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1942年12月,文物学家何正璜女士随同朋友们从西安火车站出发,前往临潼旅游,登骊山、泡温泉,考察秦始皇陵,寻访《史记》中的新丰镇。

当时他们旅游的时候,兵马俑还在地下。

他们虽然没有看到兵马俑,却看到了我们今天看不到的,更为古朴的兵马俑周围的历史景观。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返回之后,撰写大作《美丽的临潼》,发表在《旅行杂志》1943年第9期。

今日读之,文中许多细节非常生动,许多已经消失的古迹跃入读者心中。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美 丽 的 临 潼

何正璜

在西北,冬日旅行并不是快乐的事,但是我们故意想赶在双十二的一天到达骊山——委座蒙难处,所以在十二月十日,便站在长安(西安)车站上,等待陇海路东行的绿钢皮到来。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西安火车站 1939年

夜十一点,火车停在临潼驿站里,还有二三点微光,能勉强照着旅人各自寻得路途,夜风掠面如刃,令人不敢迟疑,冲着迎面的北风,直奔向离站最近的一家鸡茅小店。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临潼火车站 1937年

一个驼背老叟(老人),用豆光小灯领我们进入一间小房,房中土炕,上铺一块破席,另外一块木板钉在墙上,算是桌子,此外一无所有。老叟转身即走,并带走他的小灯,我们被丢在这冰冷陌生的土屋里,寻出烛来燃着,窗外北风呼呼地响,烛焰也摇摇不定,手僵不能解开行李,深夜了,多少人在甜梦中,谁知道冬夜的天空是这样的灰暗,沉重。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远望骊山 1914年

次晨起来,霜重赛雪,踏地喳喳有声,乌鸦三五,在霜地上徘徊,此外一片漫漫的郊野,可是回首一看,发现美丽绵亘的骊山如紫翠交嵌的锦屏,耸立在东南方,我们被这瑰丽的山色所引诱,决心冒着晨风立刻前去。

由车站到城中,据说是五里,一路全是煤渣大道,宽整平坦,两边时有挺直的白杨,树外是无尽的被浓霜盖着的田野。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临潼城门

半小时,抵临潼西门,城门小巧有趣,我们想先安好宿处再入城,所以人力车并未停下,车绕城墙而行,在城与路之间,弯弯地流着一渠清水,在重霜中毫无冻意,知道一定是流自温泉。这小水渠一直和城走着平行线,做成了这小小古城的护城河,沿途白桦和垂柳赖这温柔的灌溉,竟在枝头上保存着绿色的叶子,这是其他各处所见不到的。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牌坊 (临潼)

约半里,绕过南城门,向右转直对骊山,至此白桦更密,整行夹道,成群的白鹅,散步在路的两旁,迎面一架木牌坊,上书“大地阳春”四大字,坊后一面国旗,被北风吹得平展的啪啪作声,勇敢而且明朗,驱走了畏寒者的怯意,不一会,车已拉到华清池大门前,内中有中国旅行社办的温泉旅社,我们即下榻于此。

在这里可以获得辛苦和寒冷的报酬,也可以令人有到了陕西而不到临潼将是一种大遗憾的感觉。

冬天在此几乎失掉了威风,池水清碧,粼粼地绕着掩映交错的亭台,水中还留着残断的荷枝,白鸭子们在里面活泼地追逐,这样的景色,对于我们真是很生疏了。在小桥上站了好一会,才跟着茶房走上转弯抹角的重阶,停在一间小房前,开开门,居然明窗净几,室外散长着绛色的野菊,我们刚从鸡茅小店来,立刻就满意了。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华清宫大门 1937年

早餐后,即由华清宫边门沿小径上山,霜才化冻,小路崎岖泥泞,极难攀登,但是想拜谒委座“双十二”蒙难圣地之心过于迫切,并且已有许多士兵越我面前,我不愿贻笑彼等,努力登上,待得上至悬崖时,手已因攀折荆棘而刺破,鞋上的湿泥也已重有几斤了。

… …… … … …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鸟瞰临潼 1947年

站在这里,虽然仅及全山之少半,但是已经可以望见临潼的小小城垣,城作不规则的方形,县署文庙等建筑,都清晰的排在眼底,华清宫全址更近在足下,四郊的景物地势,也一一可指望着。这小寨似的县城,我们藉立在这里的机会,先来叙说一下它的沿革。

