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红楼:贾雨村的“诗和远方”,是怎样一步步消磨殆尽的?

漫读红楼:贾雨村的“诗和远方”,是怎样一步步消磨殆尽的?

甄士隐和贾雨村是《红楼梦》中的开场人物,一个丰衣足食的悠闲乡绅,一个落魄潦倒的穷书生,他们在葫芦庙相遇。只因一见投缘,惺惺相惜,甄士隐慨然决定资助贾雨村赴京应考,红楼梦的故事从此开始。

得到资助的贾雨村果然顺利考上进士,不久便外放成为县官,正好巧遇甄士隐的妻子封氏。原来在贾雨村离开不久,甄士隐一家就因为女儿英莲走失而家境衰败,甄士隐离家出走,妻子只能投奔娘家。得知昔日恩人的遭遇,贾雨村无比同情,赠送了甄妻“两封银子、四匹锦缎”表示安慰感谢。对于被拐走的女儿,他也一肩承担,说道:“不妨,待我差人去,务必找寻回来。”随即他求娶甄家的丫头娇杏。原来这个娇杏曾经在贾雨村做客甄家时,看他相貌非凡,就多看了两眼,让穷书生贾雨村以为她能够在自己穷困潦倒中 “慧眼识英雄”,于是心中存了一份知己的绮念,还特意为她写过一首诗。此时正好相遇,于是纳之为妾。娇杏命好,嫁给贾雨村不到一年就生了儿子,再过半年贾雨村妻子病逝,而贾雨村也十分重情重义,并未续娶高门女子,而是将这个风尘知己娇杏“扶正”,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夫人。

漫读红楼:贾雨村的“诗和远方”,是怎样一步步消磨殆尽的?

故事到这里,饱读诗书、见识不凡的贾雨村有恩报恩、有情偿情,是一个难得的正人君子,让读者对他充满了好感。

只是人生刚刚开始,故事还在继续。一个无根无派、没有背景资源的穷书生,他的上升之路哪能那么容易?他担任县官还没到一年,就同时得罪了同僚和上司,被狠狠参了一本,就地免职。虽然心中无限郁闷,但贾雨村表现得十分潇洒,他“面上却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了公事,将历年所积的宦囊,并家属人等,送至原籍安顿妥当了,却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一句“担风袖月”充满诗意情怀,还别说,这贾雨村真有名士的气概胸襟。

丢官之后的贾雨村来到扬州,在旅店一病不起,病好后既身心疲惫又盘缠不济,于是托人介绍,成为林黛玉的家庭教师。不久,依靠黛玉父亲林如海的一封书信,加上贾政的推荐,贾雨村得以重新回到仕途。

漫读红楼:贾雨村的“诗和远方”,是怎样一步步消磨殆尽的?

也许罢官时被人嘲笑的痛楚太深刻,也许扬州一病时的孤寂太难过,也许读过的书与现实的人生相印证有了更多的感触,总之,经过这一次曲折,贾雨村的为官之道、做人之道都有了根本的改变。

贾雨村复出后担任应天府尹,上任第一天就遇到了一桩案子,而这个案子中就有当年资助他的甄士隐被拐走的女儿甄英莲。面对清楚的事实真相,贾雨村原本是想秉公办案的,要立刻派人去缉拿打死人的薛家人,不想门子的一段话,一张“护官符”瞬间就改变了他的态度。

对于贾雨村来说,没有什么比他的官职更重要。至于那个恩人的女儿,那已经是过去的往事了,虽有同情与不忍,也只不过发一通感慨而已;对于朝廷法度,当然也有点愧疚,但无论如何也抵不过自己的前程地位。他欣然接受门子的建议,昧着良心“胡乱判断了”这一案,然后写信给薛家的姻亲家政和王子腾,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随后又担心为自己出谋划策的葫芦庙门子说出自己当年的,想方设法将之充军远走了。曾经胸怀大志、怀抱诗和远方的读书人贾雨村,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初心,成为自己不想成为的那种人。当然他也因此在官场人生越来越游刃有余了。

漫读红楼:贾雨村的“诗和远方”,是怎样一步步消磨殆尽的?

在“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之后,贾雨村就正式退场。此后,他的经历、作为、升迁等就只出现在其他人物的转述中。

第十六回,在贾琏的护送下,黛玉奔丧后回京,与贾雨村同路,他“亦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此来候补京缺。”贾雨村应该是傍上了王子腾,得到王子腾的大力保举,以进京升官。

第三十二回,贾雨村来拜访贾政,贾政让宝玉出来相会,宝玉非常不高兴。此时贾雨村大概已经做了京官,时常与贾政清谈,彼此很是投缘。看起来贾雨村已经在官场混得如鱼得水了、

第四十八回:平儿说起了贾雨村。原来贾赦看中一个名叫石呆子的人几把名贵古扇,就派贾琏想办法弄来。贾琏想花高价买下来,不料那石呆子却说死不卖,贾琏无可奈何。没想到贾雨村得知了这件事,“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这件事并无人逼迫贾雨村,纯然是他为了讨好贾家,故意害人夺财,实在是伤天害理。

漫读红楼:贾雨村的“诗和远方”,是怎样一步步消磨殆尽的?

贾雨村如此“会来事”,当然深得皇亲国戚们的欣赏,很快他就又升了官。第五十三回:“王子腾升了九省都检点,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红楼梦》中的官职有杜撰,但无论如何,这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至少也是省部级官员了。

此时贾雨村离寄居在小庙中的落魄书生已经无比遥远了,他已经青云直上,成为朝廷一二品大员,可以呼风唤雨了。

贾雨村的故事,从古至今从不鲜见。甚至我们自己、我们周遭的人,都曾经或多或少复制着他的某一个或者几个片段。他的故

事里,有穷困潦倒,也有努力进取,有贵人相助,也有爱情传奇,有嫉妒陷害,更有草根逆袭。他有过犹豫徘徊,最终选择了放弃理想;他有过诗和远方,最终苟且于红尘世俗。贾雨村的故事,就像古代话本小说中的“入话”,在正剧开始前,先讲一个与正文故事有或正或反关联的小故事热热身,随后,无数姿态各异的男女登场,一个大家族的兴亡拉开了帷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