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中,為什麼瑞德第三次出獄成功了?

香的丫批

呃,題主“第三次出獄”的說法並不準確,按照電影裡來說,瑞德應該是經歷了三場假釋。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瑞德這個人。一句話可以概括他在前半段的心態:在這裡,希望是個可怕的東西。

這話有兩層意思。

第一,希望代表著自由,嚮往自由就必然被眼前的囚禁生活所折磨;你的憧憬越飽滿,受到的傷害就越大,這種精神傷害會變成一種自我譴責,隨之而來的便是厭世和無望。

第二,暗示肖申克監獄不僅是身體的牢籠,也是精神的枷鎖。被囚禁的人即使盼到了出獄的那天,靈魂也始終在監獄中。

在旁人看來,瑞德像一個樂哈哈的老好人,監獄中的幫派他不站隊,黑白兩道都不招惹,他信奉迎面不打笑臉人的哲學。前兩次,他去保釋,掏心窩子跟官方說,我早就洗心革面了,你們就放過我吧,讓我重新做人,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言辭虛偽,根本不走心。

但大家都知道,他被拒絕了,保釋官沒有任何分說的餘地,非常決絕地打回了他的請求。

但是第三次,瑞德的心態已經完全改變。

他說,愛咋咋地,老子不在乎。

十年才有一次的機會就這麼被他粗暴對待,有人想問這是為什麼。

他明白了內心的贖罪與外界的懲罰沒有必然聯繫,牢籠裡的人依然可以獲得心靈上的自由,而外面行色匆匆的人也有脫不去的枷鎖。

既然靈魂獲得了自由和希望,那這殘破不堪的身軀在哪裡有何妨呢?

從這個角度來看,《肖申克的救贖》偉大之處也在於它對普通人的關注和解救。


銳影Vanguard


要了解瑞德為什麼第三次申請假釋成功了,就必須先從假釋制度說起!

假釋是一種人性化的法律制度,對罪犯有條件的提前釋放,有的國家並沒有假釋制度,有的國家假釋制度有限制(有的罪不能假釋!)。

而在一個有假釋制度的國家,而且罪名適合假釋制度,任何人都可能獲得假釋的機會!

假釋的幾個基本條件:1.服刑達到原有刑期的一定時間(以前的美國,達到服刑期三分之一就可以申請,假如服刑期是30年,已經服刑10年就可以申請)2.遵守監規 3.通過一些審核被認為的確有悔改表現,且不會再給社會帶來危害。

假釋是有條件的釋放,在規定時間內必須在規定範圍內,一定監視之下進行生活。

步入正題,為什麼瑞德前兩次沒有被釋放,因為他的回答太官方,一百個申請假釋的人中有99個人會裝作痛心疾首,後悔莫及的樣子表示已經痛改前非!

為何?因為每個人都想要獲得自由,剛才看到一個回答說因為這種過於明顯的表現說明內心還是有強烈的慾望,我表示贊同!作為一個曾經犯過罪的人,並且在監獄這種各類人渣聚集的地方被薰陶多年的人來說,慾望太強可不是什麼好事,所以那看似痛心疾首的發誓痛改前非的人,一律不會通過,我們要是審查官,聽到100個犯人中99個都是這種表現,你也不會相信他是真的悔改了。

除了千篇一律的回答,過於明顯的慾望之外,我還要補充的是,一個在不自由的狀態下待久了且渴望自由的人,突然到了一個自由到無所適從的地方,服刑那麼久產生的壓抑感,歲月流逝產生的不甘感,不能立刻適應社會帶來的不安感,他人對自己身份(罪犯)的防備和恐懼感等種種情緒會變得很強烈,心理上會在短時間內產生一些劇烈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是充滿不確定因素的。

基於此人過去是的罪犯,出來後接受的都是負面能量和情緒,把這種變化的不確定因素認為是一種危害是正常的思維,也是對社會的負責覺,所以一定不會通過。

判斷一個人是否真心悔改的標準是十分嚴格的,不過卻也是相似的!所以先以我們自己對於某種事情表示後悔的時候正常情緒表現為基準,方便大家理解!

