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人的聰明是有原因的!這位“智神”你聽過嗎?

莆田文化與壼公信仰

(林成彬)

自唐代起,莆田文化昌盛,名人輩出,特別是在古代科舉文化中,科甲簪聯,湧現出兩千四百八十二名進士,三十二名狀元(以《莆田市名人志》統計為據)。宋代名相王安石曽讚歎說"興化多進士",宋神宗也以詩讚之:"一方文武魁天下,萬里英雄入彀中"。
莆田人的聰明是有原因的!這位“智神”你聽過嗎?

這種文化奇觀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從文化淵源分析,自晉代唐代中原動亂,氏族南遷入莆的三次浪潮中,能夠有盤纏耗四個月行程抵達莆田的,大都是名門望族,富庶之家,文化基因的傳承是莆田文化的昌盛原因之一。

莆田人的聰明是有原因的!這位“智神”你聽過嗎?​從地理環境上分析,唐宋昇平既久,莆仙人口驟増,農耕生存空間狹小,出現了"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的社會現象,"自井邑而達于田野,誦之聲遠邇相聞"。這是《仙遊重修縣學記》中留下的真實寫照。窮而思變,書中尋找出路,當然也是一種原因。


從社會背景上分析,宋代之後,中國文化南移現象,使南方文化地位上升,莆仙文化應運而發展亦為一種原因吧。

但最為重要的原因何在呢?文化學歷史學專家們也許都忽略了,那就是莆仙的智神信仰。

莆仙民間對智神的信仰源於漢、唐時代。

莆田人的聰明是有原因的!這位“智神”你聽過嗎?​莆仙境內的主要河流木蘭溪,其名源於"兩岸多植木蘭花"。木蘭花學名辛夷,俗名筆花,是一種春季開放,花蕊似筆的木本花。在古代,筆象徵著知識和智慧,木蘭溪,莆仙的母親河,孕育著對智力的崇拜精神,孕育著悠久而輝煌的文化。


而對智神崇拜最具代表意義的是壼公信仰,也許這是一種文化巧合吧。壼公原來是流行於中原大地的一位懸壼濟世的醫神。杜甫有詩為證:"處處識壼公"。大概是晉唐南遷入莆的先民把壼公信仰帶到莆田,並且與壼公山結合得天衣無縫,傳留下壼公大仙就隱居於壼公山上,並演化成為一位智慧之神,民間諺曰"門對壼公,世代書香"。

莆田民間起厝,大門必選面對壼山。而關於見壼公神仙聰明花開的傳說故事豐富而生動,如柯潛原本愚鈍,連對句也對不上,先生不願教他,辭教回家。柯潛在送別先生的路上,得到壼公神助,聰明花開,感動了先生,因為一分對句對得妙:先生見前方有個獨行女子,便出上對;女子獨行誰敢攔(橄欖),柯潛對曰:先生欲去寡實留(石榴)。這個雙關語巧對使先生對他刮目相看,覺得儒子可教,便回去繼續教他,三年後柯潛一舉高中狀元。
莆田人的聰明是有原因的!這位“智神”你聽過嗎?

而智神信仰的主要載體是對壼公神祇的膜拜。在古時,少年入學之前,必拜壼公,舉行膜拜之禮,焚香叩跪外,還供五樣貢品:一、大蔥三根,代表聰明;二、芹菜三根,代表勤學;三、竹筍三根(幹筍亦可)代表虛心;四、杏仁一盤,代表幸運;五、桂枝一束,代表折桂高中。祭品雖然簡單,但寓意十分深遠,把學子求學必備的五個要素:聰眀、勤學、虛心、幸運、成功一一強調,是一場十分生動的學前心理教育。

所以,古代莆仙學子的心理素質和學習毅力特別強,成才幾率也特別高。怪不得宋代的理學家、大教育家朱熹為了破解莆仙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謎底,三次到莆田考察,終於在莆田對壼公智神崇拜的信仰習俗中找到了明晰的答案,朱公不禁深為感嘆:"莆田人物之盛皆因壼公也!”《興化府志》、《八閩通志》都記述了此事。
莆田人的聰明是有原因的!這位“智神”你聽過嗎?

由此可見,莆仙文化之盛與壼公智神信仰關係極大。莆田人民是崇尚智力的族群,才會創造出無比輝煌的文化。

現代的教育也許不容認同這一古老的教育方式,也自然忽略了"杏仁"之類的幸運因素教育,我們能否從古老的信俗文化中吸取一些精華呢?

林成彬,男,1954年8月出生於仙遊縣遊洋鎮。原莆田市群眾藝術館副研究館員,原莆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群文學學會會員、中華文化促進會會員、中華佛教藝術品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退休之後,擔任莆田學院工藝文化研究院副院長、莆田市工藝美術協會常務副會長、莆田市傳統手工藝商會秘書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