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先锋”信念,绽放生命“芳华”

6月11日17时51分,河南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小学校门外50米的红绿灯路口处,老师们正护送放学的孩子依次过马路。面对失控的三轮车,优秀共产党员李芳老师呼喊着推开了4个孩子,挺身护在孩子们身前。三轮车没有减速,撞倒了李芳老师后,又向前冲了很远……6月13日凌晨4时40分,因抢救无效,李老师平静地离开了。(6月15日 《人民日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没有任何刻意的修饰,没有任何特别的豪言,用那份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数十年默默战斗在山区教育的第一线,默默耕耘着祖国的大花园。貌似平淡的日子演绎着无数动人的故事,看似平凡的事业可以铸造不平凡的高尚人生。李老师,老党员,在面临花朵将被摧残的刹那间,没有丝毫的退却,没有丝毫的动摇,而是本能地推开孩子,并挺身护在孩子们身前,她,用真情演绎着悲壮,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那铿锵的誓言。

是呀,有人总喜欢把“高尚”的口号挂在嘴边,似乎自己就成了全世界最伟大的人。其实,精神素质的培养绝不是几句口号所能解决的事情。“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时显身手……”歌词道出了像李老师这样平凡的共产党员、人民教师之所以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秘密——热血铸就了自己崇高的灵魂。以前,人们喜欢把一些不着边际的豪情壮志强加给我们的英雄,其实,英雄也是人,只有那种发自内心的本能的支配,只有渗入骨髓的高尚情怀,才会有那令人惊叹的瞬间的壮举。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其《穷人》中写桑娜发现邻居西蒙死后,毫不犹豫地抱回了两个孩子。她自己都说“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也就是说,其实在灵魂的深处,有一种叫做“品德”“精神”的东西,在关键时刻要警醒你,什么作为才是应有的作为。而这种“品德”“精神”,不是与身俱来的,而是要通过在实践不断地摸爬滚打,形成了自己崭新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种素质一旦形成,不但会积极主动地承担起重担,关键时候也能做到“牺牲一切”。

不是么?英雄也是人,党员也是人,谁来“逼”他们要牺牲自己的?是先人后己的“道德观”,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人生观”,是一心为公的“大局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老师走了,丢下了她深爱着的孩子们,丢下了她眷念着的温暖的家,丢下了亲亲热热的同事、朋友,走得坦然,走得壮烈。李芳老师,用坚定的情怀、壮烈的行动诠释着“园丁”“模范”“先锋”的时代内涵,用生命完成了的最后一堂课,绽放出绚丽而夺目的时代芳华!(文/何竹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