麼,創業公司應當注意繞開哪些法律大坑?以下是五個最常見的注意事項。

創業乾貨|初創公司應當注意繞開哪些法律大坑?

1. 知識產權糾紛

很多創業者都是基於某個核心的技術優勢來創業,所以保護好自己的核心優勢非常重要。對於很多初創公司而言,獨有的技術可能是最寶貴的財富之一,確定好運營公司後,應儘早將有關知識產權註冊在公司名下。

在註冊公司之前,也可以暫時先註冊在創始人名下,如果是註冊在多人名下,要處理好利益關係。

創業乾貨|初創公司應當注意繞開哪些法律大坑?

2. 辦公場地風險

創業公司註冊一定要有一個地址,而且這個地址不能放到自己的家裡。

在工商註冊時,住宅也可以作為註冊地址,但是會對公司的行業類型有限制。所以最好的註冊地點還是商業地址。

現在有很多註冊代辦公司,註冊地址可能放在一個孵化器裡,但是實際上這家公司辦公是在自己家裡或者租了一個公寓,存在很大的風險隱患。

公司營業執照規定的是其註冊地址,而實際辦公的是其實際運營地址,這兩者應保持一致,否則構成異地辦公,除非設立分公司,否則可能面臨一定的法律風險。

基於稅務等原因,註冊地址選定後可能很難遷出,因此應慎重決定;

應與出租方簽署正規租賃合同,查看其房產證原件,如非業主應出示轉租同意。

創業乾貨|初創公司應當注意繞開哪些法律大坑?

3. 規範財稅

創業早期,創業者一般會在財務和稅收方面比較混亂。如果你沒有請專職的會計,那你可以請財稅服務公司為你記賬。

一定要分清楚,公司是公司,你是你。無論公司有幾個人,個人消費和公司花費一定是分開的。常見的情形包括賬目混亂、私企不分,股東以個人名義承擔公司運營費用、以公司資金添置個人資產等,通俗的理解,就是公司是我、我就是公司。這種情況,在創業團隊是非常常見的,必須引起創業者足夠的重視。

公司應聘請財務人員,依法妥當完善其財務報表。

公司應依法足額為全體員工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這是很多投資人關注的重點。

公司應依法足額繳納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和營業稅等。

創始人將業務收入轉入其他公司,或個人賬戶,或進行關聯交易避稅等行為,可能給公司帶來稅務風險,並被投資人質疑。

創業乾貨|初創公司應當注意繞開哪些法律大坑?

4. 認繳註冊資本不明

2014年新的《公司登記管理條例》頒佈施行,我國正式施行了註冊資本認繳制,也就是說,創業者無需再籌集資金用於註冊資本的繳納,也使創業者能夠有更多的資金用於企業的發展。

但伴隨著註冊資本認繳制的施行,許多創業者陷入了認識誤區,認為註冊資本反正不需要實際繳納,認繳的數字越高就代表企業的實力越強。但事實上,註冊資本的認繳額代表了公司對外承擔債務的限額,如果創業者認繳的資本額大大超過了自己的實際經濟狀況,如在公司經營失敗的情況下,則必然導致創業者變賣所有財產也難以償還債務的風險出現。

創業乾貨|初創公司應當注意繞開哪些法律大坑?

5. 《股東協議》或《合夥協議》

目前我國的創業者中許多都是屬於朋友或者親人之間的創業,許多創業者也因為各種面子原因或者是缺乏法律意識而忽視了《股東協議》或《合夥協議》的簽訂,僅僅按照工商要求籤訂一份完全沒有實際操作性的工商版協議。

《股東協議》、《合夥協議》以及公司章程等在法律上就是公司的憲法,股東或者合夥人之間關於收益分配、公司經營、對外投融資等各項事務在發生糾紛時都要依據相關協議及章程的約定來進行判定,如果缺乏一份切實有效的《股東協議》或者《合夥協議》或章程,股東或合夥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就難以界定,吃虧扯皮的事也更加容易出現。

創業乾貨|初創公司應當注意繞開哪些法律大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