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扶贫走进宝鸡六盘山片区 解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交通扶贫走进宝鸡六盘山片区 解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宝鸡市六盘山贫困山区的麟游县、扶风县等地因交通不畅,为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不少群众一直没有脱贫摘帽。2017年底,宝鸡市有贫困村430个,贫困人口4.2万户共11.77万人,贫困发生率6.49%。

近年来,得益于交通扶贫“四好农村路”“最后一公里”等政策的支持和扶持,该地区煤矿、农业示范园、电商、风情园等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当地群众脱贫攻坚积极性普遍提高,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交通扶贫走进宝鸡六盘山片区 解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S306省道修建 煤矿运输能力提高20%

麟游县北王村崔木煤矿于2008年开始建设,2012年进行投产,目前年产量400万吨。这座有着1975名员工的煤矿于2013年开始向外运输煤炭。

崔木煤矿党委书记颛孙祖田表示,2013年煤矿门前只有一条砂石路,路面坎坷不平,尤其下雨下雪天,更是寸步难行,对煤炭运输造成很大困难。由于该矿附近没有铁路,煤矿生产的煤炭全部要靠汽车运输。每天产出19000吨煤,一辆车运30吨,一天运输需要365辆车。

“碰到恶劣天气,确实没法运输,且容易出交通事故,有时一堵就堵几天。”颛孙祖田说。

2015年306省道改造完成以后,颛孙祖田估算,运输能力大概提高20%左右。他说,随着这条路的建设和煤矿效益的明显提升,产量、销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都同比增加。这条路给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煤矿发展越来越好。

颛孙祖田还表示,企业正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回馈社会。目前企业和北王村联手做“村企联建”项目,崔木煤矿在安置就业、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改建住房、整修道路、投资建桥、绿化养护、文化设施建设、免费送煤、免费供水、公益性捐款等方面给予了村民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支持。

交通扶贫走进宝鸡六盘山片区 解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交通扶贫 带动高附加值光伏农业产业发展

据了解, 2016年麟游县引入“光伏+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在九成宫镇丰塬村建设了华盛绿能光伏现代农业园区,采取“棚上发电、棚下种植、园区旅游”的立体生产模式,将太阳能发电、高效农业、观光旅游业有机结合。

华盛绿能光伏现代园区总经理刘海光表示,该园区是麟游县招商引资的100兆瓦的项目,2016年5月开工,截止到今年4月整个园区的种植已全面完成。园区的产品以特色苗木花卉为主,主要种植北美冬青、红枫以及茶叶。项目投资15亿,总规划用地6000亩。

刘海光说,特色苗木花卉产业园区在交通和仓储方面有很大要求。2015年年底306省道通车,后来通村路也由土路变成水泥路,高速路上麟游县收费站口离园区仅三公里。交通的畅通满足了园区大量苗木对外运输的需求。

“苗木产业是一个高附加值产业”,刘海光说,今年定制完成的100万株北美冬青已准备完毕,已经可以开始剪切枝,每株可剪3—5根枝条。一根80公分左右的枝条,国内市场价是33元,出口价达60元。此外,北美冬青在种植的第五年可以卖成树。一棵株高1.6米以上的北美东青成树售价为8000到9000元。

据悉,去年一年,园区在当地的用工量是3000多人次,其中,贫困户占600多户。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贫困户资金入股的方式给贫困户分红。

交通扶贫走进宝鸡六盘山片区 解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高速路修通 农民从穷山沟搬入社区新家

“我对这房子很满意,购买的时候是装修好的,直接拎包入住,只有家具是自己买的。”张彩云笑着说。

据悉,搬迁居民主要以原来住房不安全和交通不便的贫困户为主,全镇共搬迁117户。之前张彩云一家住在崔家村仙家河的一座土房,在一个山沟里面。老家旁的道路是爬山坡的土路,距离镇上12公里,平时很少出门。现在高速路很方便,社区直达县城的公交车一天三趟,到县城只需半个小时。

提到收入,张彩云说,以前家里的山坡地不好,种植小麦一年收入不到4000元。现在张彩云的工作是在社区对面的产业园里采蘑菇。每天工作八小时,一个月工资1800元,全勤奖是200元,此外还有加班费。张彩云家的三个孩子,一个在上化妆培训班,剩下两个在务工。

交通扶贫走进宝鸡六盘山片区 解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物流电商沿省道进村 解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迅达物流公司副总经理马晓强表示,2015年公司开始做物流,主要是代收农产品。2016年公司为了拓展业务、提升运营效率效益,建立“印象扶风”电商平台,通过“物流+电商+扶贫+农产品”设置代收代卖服务站点,第一时间把工业品、日用品配送下来,把农村农民产的农产品送出去。初步构建了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的格局,解决了安全和放心、速度和效率的问题,同时平移了物价。

“在政府主导下,公司在农业生产淡季也会组织一些专家对群众进行技术指导,群众掌握技术后积极性提高,不断地扩大苹果、猕猴桃、西瓜和黄桃的种植面积。”马晓强说。

脱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而实施农村公路进村“最后一公里”是脱贫攻坚的有力保障。宝鸡市从2016年全面启动进村“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并定下“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经过两年努力,截至目前,列入市级投资计划的通村公路联网工程和村庄道路硬化工程已全部完成,为全省实施农村公路进村“最后一公里”建设树立了典范。

据统计,宝鸡市农村公路进村“最后一公里”项目共建成通村公路8856.8公里,建制村100%通水泥路,自然村通畅率95.2%,已实现65.92万户门前道路水泥硬化,硬化覆盖率93.8%。

“最后一公里”的实施,不仅极大改善了农村群众的出行环境,也为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为农村打开了一扇致富发展的大门,更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