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加快產業融合發展 連續兩年GDP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十堰以項目為抓手,在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中,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GDP增速位居湖北省第一。

高鐵產業實現零的突破,再造一個農夫山泉,一湖清水煥發生機……日前,湖北十堰市一季度重點項目拉練會,一個個亮點項目脫穎而出。一季度,全市開工重大項目127個,總投資567億元,分別是去年同期的2.4倍、4.5倍。

從幾年前經濟增長位於湖北省市州中游,到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GDP增速全省第一。十堰在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中,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湖北省政協副主席、十堰市委書記張維國說:“地處欠發達地區,慢進就是倒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拿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苦幹精神,比拼趕超、搶前爭先。”

“拉”出經濟增長點

“沒有拿得出手的項目”“心裡底氣不足”“感覺差距很大”……提起2017年首季度項目拉練,十堰市張灣區委書記劉宇飛至今記憶猶新。

張灣區是東風汽車公司的發源地。然而,幾十年過去了,除了東風公司佈局的汽車類項目,竟然找不出幾個其他拿得出手的工業項目。

張灣區的發展境遇,正是十堰工業經濟的縮影。汽車產業一枝獨秀成就了十堰“卡車之都”的輝煌,也讓十堰人嚐到了“跛腳走路”的痛處。產業結構單一、三次產業不平衡、汽車相關配套低端重複……汽車產業只要一打“噴嚏”,十堰工業經濟就“感冒”。實現從汽車產業一主獨大到多種產業可持續發展,是十堰面臨的重大挑戰,更是重大機遇。

加快轉型迫在眉睫。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於十堰來說,重中之重在於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補齊二、三產業發展不夠的短板,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產業結構調整如何速度效益兼得?“這個抓手就是項目!項目建設是促進經濟發展的‘牛鼻子’,只有牽牢‘牛鼻子’才能激發強大的動能和活力。”張維國說,“經濟發展就要用項目來說話,檢驗各縣市區經濟工作,不是看你彙報了什麼,要看你實實在在幹了什麼。發展得好不好,就到項目建設一線比一比、看一看!”

去年初,十堰啟動“月分析、季拉練、年巡檢”的項目建設工作機制和“搶”項目、“盯”項目、“備”項目、“推”項目、“比”項目、“幫”項目的工作要求,以超常規的舉措激發各地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招商引資,全民皆兵。領導幹部走出去了、只要具備招商引資資源的幹部都走出去了……

從一季度看點不多、腰板不硬,到二季度、三季度的亮點紛呈、腰桿挺拔,再到年底爭相展示、成果豐碩。項目拉練所激發的強大活力,逐漸讓十堰成為一片投資熱土。

國藥集團來了、萬達集團來了、中國國旅來了、華彬集團來了、山東高速來了、恆大集團來了、東風雷諾來了……大企業帶來了大項目。投資超百億元打造世界級健康旅遊產業基地落戶武當山;投資超200億元的環丹江口庫區全域旅遊開發項目正式啟動;年產值可達300億元的全產業鏈招商引資項目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已見成效;以農產品深加工為主的千億元農業產業板塊正加速形成。

如今,十堰以汽車產業為主導,形成以生態文化旅遊、能源、現代服務業、綠色有機農產品加工業為支撐,以智能裝備製造、生物產業、節能環保、新材料產業為重點的“一主四大四新”產業發展格局應運而生。

從製造到“智”造

頤發公司去年1月份落戶十堰經濟開發區,現已具備年產各類電池5萬套的產能,取得專利7項,5年內產值有望突破300億元。

十堰已建成或在建的項目還有不少:勇創智能泊車有限公司生產的7層升降橫移類停車設備、蓋房子像搭積木的華林杭蕭綠色裝配式建築項目、瀋陽機床智能智造工廠等。

該項目投產不到一個月,是農夫山泉在丹江口市第三家工廠,可生產包括飲料在內的農夫山泉全部系列產品,生產能力和稅收是前兩家工廠的總和,相當於“再造”一個農夫山泉。工廠從1家到3家,產品從礦泉水到全系列,丹江口已成為農夫山泉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十堰市利用水資源及產業優勢,做大做強水產業,目前已有農夫山泉、潤京、武當泉等8家水資源深加工企業,年產值近40億元。

引進一家企業,帶動一批項目,興起一個產業,把產業鏈拉長加粗。鄖西縣以引進猛獅高端動力鋰電池項目為契機,搶抓十堰成為國內第一個儲能地級市試點機遇,積極與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對接,奮力打造中國儲能谷,推進40兆瓦光伏儲能電站等項目,實現削峰填谷、智能輸配電,每年為企業減少電費支出3000萬元以上。

張灣區建設高端裝備工業園,引入湖北東恆科技、派特機電等6家高科技企業,產品包括智能機床、焊接機器人、自動輸送線等高、精、尖智能裝備。

數據顯示,十堰每年工業經濟約35%的產值來自新產品、新技術推廣使用。“去年,全市‘四新’產業實現產值353億元,增幅29%。”十堰市市長陳新武說。

立足特色謀轉型

400多米長的生產車間氣勢磅礴,熱軋槽道擺放得整整齊齊。走進鄖陽區中昊軌道交通材料項目,讓人眼前一亮。這是十堰首個高鐵產業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用82天,目前已建成4條生產線,產品可用於高鐵、地鐵及綜合管廊,年產值20億元。

項目二期規劃生產道床吸音板、高鐵異型用鋼,年產值50億元;三期建設高鐵新材料產業園,年產值達300億元。“遠期規劃綠水青山軌道交通產業城,帶動千億元高鐵產業。”鄖陽區委書記孫道軍介紹。

高鐵產業緣何相中山城十堰?公司負責人說,是青山綠水好空氣,以及IPO綠色通道政策的吸引力。

十堰是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地。水源保護,意味著限制性開發。近年來,該市不僅耗資100多億元關停並轉高耗能高汙染企業300多家,同時,拒絕有環保風險大項目100多個。堵住了高耗能高汙染的口子,更打開了立足特色謀轉型的大門。

不用餌食能釣魚?在竹山縣聖水湖,中國舟釣路亞公開賽冠軍杜建平向與會者講解了他的絕活:魚鉤上方掛著一條高分子材料的仿真小魚,拋下假餌進湖,就能夠釣起1米多長的翹嘴鮊。這就是被稱之為水上高爾夫的路亞。

“環境清幽、水溫適中,是皮划艇訓練的絕佳之地。”湖北皮划艇運動員盧驍鳳、詹昆鵬介紹,湖北皮划艇隊已在聖水湖訓練了兩個月,並計劃將之作為訓練基地“安家”。

守著一湖清水,不能養殖、不能發展工業。聖水湖的生態資源如何發揮效益?竹山縣以慢湖水上游、慢行自駕遊、慢享休閒遊等為主打產品,在上庸鎮建設水上運動特色小鎮,將引入水上降落傘、龍舟、漂浮泳池等水上娛樂項目,做足休閒旅遊大文章,建成“湖北的洱海”。

立足特色謀發展,武當山太和紫隱道文化體驗項目位於武當山南巖景區,以“養生”“度假”為主題,是藝術與文化相結合的特色民宿。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內有文化講堂、茶藝書吧等,去年10月份建成,11月份被評為全省首批金宿級民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