認錯有兩種,不認為自己錯了而認錯,真的認為自己錯了而認錯,這是完全不同的情緒化心態和表現。

舉我自己的例子,我初三曾經因為一些原因,離開家裡轉學到我姐所任教的學校讀書,而班主任正好是我姐,作為姐姐,對自己的弟弟和對待其他學生不同,百般照顧又更加嚴格,我姐脾氣不是很好,而這種嚴格有時候正是因為是一家人所以更加沒有分寸,讓我有段時間變得很壓抑。

在某次我姐因為一件我認為很小的事情(上課找不到試卷)當著班上所有人的面大發雷霆之後,我整堂課都處於強烈的壓抑、不滿和委屈之中,所以一下課我就直接離開了學校,在路邊搭上了一輛公車。有一個玩的很好的同學注意到我的情緒,也看到我一下課就往教室外面跑,追了過來,看到我直接出了學校在我身後拼命地喊我,事實上他不喊我還好,一喊我就更難過了,因為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幹嘛,各種情緒交雜無比難受。

而且巧的是我剛出學校公車就來了,我沒有理會他直接上車就走了,而方向正是家裡。不過我初三所在的學校距離家裡還是有不少距離的,中途還得轉兩趟車,可是身上的車費並沒有帶夠,在後悔,委屈,迷茫,忐忑中,我在好心司機的幫助下,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還是順利回到了家裡。

我消失了這麼久,家裡早就知道了,所有人都嚇壞了,老媽一看到我真的回來了,抱著我哭了很久,我也忍不住跟著哭了,尤其是聽到我媽說我姐急得差點暈了,打電話過來哭的撕心裂肺更是讓我哭的根本停不下來,自己疼愛的弟弟被自己罵的離家出走不知所終了,做姐姐的得有多難過?我如果真的出了什麼事,她又該如何向爸媽交代?如何去承擔這種結果?

所以我在那一剎那只有後悔,無盡的後悔,我姐雖然脾氣差了點,嚴格了點,但是對我的疼愛有多深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可是我卻只是因為她罵了我幾句,就直接不顧一切地走了,會讓她有多難過,多痛苦,多擔心?

不過家裡人沒有責備我,只是勸我回學校,不過不用他們說,那一刻我恨不得立刻飛到我姐身邊去道歉。

在家休息了一晚之後,我第二天早上六點(第一趟公交車是六點)就出發朝學校趕去,看到我姐之後兩個人是抱著哭了很久,不過我們都沒有向對方道歉,因為對不起三個字是那麼的無力,根本無法表達我的悔意,只是從那之後我像是變了一個人,發自內心的不想我姐再難過,玩命地努力讀書,自覺得不得了,很多以前認為沒什麼的毛病也被我重視了起來了,一個一個地改,因為我真的不想再讓我姐操心了!

我姐也一樣,再也不隨意罵我,雖然偶爾因為性子急說我兩句,到十點點到為止,而我被她說幾句也完全不會生氣了,反而覺得被關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以不錯的成績考上了市重點高中,讓我姐為我驕傲!後來我姐有了女兒,我也疼得不得了,恨不得把所有的愛都給這個小外甥女,只要有時間,一定全心全意地陪伴,而且從不覺得累!

那時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真正的後悔,不是裝得很難過的道歉,不是天花亂墜的解釋,真正的後悔是語言無法表達的,是開始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為對方著想,開始改變自己,不再傷害對方,去呵護對方!

故事有點長,我想說的只是,一個人表達後悔的方式永遠不是用語言,比如:我真的知道錯了,我下次再也不會了,你就原諒我啦!真正的後悔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決心,這種決心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影響一個人的思想意識。

我後來和前女朋友相處的時候,就經常會出現她道歉,但是我還是覺得氣不順的時候!她因為任性或者自私行為給我造成了一些傷害,還是會比較積極的道歉的,可是每次道歉的最後總是忍不住說一句:我都道歉了你還生氣,你到底想怎樣?你這人人怎麼這麼小氣?你根本就不愛我,不然怎麼會這點脾氣都受不了?然後反過來發脾氣。

說實話,一個女人道歉,我認為是個男人都會立刻原諒,可是情緒的轉化外快也需要一個過程,可是她似乎幾秒鐘都等不了下一句話就脫口而出了,總是把我弄得更鬱悶。最後只能勸自己算了,還得去哄她,不過事實證明,這種道歉是毫無悔意的,因為這次怎麼惹我生氣下一次還是照樣!不過我們分手的原因並不在此,就不過多贅述!

回到肖生克的救贖當中,很多人不明白瑞德最後一次申請假釋那番話的含意,買我看來那是一句非常有力量的話,尤其是摩根·弗里曼的表演讓這段話淋漓盡致!那表情,那眼神,那語氣,真的精彩絕倫!這才是是一個真正悔悟了,並且認為自己應該受到懲罰,想要去彌補,卻對此感到無力的老人家應該有的情緒!



