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科举考场突患痢疾,连笔都拿不了,靠一个小漏洞金榜高中

李鸿章科举考场突患痢疾,连笔都拿不了,靠一个小漏洞金榜高中

文|和佛赏花去

今天是高考第二天。全国各地的考生在自己的城市考试,但在古代,却只能集中到京城一个地方考试。所谓南船北马,南方人乘船,北方人骑马。路上短的一个月,长的好几个月。所以古代科举考试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能上京赶考的还是幸运的,因为只有举人才可以进京参加会试,秀才要先到省城参加乡试,中举才能在来年赴京赶考。

李鸿章科举考场突患痢疾,连笔都拿不了,靠一个小漏洞金榜高中

即便取得了赴京赶考的资格,也不是每年都有,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所以说,古代考场上的爷爷考生比现在多得多。清乾隆年间,江西一名99岁的的考生,三场坚持考完仍未考中,乾隆听说后很是感动,说了四个字:“赏给举人”。康熙时广东还有个102岁的考生,重孙都有了,考试时,老爷子提个灯笼,上写了“百岁观场”,由曾孙惨扶入场。所以说,跟古代考生相比,现代学子幸福多了。

李鸿章科举考场突患痢疾,连笔都拿不了,靠一个小漏洞金榜高中

古代的考场,考试制度和现代截然不同。古代的考场叫贡院,其实就是一个大院落。里面被隔成2万多间一米宽的号舍,每个号舍一名考生。进了考场不考完,你是出不去的。一般都是考三场,每场3天。第一场考四书五经,得写七篇论文;第二场要写一篇政论,五篇判词,外加一篇公文;第三场考策问,要写五篇时政评论。这9天里吃喝拉撒都在这个鸽子笼里。考生进号舍,要带蜡烛、被褥以及干粮。跟进监狱区别不大。

李鸿章科举考场突患痢疾,连笔都拿不了,靠一个小漏洞金榜高中

但这种考场也有漏洞的地方,考场上同号的可以串门讨论一下上场的考题啥的,监考官一般不管,而且还会参与进来一起聊。这个漏洞成全了一位清史重臣李鸿章。李鸿章被西方评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之一,慈禧最倚重的大臣。他少年聪慧,先中秀才,后中举人。时任京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写信催他入京会试。李鸿章立刻动身,还写下传世名句“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1847年李鸿章高中进士,列二甲第十三名。从此拜在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其实,这场大考中李鸿章原本是不可能考上的。

李鸿章科举考场突患痢疾,连笔都拿不了,靠一个小漏洞金榜高中

原来,一进考场后李鸿章突患痢疾,浑身打冷颤,手直哆嗦,虽然打完了草稿,但要真写在卷子上,字不好看不说,弄上墨迹也是无法通过的。正愁时,同号的徐举子去他的号舍串门,李鸿章叹道,今年考不上了,只能等三年后再考了。徐举子问明缘由后说,这有何难,我替你誊写。正是由于助人为乐的徐举子帮忙,李鸿章金榜高中入了翰林。徐举子排名不如李鸿章也中了,不过一辈子只当个县令。但李鸿章对他一直感恩戴德。很多年后,徐举子的儿子也做了官,一次,上书举荐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人,力主维新变法。戊戌政变后,慈禧拟定七人斩立决,除了戊戌六君子外,还有一个就是举荐人徐举子的儿子。是李鸿章拼了命救援,才使徐的儿子捡回一条命。

李鸿章科举考场突患痢疾,连笔都拿不了,靠一个小漏洞金榜高中

请输入图片描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