相传古代女娲氏曾在此居住,周时为骊戎所居。汉初高祖仿其故乡丰县之市井风物,以慰老父,因名新丰。唐代称临潼为昭应,今日之县址,乃天宝七年所设定,至宋代大中祥符八年,才开始有现在的名字。城垣初筑于唐代天宝年间,明代重修,城门四,东北名集凤,北名临渭,西名永丰,南名华清。明崇祯八年,洪承畴曾大败李自成于此。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从临潼城墙东门望骊山 1947年

继续向上登攀,有一处浓林茂叶青苍特甚的地方,今名中山林,而在唐代时,此地乃是有名的长生殿。

今日长生殿的遗址,当然是毫无存留,我们也无法想象当日的豪华艳腻,只觉得若在此有一高台阔廊,于风清星密之夜,登临眺望,是非常适宜而有特殊风趣的。

时间尚早,决定继续登上,约半小时,到达骊山第二峰上之老母殿,殿宇似甚古老,中居老道士,正殿内供骊山老母像,即传说中李荃受教《黄帝阴符经》之老母,白眉银发,微笑端坐,颇有慈和之感。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骊 山

此处因较高,乃骊山西峰之巅,立于殿门前,可遥见渭水风帆,景色甚佳,并可望见骊山全景。骊山崇峻不及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及太白,但为三皇旧居,娲圣所兴,又加周秦汉唐以来,多代游幸,经历朝刻意经营,骊山便跻入名山之列了。加之温泉出自山麓,更非他山所能及,尤其在唐朝,骊山东西二峰上,遍植各种花卉,四季望之皆如锦绣,因名二峰为东西绣岭。

从这里向西望,可以看见附近一个稍低的山头上,有一座寺宇,现名老君庙,因其内久已荒芜,故未前去,不过那却正是唐时朝元阁的旧址。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从临潼城内望骊山 1947年

下山坡,走过山沟,又上更高的山坡,是为东绣岭。山峰绝顶上,有腐砖一堆,乱杂在黄土荒草中,这乃是有名的周幽王烽火台遗址。

唐敬宗宝历元年冬,幸骊山宫,拾遗张权舆伏紫宸殿下叩首而谏,谓昔周幽王幸骊山而为犬戎所杀,秦始皇幸骊山而国亡,玄宗宫骊山而禄山乱。敬宗因笑答:“骊山果若是之凶耶?我当前往一验汝言!”

真的,骊山本身果然是如此之凶么?

冬季日短,不觉已是将近黄昏,即由烽火台东坡下山,沿山腰东南行,路既狭曲,又为荆棘乱石堆满,颇不好走。黄昏中到达石瓮寺,因寺前有石瓮谷,谷中有水,瀑激如飞泉,水击石成臼,如瓮形,因以名寺。据说西壁谷下有玄宗题诗及王维山水画,现已遍觅不得。昔日寺僧于飞楼上,悬辘轳斜引修梗,长二百余尺,以汲瓮泉,可惜现在也不再有,仅仅剩得清泉,终年淙淙激回而已。

由石瓮寺侧,择路下山,及抵旅社,已暮色深深,人也疲乏不堪了。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临潼 1947年

十二日,因昨日一天太疲倦,今晨起床后,即往温泉中入浴。温泉在旅社范围以内,由房中下石阶二重即到,汤室分四种:一为双人池,二为单人池,其地约当于昔日之御汤,是九重之尊的皇帝沐浴的地方;三为贵妃池,一名海棠汤,又名芙蓉汤,即当日太真“春寒赐浴华清池”的所在;四为长汤,乃昔日妃嫔宫娥共浴之处。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华清池内

三种皆酌收浴费,第四种则令人自由沐浴,各池皆布置雅洁舒适,泉水又温凉适度,并且温泉清澈,不带其他温泉所有的一种刺鼻的臭气,浴后能使皮肤滑腻轻松,更是别的温泉所不能及的。即不论其历史趣味,而只这本身所给予游人的嘉惠,也使人非常对它留恋的。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俯瞰华清池

此温泉最初被人建为沐浴之所,远在秦始皇时,当日砌石起宇名骊山汤,唐贞观十八年,重新营建宫殿,名温泉宫,天宝六年改名华清宫。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华清池

浴后,返室中小息,王县长来访,其人颇为干练,约以晚间在西秦饭庄便餐。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秦始皇陵