審:你覺得你已經改過自新了麼?

瑞德:改過自新?讓我想想,我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

審:就是說你是否已經做好了重歸社會的心理準備。

瑞德:我知道你們是怎麼解釋這個詞的,老弟,但對我來說那是個不存在的詞。

政客發明的詞,剛讓你們這些年輕人能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有一份好工作。

你們到底想知道些什麼?想知道我是否對自己所犯的罪感到後悔麼?

審:那麼,你後悔麼?

瑞德:後悔,沒有一天不感到後悔,我後悔不是因為我在監獄服刑,也不是因為你們覺得我應該後悔。

每當我回首過往,看到一個年輕的、愚蠢的年輕人犯了可怕的罪行,我都很想和他談談,想讓他有一些判斷力。

告訴他正確的方向,但是我做不到,那孩子早就不在了,只剩下一個糟老頭。

我只能這樣活下去。改過自新?這個詞就是一坨狗屎。

你趕緊把你的章蓋上吧,老弟,別再浪費我的時間了,因為說句實話,我根本不在乎。

這段話,結合瑞德的表情,情緒,動作,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瑞德真的改過自新了。

1.他明明知道改過自新了的意思,還知道官方解釋,可是卻說這是個不存在的詞,是因為他對改過自新有了更深的解讀,認為改過自新了就是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可是他註定無法彌補,所以這個詞是不存在的,只是政客用的詞語。無論他多後悔,他都無法回到過去,去讓過去的那個自己改過自新,去彌補曾經犯下的錯誤,去教育曾經那個走錯方向的孩子,這是他最大的遺憾,可是也註定是無法彌補的遺憾,這種遺憾讓瑞德產生了一種深深地無力感,追悔莫及卻無可奈何,所以他永遠也無法“改過自新”。

2.他認為自己應該待在監獄,認為自己應該受到懲罰,這是一個人真正後悔的標誌。假後悔的人心裡描述一定是:我都說了知道錯了,都低下頭道歉了,你不要太過分!事實上內心是有不滿情緒在的,並不認為自己真的錯了,真實的情緒反而認為錯在對方!而真正的後悔呢?在面對懲罰的時候會坦然接受,甚至會認為這是我應得的報應。

3.牢裡的瑞德此時並不能明白老布重返社會後的那種壓抑,孤獨和痛苦,他只是基於對自己犯錯的懲罰,還有無法彌補自己錯誤的無奈,瑞德徹底接受了現實,是真的不在乎出不出去了,這也是已經悔過的證明。

可事實就是這麼殘酷,你越是誠心誠意地說不想出去,越是坦然接受自己應該接受懲罰的事實,在審查的人看來你就改過自新的越好,所以毫不猶豫地讓瑞德通過,讓他很長一段時間承受了老布承受的所有痛苦,差點隨老布而去。

不過幸好結局是治癒系的,非常完美,讓每個觀眾都鬆了一口氣的同時感到一陣欣慰。


你家珈哥


瑞德是個殺人犯,至於他的犯罪過程在電影中並沒有交待,可能因為打架鬥毆或者其他什麼原因,(在美國黑人的犯罪率較高),而被判處了無期徒刑。

前兩次瑞德申請假釋都沒有獲得成功,第一次是瑞德服刑了20年的時候。他一再對假釋官解釋,說自己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罪行,已經悔過自新了,可假釋官就是不相信,於是假釋的申清被駁回了。

第二次是在他服刑了30年時,瑞德更加誠懇地解釋,自己已經改過自新了,結果還是得到同樣的結果。

所以,當瑞德服刑近40年時,再一次申請假釋時,他不再象以前那樣強調自己改過自新了,這次他有些氣憤,說話也毫不客氣,這是瑞德和假釋官員的對話。


官員:你已經服刑40年了,告訴我你改過了嗎?

瑞德:我想想看,我不大明白這個詞的含義。

官員:就是說你準備好重返社會了嗎……

瑞德:這個我懂,年輕人,但它對我只是一個虛詞,是政客們發明的詞,讓你們年輕人穿上西服繫上領帶有活幹,你想了解什麼,是否後悔犯罪嗎?

官員:你後悔嗎?


