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獎賞,那些“逆商”高的人

最近有首歌紅遍網絡,叫《別人家的小孩》,其中的“別人家的小孩,全世界第一可愛,我永遠不如別人家的小孩”,實在是說出了孩子們的心聲。

世界正在獎賞,那些“逆商”高的人

不過,做父母的,看到“別人家的小孩”,又有幾個能不羨慕呢?大部分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其他人口中的“別人家孩子”。

問題來了,是別人家基因好,生出來的孩子聰明?還是人家孩子天生懂事?明明上著一樣的學,吃著一樣的飯,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就是更優秀一些呢?

世界正在獎賞,那些“逆商”高的人

其實,那個“別人家孩子”並不是更聰明,他們只是多嘗試了一次、多堅持了一下。生活中面對失敗,大部分孩子都會選擇放棄,只有少部分孩子堅持下來,然後才能成為“別人家孩子”。

我們先來聽個故事吧▼

美國阿拉斯加動物園裡,有專門的飼養員,鹿群不必為覓食而發愁,也不必為逃避天敵而奔跑,所以很快就繁殖了起來了,但是,在一度興旺之後,鹿群中的病弱殘疾卻與日俱增,最後竟出現了瀕臨絕種的危機。當地政府不惜斥重資予以挽救,可是一點用都沒有。

世界正在獎賞,那些“逆商”高的人

後來一位管理人員建議,把幾隻兇殘的惡狼引進鹿苑。

幾年之後,鹿的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大增加了。狼捕食了病弱的鹿,又迫使鹿群體質日益健壯。後來,人們就把這種奇特的動物“關懷保護”的方式,稱為“逆向關懷”。

大自然優勝劣汰,所以動物需要“逆向關懷”;人生是一場挑戰,孩子們同樣需要這種“逆向關懷”,這種能力也被稱為與智商、情商並重的“逆商”

家長的溺愛與保護,讓孩子們越來越脆弱、依賴、懶惰,遇到一點小的不順,就不能繼續堅持下去,這樣又怎麼能成功呢?

世界正在獎賞,那些“逆商”高的人

當孩子在學習新知識或新技能時,往往會面對三個區域:

一個是舒適區,裡面是他會的東西、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孩子會感到舒適、但也會厭倦;

一個是恐慌區,裡面的知識與技能,遠遠超過了他現在的能力,孩子會感到害怕與恐懼;

處在中間的是挑戰區,對孩子來說有些困難,但在家長的鼓勵與指導下,他可以學會、並且跨越難關。

世界正在獎賞,那些“逆商”高的人

舉個例子:孩子第一次學剪指甲,玩手指、啃指甲是他的舒適區;直接讓他剪指甲,可能會剪到肉,這是他的恐慌區;如果先讓孩子學剪手形的紙板,給紙板“剪指甲”,這就是孩子的挑戰區。

如何科學地給孩子設定挑戰,並鼓勵他去完成,是很有技巧的。如果給孩子的任務,相對對於他目前的能力太困難,可以將其拆解為幾個步驟,確保每一步都落在挑戰區。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挑戰區的範圍可以不斷往前延伸,他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世界正在獎賞,那些“逆商”高的人

學會這種“逆向關懷”與“設置挑戰區”的方法,可以當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給予他科學的鼓勵與引導,陪伴他共渡難關。

我們要讓孩子認識到困難與挫折並不可怕,一方面他可以通過努力奮鬥,去克服與戰勝;另一方面,家長永遠陪伴在他的身邊,給予他足夠的自信心與成就感,陪伴著他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