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十方堂(广仁寺)宏伟三宝殿

藏传佛教源远流长,早于宗咯巴大师之先,就有宁玛,萨迦,噶当,噶举派等四大派别(俗称红教,白教,花教,黄教)的存在。藏传佛教寺院中,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十三贤人,四大智者等高僧大德,正是由于这些藏传佛教文化先驱者的努力,才使藏民族的宗教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道奇特景观。

在十方堂,藏韵浓郁的寺庙构建吸引着来自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参观朝圣者,若在寺僧们的指点下步人那几座保存完好的殿堂,所见佛像法物更能激起人们对民族文化历史的怀想。 天王殿,是十方堂的第一进殿,殿内正中供奉的佛像座南朝北,中间是弥勒佛,两边是四大天王,该像神态安然,慈眉善目,坐姿端庄,背肩装饰华丽,这尊佛像为“绿度母”,也称“救度母”,是藏传佛教中的女神,是救度八难的本尊佛母,相传绿度母是观世音菩萨多种应化身影一种,供奉在天王殿里,意味着普度众生,护持吉祥。大雄宝殿,也称三宝殿,是本寺保存最完整而建筑最宏伟的殿堂,内供佛像历经沧桑而完好无缺。即使在最混乱的“文革”期间,这里也未遭受破坏,这要感谢政府。当时的台山公社把十方堂的阁楼做了招待所,殿堂佛像全部上锁封闭。大殿内主供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大师头戴桃形帽,眉目慈祥而目光炯炯有神,此像为铜铸,左边是铜铸五观释迦牟尼,“西藏打昭寺”,释迦牟尼一模一样。右边是大威的护法木刻的佛像。中间宗喀巴大师佛像前面是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洛桑强巴伦珠确吉杰布大师佛座。佛座上显的金光闪烁,灿烂深沉的讲经说法声。东西两壁供奉铜铸的宗喀巴大师像1000尊,大殿的两侧供有18罗汉铜铸像,这些佛像的铸制年代与寺院同样是清朝道光年间,人们步人大殿,满目祥瑞,金光灿烂,仿佛佯徜在一个面对这一组庄严殊胜的宗喀巴大师像,不禁使人联想起一位力挽狂澜的藏民族的宗教领袖。十四世纪以后,藏传佛教各教派出现一派颓废状态,戒律松驰,僧侣腐化,寺院中的高级僧侣追逐利禄,横行不法,西藏佛教面临着深刻的危机。正在这时候,一个神圣的生命降生了,青海省湟中沙尔镇莲花山下,一个普通的人家,诞生了一位叫洛桑扎巴的孩子,他就是后来被世人敬仰的宗喀巴大师。这位年轻有为的大师强调寺院僧侣与俗人不同,反对萨迦,噶举等派别的僧人追权夺利,要求僧人严守戒律,严格治学,特别注重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修学佛法。他这种改革宗教的思想得到了当时西藏的帕竹王朝的支持,创立了以戒律为本,显密两宗并重,上继噶当,触各派为一个体的新教派,这就是格鲁派。(黄教派)。 1409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大昭寺内举行万人参加的祈愿大法会,宣布了格鲁派的正式创立。大师一生努力,修正了藏传佛教的诸多弊端,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他的这次改革,是对印度文化,西藏本校文化和已经形成的藏传佛教三者之间关系的重新调整。大师致力于宗教改革,身体力行,著书立说,他最著名的著作既是(菩提道次第广论)。正因为宗喀巴大师所创立的格鲁派建树不同凡响,才使不断走向冷漠的藏传佛教得以振兴,散布在各地的噶当派也逐渐变成了格鲁派寺院,为黄教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宗喀巴大师毕生致力于佛教改革,为西藏民族的社会进步和汉藏民族的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的明朝永乐皇帝多次派大臣远途赴西藏迎请,但终因大师政教事物繁忙和身体不适而未能成行。于一四一四年,他派自己的弟子释迦益西前往北京拜谒永乐皇帝。释迦益西途径五台山,走访礼拜这座汉地佛教名山,这次路径却又一次播洒了藏汉文化交流的种子,几年里,五台山就建起了圆照寺等格鲁派的五大喇嘛寺院,宗喀巴大师的塑像也被供塑起来. 阿底峡大师。这尊佛像同样被供奉在十方堂的大殿内,塑像也是铜质镀金,光芒灿然。 在阿底峡塑像前驻足,许多人默默地敬上一柱香,深情地叩上一个头,这样习惯地做着偶像或神灵前的动作。然而,又有谁知道,这位超乎寻常的智者,为了民族文化的振兴,是怎样地爬山涉水,从异国他乡年碾传到藏地传法的呢 阿底峡(982年——054年)他生存的时代正是我国明朝永乐年间,与宗喀巴大师同一时期弘教。他出生的地方是孟加拉国,从小信奉佛法,华生致力弘杨佛教,他先后在本国和印度担任过十八座寺庙的主持,但等他到六十岁的时候,印度佛教备受伊斯兰教的排挤,面对此钟境况,他感到十分茫然。正在此刻,藏地古格王派大臣多次迎请,并耗费大量黄金作为迎请他的开支,在古格王的这种诚心感动下,阿底峡不顾年岁的老迈,毅然决定前往西藏讲经说法,临行前,空行母曾经提示他,你若去西藏传法,就要减逝减寿二十年,但阿底峡面对空行母的提示,却双手合掌, 默年佛法,不为所动,他说:“只要于弘杨佛法有益,能做普度众生的事,我的寿命迟早无妨。”阿底峡进人西藏的阿里著书立说,讲经授法,三年之后,被前藏僧人迎请,在卫藏地区传教活动达九年之久。在他晚年的十二年中,他始终不改初衷,认真致力于教法灌顶,坚持藏传佛教的教的教理系统化和修持规范化,成为西藏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被奉为“佛尊”。 在阿底峡像前久久端详,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中外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的复兴。那一张张表情漠然的眼顿时变的鲜活起来。叩下去的头再不是机械地模仿,点燃了的香也成为 情感火花的升腾。 后大殿里供奉的五观未来弥勒佛.