瑞德:我每天都在後悔,但不是因為受到懲罰才感到後悔,回首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想給他講道理,告訴他還有別的方式可以解決,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可現在辦不到了,因為那個孩子消失了,只剩下我一個垂老之軀。我得接受這個現實。改過自新?狗屁不通的名詞,你蓋章吧!別再浪費時間了,我跟你說句實話吧,我他媽早就不在乎了。

結果卻出人意料,保釋官竟然批准了瑞德的申請,在申請表上蓋了章。

也許是瑞德的話觸動了這位年輕的假釋官,在與瑞德的對話中他能體會到瑞德講的很真實,也許他對瑞德有幾分尊重和幾分好奇,另外,因為官員還年輕,對自己的工作比較認真負責,不再象前兩次遇見的,上了年紀的假釋官那樣謹慎小心,只是例行公事而矣。


當瑞德假釋出獄後,按照與安迪之前的約定,找到了安迪留給他的一封信和一部分錢。

再之後瑞德順利出國,又趕往某地的一個小海島,終於見到了越獄之後隱居在這裡的安迪,兩個朋友緊緊的擁抱到一起……

好了,就說到此吧,感謝您的閱讀。


大可151753208

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可以來回答下,這部電影我已經看過三遍了,每一次感覺都不一樣,可以說隔段時間看會非常有感覺。這是一部追求自由的電影,囚犯是在追求自由,


而監獄的作用就是磨滅這種思想,還在追求自由就說你還有慾望,還有幻想,還有危害力,在講述追求自由的同時還有對希望和人生的感觸。那麼迴歸正題,說什麼塞錢了,說什麼有秘密什麼的簡直是扯淡,我只能說你根本沒有看懂這部電影,自由是什麼,身處自由的我們根本無法體會。

人就是這麼奇怪的一個物種,擁有的時候不會珍惜,失去的時候有後悔莫及,費勁千辛萬苦去追求。又扯遠了,前兩次瑞德回答很正經,都是說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已經深刻的感到後悔。這些話對於一個政審官來說已經司空見慣,凡是接受審查的大概十個有九個半都這麼說,為什麼?是為了出去,出去幹什麼?誰也說不好,誰敢保證不會再犯這些事兒,都不能。既然這麼說了那就說明很有可能再犯,為什麼?因為你還想出去,也就說明對未來還抱有希望,認為自己還能出去,就說明還沒有達到監獄想要的效果,也就是瑞德之前說老布的體制化。


這樣就說明這個人仍然可能會對社會有危害,因為你還抱有幻想,還用有慾望,什麼都會騙人,但是慾望不會騙人,只有你對生活沒有了慾望,沒有了對自由的追求,那麼也就達到了監獄的目的,只有當你不再抱有出去的慾望時,監獄也就達到了將犯人體質化的目的,這個人從頭至尾已經沒有了危害力。就像瑞德出去以後上班說的一樣,上廁所也要打報告,雖然經理說不用打報告,但是不打報告他就尿不出,這就是體制化,你還認為一個已經體制化的人還有什麼危害力?這樣的人已經只是一具空殼,沒有了對自由的追求,沒有了慾望,即使只是打包這樣的工作對他們來說也已經很好了。他們需要有人來給他們說什麼該做,什麼能做,只要違反了什麼規則自己都會徹夜難眠,這樣的人也就不會有危害力了。



既然不會有危害力了還留在監獄做什麼,這就是放出來了,因為這樣的人在監獄也好,在外面也好,都一樣的生活,即使在外面生活他們也會覺得跟監獄沒有什麼兩樣。那麼怎麼判斷是否有危害力,也就是有慾望,怎麼判斷有慾望,也就是不再編造理由,不再掩飾自己,接受自己的現實,自己的人生已經快度過了,出不出去自己都無所謂。就像瑞德的回答一樣,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狗屁不通的詞,你蓋章吧,別浪費我的時間,告訴你一句實話,我不在乎。"裡面的對話不怎麼記得清了,不然可以說的更具體,這就是我的理解。


在-山花浪漫處

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物,三次申請假釋,第三次成功,瑞德和假釋官的一段對話很值得人思考。從瑞德和假釋官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發現,瑞德對走出監獄已無任何期望和希冀,通過讀原著和看電影對比,我認為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事不過三,前兩次的假釋只是法律賦予犯人的一樣權利,犯人可以申請,但主管方可以不重視,但每個犯人只有多次申請才有可能會認真對待你一次,這可能也形成了監獄的慣例,就算你符合假釋條件,也不能一申請就批准,就得讓犯人一而再再而三的申請,反正是不能讓犯人認為假釋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第二:瑞德是重型犯,要不然也不會從年輕時候一直關到年紀一把了還沒出去,所以作為監獄和假釋官就必須格外慎重考慮重型犯的假釋問題,如果因為假釋官的失誤,讓一個重型犯再次進入社會,危害社會,風險係數太高,不符合司法操作,所以主管方採用了最簡單的辦法,拖著,拖到你老的都對社會沒危害了,再答應假釋成功,這樣兩下都放心。



