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四川人不說普通話?一是腮幫子會很痛,一是椒鹽普通話難聽

為什麼四川人不說普通話?一是腮幫子會很痛,一是椒鹽普通話難聽

1、兩個腮幫子會很痛!

四川人講話木有捲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後鼻音……之類約束,舌頭永遠筆直的,任何字詞都不會在口腔裡圓一下潤一下再吐出,直直接接,無拘無束。但是,你讓他說普通話,腮幫子各種肌肉一下就會緊急集合,表說講多久,就幾分鐘,腮幫子就很痛,這個痛,是四川人說的經痛!

為什麼四川人不說普通話?一是腮幫子會很痛,一是椒鹽普通話難聽

2、任何習慣會成自然,不習慣就絕對不自然——講普通話不是四川人的習慣(一生中99%的時間沒有講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叫他講普通話,馬上各種與發音有關的器官包括表情全部緊張起來,然後什麼都不自然了,然後脖子開始紅,青筋開始冒,然後因為緊張,說話就顯得結巴,一結巴,就更緊張,緊張到高潮時,說了上句,下句就忘了,因為腦袋出現短暫性空白……

3、四川人(包括重慶人)說普通話普遍有挫敗感

上述兩條原因是關鍵。而這兩條原因一般都反覆循環,循環的結果就是語言表達的自信心消失,一講四川話信心爆棚而且滔滔不絕妙語連珠,但一說普通話,立馬就有挫敗感。於是,為了表達上有自信,心理上就牴觸普通話,所以就不願意講普通話。

為什麼四川人不說普通話?一是腮幫子會很痛,一是椒鹽普通話難聽

比如,普通話:我跌了一跤,踝關節扭了。

對“踝關節”表達,四川人一輩子只說“螺絲拐”,一說普通話,因為緊張就腦殼裡出現空白,根本記不起“踝關節”這書面和口頭一致的表達,於是說出來就是:我跩了一匍爬,螺絲拐崴到了——而且這些個字,個個都是普通話音標!

再看兩個個例子:

普通話:等一會兒。

四川人表達粗來的普通話:“等一哈哈兒”(最要命的是這5個字都是普通話音標!)

普通話:傻帽、傻逼、二貨……

四川人表達粗來的普通話:瓜不兮兮,瓜得傷心……

還沒崩潰?(四川話說出來是“奔潰”),那再來看看一個北方人與四川人問答:

北方人:請問:春熙路怎麼走?

成都人:(形態方位+語言)端端走,抵攏倒拐(伴隨手勢)。

北方人一臉懵逼。

北方人:請問:地鐵2號線春熙路站怎麼走?

成都人:(形態方位+語言)往喉頭走,抵攏倒拐(伴隨手勢)。

北方人一臉懵逼。

為什麼四川人不說普通話?一是腮幫子會很痛,一是椒鹽普通話難聽

二、椒鹽普通話難聽,但是四川年青一代講椒鹽普通話已經毫無壓力

其實,以上說得都是老四川(成都、重慶)人。70後及其以後的人群,普通話雖然不標準,但基本從小就已經開始接受普通話教學,雖然老師們的普通話是椒鹽普通話——上個世紀80年代全川開始強制推廣普通話,雖然進程較慢,但從90年代起,從幼兒園到大學,普通話教學不僅是強制的,而且普及程度已經相當高(雖然發音也不標準),這個群體在任何場合講普通話,雖然椒鹽味,但都毫無心理壓力。

但是,在四川年青一代普通話水平比他們父母祖父母兩輩人高很多的同時,他們也逐漸遺忘了很多傳統的四川方言,傳統文化的傳承在他們一代很可能出現斷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