后大殿里供奉的五观未来弥勒佛,左上供度母像,左前供三世诸佛,右上供宗喀巴徒,右前供米拉日巴像,前中供时轮金刚佛像,格内供五方文殊及格菩萨等等。经架内珍藏着明清各代的藏经上千卷,华严经188卷,华严疏抄798卷,最为珍贵的桌尼版大藏经《甘珠尔经》108卷,《丹珠尔经》268卷,各一部,宗喀巴徒文集一部等。是稀世罕见的珍贵文。在这弥足珍贵的佛像经架前端祥,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一个真实美丽而又神奇的故事. “时轮” 一词既是本尊佛名,又是时轮理去的名称。“时轮”是指宇宙和生命在时间中的生灭规律和与此相应的修炼方法以及终极目的。时轮又分为外轮`内轮`别轮。“外轮”指的是天地时间周期,以年为“时”,日行12宫,时行21600时分为“轮” (时轮历,一昼夜平均为60时分,360日+60=21600),周而复始,流转不息,形成四季的交替,万物的生灭。 “内轮”指的是人体的气脉循环周期,以一昼夜为“时”,诸气遍行12轮,呼吸21600次为“轮”(平均一次呼吸等于现行时制的4秒种),流动循环形成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死交替。 “别轮”指的是一种根据内外时轮客观规律所采取的以改变时间生死规律`净化超脱为目的的修持方法和终极目标——即时轮道路和时轮佛位。 时轮佛的形象是佛祖释迦牟尼在说时轮法时所化现的威严像,也是时轮密法义理的象征。 时轮主佛的身色形态`所执法器,以及坛城和坛城中钟类繁多的主从佛众都和内外“时轮”的事相有着相应相对的关系。 八万四千佛法,合为大小二乘,以利众慈悲心为特征的大乘教又分为般若显乘和金刚密乘。 金刚密乘又分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等四续部。无上瑜伽是佛密的精华部分,其中很多理论和修炼方法,是下三部密法中从未透露过的东西。 无上密内部又圆满次第修法的侧重点分为父续部和母续部,时轮法是属于母续系统的一种大法,在理论和修持方法上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曾得到宗喀巴大师的高度称赞。 显法和密法没有高低之分,最终结果也没有不同之处,但在修炼方便法门方面密法有许多优越之处。经过十几世`几世或一世修成正果之法除了密法是绝不存在的。 因此宗喀巴大师说。 “密法比佛更难得”。 在此末法时代,能有机会闻“时轮”佛之名,得时轮之法,灌顶受戒,是万劫难修的无上幸运,人人应感到荣幸。 财神殿。 比沙门财神殿在弥勒殿旁边内供奉为五大金刚,四大天王中之财神也,众善男信女,虔诚祈祷,增长智慧,福德所得时间万物之宝其功德无量。 护法殿。 护法在弥勒殿右边内供奉为大威德金刚,六臂护法,阎罗护法,吉祥天母护法,比沙门护法,另供五台山五爷众善男信女,虔诚祈祷,能得众护法之保佑,一生平安吉祥。走出后大殿,西北侧,一个砖砌小门洞展现眼前,走进去便是一处致典雅的小阁院,门首赫然书就了“班禅大师行宫院”,院内古朴庄严清净异常,正厅内就是班禅大师的塑像兼坐禅的地方。十一世班禅按圆寂与转世排列以次供塑,其雕塑形态各异,却尊尊得体如法,尤其第十世额尔多尼却吉坚赞形象生动酷似,令人叹为观止,于2004年5月11日又迎请十一世额尔德尼洛桑强巴伦珠确吉杰布大师来五台山考察礼佛, 在十方堂为信教僧俗群众进行佛教仪轨灌顶及摸顶祈福,每天有上万僧俗群众参加法会大师为祈祷世界和平,民族团结,祖国繁荣,人民幸福安康。整个小厅显的金光闪烁,一派灿烂,仿佛走进布达拉宫,聆听大师们深沉的讲经说法声。另一厅为班禅大师座禅的地方,萦绕的香火表达着藏传佛教源院流长的历史。面对次种境况,藏传佛教辉煌的历史又现眼前. “天上的太阳月亮,地上的达赖班禅”这句广为流传的西藏谚语,深情表达着藏族人民的心声,活佛便是他们的精神领袖。班禅大师被认为是无量光佛的转世,因而人们倍加礼拜,无尚崇敬。人们在班禅和达赖塑像前每每焚香叩头,却不知还有多少人晓的,班禅,达赖就是宗喀巴大师的两个虔诚而忠实的弟子,是格鲁派现存的两大活佛世系。每一世班禅的现世,都要亲往五台山朝礼,十世班禅与1983年登上五台山,十方堂是他必到的地方,大师在这里时间停留,对这里的寺院和寺僧表示了极大的关怀。 十方堂面积虽小,却容进了价值无限的佛教文物,容进了整个藏传佛教的精华,人们在这里游历览胜,心中常常激起一朵朵感情的浪花,因为在佛国圣着一株珍贵而美丽的民族文化奇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