第三:瑞德的談話真情流露,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真實狀態和想法,而不是假惺惺或故作卑謙的懺悔,讓假釋官感覺到瑞德確實是內心已經懺悔了,悔改了,說白了,放瑞德出去,他是絕對再無二次犯罪之心的。



第四:我個人認為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一條,假釋官通過瑞德的談話,明白瑞德已經完全適應了監獄的生活,而且不想出去了,一個人在一個環境生活久了,不管他是監獄內還是監獄外,都沒什麼區別了,瑞德這次的假釋申請不再是懺悔和哀求,而是對於能否走出監獄,沒有任何的想法了,這就說明通過長時間的監獄生活,瑞德已經被環境徹底改造了,沒有希望,沒有期盼,在哪兒都一樣,這時候再去關押瑞德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這其實就是監獄改造的最高境界,讓你徹底喪失一切幻想、希望,包括自己和自己生命,假釋官有理由確認這樣的人讓他假釋出去,絕對是安全的,也達到了監獄強制改造的最高境界。所以可以假釋了。

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是希望和自由的象徵,而瑞德則是美國體制和監獄改造人員的一面鏡子。如果沒有瑞德,安迪的救贖只是一個人的英雄救贖,有了瑞德,就變成了普度眾生了,小說、故事、電影、安迪的境界都上了一層。


濤聲入耳

這部電影張伯諄前面分析過了。

回過頭來列出一點,劇中瑞德第三次假釋成功就很容易解釋的

首先看下瑞德在第三次假釋的時候的對話


你覺得你改過自新了嗎?
改過自新,讓我想想,我根本不懂那是什麼?
就是你有沒有準備好重返社會?
你說的我都聽得懂年輕人,對我來說那只是一個虛詞,政客發出來的詞,好讓你們這種穿西裝打領帶的年輕人有活可以幹,你到底想知道什麼,我為自己犯下的罪惡感到後悔嗎?
你後悔嗎?
我沒有一天不在後悔,不是因為我坐牢也不是因為你覺得我該後悔,只是我回首過往時,那個年輕的,犯下重罪的蠢孩子我想和他談談,我想和他談談人生道理,我告訴他是非善惡,但我不能,因為那個孩子早就不見了,只剩下這位耄耋老人孤獨一人。我必須接受現實,改過自新,都是胡說八道,你繼續給表格蓋戳吧,年輕人別浪費我時間了,跟你說實話,我不在乎。

單純的從這句話總結一些東西的話就有點牽強附會。

如果把安迪說的話放在一起就可以找到相似之處了

我太太曾經說我是很難理解的人,像一本合起來的書,成天這樣抱怨,他很漂亮,上帝,我是愛她的,只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我對她的愛。是我殺了她,瑞德,雖然不是我開的槍,但是我把她給趕走了,她是因我而死的,都怪我。
但你不是殺人犯,也許不是一個好丈夫。你可以為此後悔,但你並沒有開槍。
對,我沒有,是別人乾的。最終是我坐牢,大概是因為我倒黴吧,黴運到處都有,總要有人承受,剛巧輪到了我吧,我被捲進了一場龍捲風
只是沒想到風颳了這麼久

兩段話的共同之處

一個是從源頭深刻反思

安迪:反思了自己,從源頭處:自己深愛的妻子,卻因為自己的方式不對進而最終導致了自己妻子的意外死亡。

瑞德:回到了那個年輕的自己身上。只是我回首過往時,那個年輕的,犯下重罪的蠢孩子,我想和他談談,我想和他談談人生道理,我告訴他是非善惡。

一個是靈魂深處的悔悟

安迪。劇情中安迪義無反顧的對典獄長說自己是被冤枉了清白,還只是單一的這樣去表述,沒有理解到當時都是自己的行為導致了這個悲劇的產生,自己淪落到肖申克。這段話的說出,靈魂上徹底的悔悟。

瑞德。靈魂上從現實的自己迴歸到年輕的自己,又從年輕的自己回到現實的自己。但我不能,因為那個孩子早就不見了,只剩下這位耄耋老人孤獨一人。靈魂上已經對此有著深刻的悔意。


這兩段話的共同點剛好映襯了主題:救贖

為什麼瑞德第三次成功的假釋了?

