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衚衕其貌不揚,但藏著一位大人物,至今還有他的故居


北京金寶街的南側,有個小衚衕,名氣不大,巷子也很一般,但裡面有個了不起的人物故居——朱啟鈐故居。圖為2006年我過去拍攝的,10多年了我沒再去過,但據說院子還保留著,變化並不大。

朱啟鈐,何許人也?他曾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內務總長、代理國務總理。1930年組織中國營造學社,梁思成等參與,朱啟鈐自任社長。解放後任全國政協委員。他曾主持影響很多事件,比如開放紫禁城前三殿為“古物陳列所”,再如開發北戴河旅遊,還有1914年,時任北洋政府內務總長的朱啟鈐發動紳士商人捐款,將社稷壇開闢為公園,命名“中央公園”,又名“稷園”,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園。這是京城最早開放的公園。

趙堂子衚衕的這座宅院,是朱啟鈐在20世紀30年代購置的一所未完成的建築,由他自己重新設計並督造。據朱啟鈐之子朱海北迴憶,院內的彩畫及建築上的做法,完全按《營造法式》進行,所用木工、彩畫工都是為故宮施工的老工匠。可以說這座宅院的建設傾注了朱啟鈐大量心血。


朱啟鈐故居的院門。1964年2月26日先生病故,終年92歲。1984年1月10日,東城區人民政府將趙堂子衚衕3號作為“朱啟鈐故居”,公佈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宅院的門墩。進得宅院,可見當年建築之精細,至今一些遊廊等設計都還保留。據資料,在日軍佔領北京時期,朱因不配合日軍,曾被日本人強行購買,朱被迫遷到他處。抗戰勝利後又發還朱家。據說新中國成立後,朱啟鈐將此宅獻給國家,全家遷入東四八條居住。周總理兩次看望朱啟鈐,就是在東四八條期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