我们则于午后启程,至离此地约有十四里之始皇陵。今日风颇大,逆风而进,一小时方抵达陵下,因陵之坡度甚缓,所以我们很快都登上陵顶,顶上广阔平坦,高朗可以远眺,惟风极大,衣发乱舞,不能久立,乃下在陵的中段,有阶段处小坐休息。

陵形似一自然之火山,四面弧度甚缓,顶微凹而远望修平,高约二十五丈,中部有整齐之阶段,陵基四方形,每方约千六百余尺,陵基外围有长方形之残垣遗址,想为当日之外院。若以外院周围估计,占地约万方以上。

陵边以迄外院附近,瓦砾残片,俯首可抬,堆积最多之处,几乎成一小丘,完整者甚少,而字纹花纹犹可于各残片中拼合,得以辨识,其花纹与汉代各陵上所见似无大异,以秦汉相去甚近,其纹饰同一风格,当属可能。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秦始皇陵 1914年

惟遍行陵上,完整无隙,实在令人不信项羽曾以三十万人来发掘过的,陵前无一碑碣,即毕沅(清代陕西巡抚)在历代各陵上皆立有之巨碑,亦付阙如,是毕沅不承认始皇是中国帝王之一,还是恶其为人而故意不立,实不可解!

陵近骊山之麓,有细泉由山谷中流出,细草茂深,虽在冬日,牛羊仍得徜徉于陵之四周,享其盛馔,景色蔼然,似乎在这巨冢中,埋葬的并不是在史册上以刚戾骄奢峻刻著名的秦始皇。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远望秦始皇陵 1914年

日暮风紧,乃相率下陵,走向归途。沿途因拾取砖瓦碎片过多,沉重不克速行,一路上晶莹透明的石块甚多,溪边更遍地皆是,以此地接近产玉的蓝田,或亦含有玉质,农人多以此类美石筑阡陌或短垣,闪闪发光,这样美丽而阔气的阡陌,倒也少见。

返回温泉旅社,王县长已派人来催请过,因又打起精神,步入城中。

十三日,起身较早,因为今天需要整天功夫,到离此二十里之新丰镇往返,并且要于当晚乘火车返回西安。

在草草早餐后,即乘骡车向县之东北行,二十里抵一小镇,即古之新丰驿,今称新丰镇,镇上极热闹,远驾县城之上,市上最多的是韭黄,鲜嫩异于他处,是本地名产。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临潼集市 1947年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汉太上皇陵(刘邦父亲陵墓)

新丰古名骊邑,到西汉时,高祖定都栎阳,其父太上皇,居宫不乐,乡思极深,高祖因在此处作一新县,衢巷栋宇,市井风物,悉同其故乡丰县,并且移徙故乡友旧居之故,名为新丰,太上皇才大为高兴。据说当日新丰与丰县相似之程度,是故人所带来的鸡犬,都能自识其家门院篱,可见是完全一样的,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也只有昔日的帝王才能做此有趣的事。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周幽王陵

由此更五里,有幽王陵,位于戏水原上。更十里,则有周代名医扁鹊之墓,相反的方向约五六里,有秦朝子婴墓,但皆荒芜不堪,时间又来不及,故皆未去,在鸿门坂凭吊后,即由新丰返华清池。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临潼城外牧羊人 1947年

临潼因近长安,所以风俗等多半相同,不过细细访察,探问到几点有趣的,附记于此。即立春之日,家家皆吃春饼,名为“咬春”,这个咬字,我觉得用得太可爱,春而加之以咬,其情趣可知!

其次,正月二十日,户户人家都制一种极薄的面饼,丢掷屋顶上,名为“补天”,据说是纪念女娲氏的遗风,这真是新颖的话,再就是妇女虽作浓妆,而首上必饰以白布,问其道理,乃因山名太白之故,这也真是想入非非了。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临潼城内 1947年

临潼,在天宝年以来的小古城,虽然我们在这里只耽搁了短短的四天,而竟历遍了周秦汉唐各代的遗迹,令人沉醉于明丽的山水之外,更沉醉于深深的历史趣味中,时代虽已改变,而骊山依旧瑰丽地耸立,温泉依旧清莹温柔地渗流,令来游的旅人得到在其他古迹中所得不到的实际赏惠。

千古兴亡多少事:1942年华清池与骊山的凭吊

临潼城墙、骊山 1914年

在战时(当时正是抗战时期),它是被丢在冷淡中,但相信将来,这美丽的小古城,是会有一页灿烂的记载的。

选自《长安道上》(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由杨博先生整理

由本 终南山故事 独家发布

bookb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