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胡同其貌不扬,但藏着一位大人物,至今还有他的故居


北京金宝街的南侧,有个小胡同,名气不大,巷子也很一般,但里面有个了不起的人物故居——朱启钤故居。图为2006年我过去拍摄的,10多年了我没再去过,但据说院子还保留着,变化并不大。

朱启钤,何许人也?他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1930年组织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等参与,朱启钤自任社长。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他曾主持影响很多事件,比如开放紫禁城前三殿为“古物陈列所”,再如开发北戴河旅游,还有1914年,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发动绅士商人捐款,将社稷坛开辟为公园,命名“中央公园”,又名“稷园”,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园。这是京城最早开放的公园。

赵堂子胡同的这座宅院,是朱启钤在20世纪30年代购置的一所未完成的建筑,由他自己重新设计并督造。据朱启钤之子朱海北回忆,院内的彩画及建筑上的做法,完全按《营造法式》进行,所用木工、彩画工都是为故宫施工的老工匠。可以说这座宅院的建设倾注了朱启钤大量心血。


朱启钤故居的院门。1964年2月26日先生病故,终年92岁。1984年1月10日,东城区人民政府将赵堂子胡同3号作为“朱启钤故居”,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宅院的门墩。进得宅院,可见当年建筑之精细,至今一些游廊等设计都还保留。据资料,在日军占领北京时期,朱因不配合日军,曾被日本人强行购买,朱被迫迁到他处。抗战胜利后又发还朱家。据说新中国成立后,朱启钤将此宅献给国家,全家迁入东四八条居住。周总理两次看望朱启钤,就是在东四八条期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