就是因為瑞德的這些話中,6位陪審人員感受到了這個罪犯內心對所犯下的罪已經有了深刻的悔悟。這個也是整部電影的核心,即救贖,內心身處的悔悟。


深度有意義的文章,不管何時,張伯諄都能和你一起抒寫人生的意義

有的人關注了,有的人忽略了,所以走在兩條不同的道路


張伯諄

說說我的見解,置之死地而後生,瑞德在經歷多次假釋遭拒,加上四十多年的“體制化”牢獄生活,可以說已經對重獲自由,逃出監獄已經絕望了,這從他和安迪的對話中可以得知,瑞德對於安迪口中所說的芝華尼塔歐式的美好憧憬與希望稱之為妄想,也說明了這點。此外在影片最後安迪留給瑞德的信中也提到,hope is a good thing ,就是為了改變瑞德,以免走上同老布一樣的命運!

其實也正因為瑞德絕望了,所以他對於是否重獲自由已經無所謂,不在乎了,因此自然心中再也不存在以往的恐懼了,那種害怕繼續看不見頭的牢獄生活和得不到自由的恐懼,正因為克服了心中的恐懼所以在假釋檢驗中才能說出那番話獲得自由!


小官分享

我看了這部電影十二遍,每一遍關注的點都不同,收穫也不同。從兩方面講,瑞德和監獄的管理。

在安迪進入監獄之前,它已經在這裡面順風順水了,幫助其他人交換東西,獲得報酬,在那個群體裡也建立了一定的威信,就類似於外面的人有了房子和老婆,車子,最基本的保障是有的。

再看監獄,非常的慘無人道,獄警對待犯人隨意蹂躪,管理者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犯人呢,也是各種邪惡的人都有。

身邊人的影響,安迪一直說外面有多美好,而老烏鴉呢,出去就上吊自殺了。

在安迪越獄以後,瑞德的心境慢慢改變了,從順應管理,到開始順應內心,從服從內心。出不去監獄又怎樣,畢竟審查的權力在別人手上。

那再從管理者的角度看,因為瑞德震撼到他們了,他對事情的分析和判斷超出了這些人的計算,所以感覺這種有思想的人才是真正活著的人。

當然劇情考慮,如果在現實,或許被爆打一頓。

我想說的是,每個人的環境不同,所體會到的不同,就像我感覺瑞德就像一個打工者創業,失敗,再創業再失敗,當他不想創業的時候,一不小心,因為自己已經無所謂成功了,胡亂的拼卻OK了。

當然一百個人,有一百個瑞德,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


賓克斯的酒46691387

其實不是出來,只是假釋。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叫假釋-是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一定刑期之後,因其遵守監規,接受教育和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而附條件地將其予以提前釋放的制度!美國各州和聯邦一級從1942年開始實行假釋制度後,公眾普遍擔心,提早釋放監獄犯人,有可能使犯罪活動增多。因此,要求對犯罪人員施以更長刑期以及統一判刑標準的呼聲日益高漲。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重新確立判刑條例,要求法官施以“固定刑期”,對很多刑事犯罪都規定了必須有最低刑期,有些假釋委員會也被取消。

瑞德假釋成功有三點原因:1是坐牢坐了很長時間了。2在牢內表現得不錯!3太老了,出去了應該不會再幹壞事了!


添爸的手工與簡食

我想有以下幾點原因:

  1. 監獄長換人了

  2. 新監獄長為獲得人心,需要在犯人中找一個有威望的人做出一個表態。

  3. 假釋官換人了,不在之前兩次的老油條,而是換了一個新人新思維。

  4. 對瑞德自己而言,他不在有被制度化的感覺。


  5. 安迪給了瑞德一個希望,讓瑞德對生活充滿鬥志。

  6. 瑞德前兩次的回答都千篇一律,感覺就像是1+1等於2一樣。當所有的犯人回答都是1+1等於2時,這個就要看假釋官對你的第一印象怎麼樣了,很明顯瑞德前兩次遇到的都是同一個人,說以沒有成功。

  7. 瑞德第三次和假釋官的對話讓人感到真摯,他的回答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從他的回答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已經被“救贖”了。.

  8. 劇本本來就是這樣發展的啊,上帝早就為你安排好了一切,命中註定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