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年,我市綠色城鎮體系如何建設?

我市住建局召開綠色城鎮體系建設新聞發佈會

未来三年,我市绿色城镇体系如何建设?

為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高標準完成冬奧會籌辦、脫貧攻堅、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三大歷史任務,加快跨越發展、綠色崛起,結合我市實際情況,6月12日,我市住建局召開新聞發佈會,對我市《張家口市綠色城鎮體系建設三年(2018—2020年)行動實施方案》進行了解讀。

未来三年,我市绿色城镇体系如何建设?

張家口市住建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賈懷剛對我市未來三年(2018—2020年)綠色城鎮體系建設進行了全面深入解讀。

一、為什麼要推進綠色城鎮體系?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張家口時做出的“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綠色城市”等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把“綠色”辦奧理念融入城鎮建設領域,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打造綠色空間、完善綠色基礎設施、推廣綠色建築、構建綠色村莊,通過政府引導和政策扶持,創建一批生態環境良好、基礎設施完善、人居環境優良、管理機制健全、資源環境協調的綠色城鎮,助推“兩區”建設,加快脫貧攻堅進程,為構建國家綠色城鎮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二、目標任務

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綠色城鎮體系建設,圍繞綠色空間、綠色基礎設施、綠色建築

三個方面,著力推進綠色城鎮體系建設,實現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到2020年,市域生態環境質量處於全國領先水平,綠色城鎮體系建設理念得到有效貫徹,落實一批體現綠色城鎮理念的示範項目,基本建成城鎮結構與空間佈局合理、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協調、節約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相融合的綠色發展體系,初步建成全國綠色城鎮體系建設典範。

未来三年,我市绿色城镇体系如何建设?
三、具體實施內容

(一)實施層級

綠色城區。結合主城區、主要發展軸、重要交通通道沿線,重點推進綠色城鎮體系建設項目,提高建設標準,引領示範,帶動全市整體發展。全域空間統籌,重點推進生態修復、生態保護工程,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可再生能源利用,優化城鎮發展。重點推進城市雙修,使用創新技術運用開展生態城市建設,發展綠色產業,發展裝配式建築和低能耗綠色建築等。

綠色縣城。結合縣域發展條件與資源稟賦情況統籌規劃,以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為目標,縣城建設工作為主要抓手,重點推進潔淨城市、園林縣城、文明縣城等創建工作,同時實施城市“雙修”、基礎設施改善、市容提升、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路網暢通六大攻堅行動,提高城市承載功能,推進綠色城鎮體系建設發展。

綠色村鎮。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推進美麗鄉村、中心村和保留村建設和傳統村落保護,開展村鎮整治及景觀風貌提升,推進農村危房改造、移民搬遷等工程,提高基礎設施配套,改善居住環境。優化村鎮佈局,因村實施鄉村改造提升或撤併新建工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以“廁所革命”、垃圾汙水處理、燃煤置換、村容村貌整治為重點,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建設低碳宜居鄉村。推進村鎮綠化,充分利用閒置土地開展植樹造林、溼地恢復等活動,建設綠色生態村莊。到2020年,基本完成市域4175個村莊整合提標改造任務;90%以上的中心村全部完成綜合整治和改造提升;80%的保留村莊完成綜合環境整治改造;生活環境惡劣、自然條件差、有安全隱患的鄉村全部實現易地搬遷。

未來三年,我市綠色城鎮體系如何建設?

(二)主要任務

一是綠色空間。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推進生態修復和建設管控。統籌全市資源條件,推進壩上地區草原公園、壩下地區農業公園建設。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整治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通過京津風沙源治理、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等工程,提高林木覆蓋率。推進“城市雙修”試點建設,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以中心城區和崇禮區為主,開展山體修復、生態水系治理、建築空間升級、道路交通整治、基礎設施完善以及歷史文化保護等工作,切實改善人居環境。打造一批經濟發達、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小鎮。統籌兼顧農村田園風貌保護和環境整治,綜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風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相得益彰。到2020年,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5%,人均公園綠地達到10平方米以上,基本實現城區“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全覆蓋;村鎮綠化率達到30%以上;實現壩上地區“三化”草地治理比例達到45%;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50%以上,市域溼地保護率達到50%;城鎮建成區20%以上面積完成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各縣區基本形成綠廊、綠環、綠楔、綠心有機銜接的城市綠地系統

二是綠色基礎設施。完善垃圾回收利用設施配套。推進城鎮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處理設施和農村垃圾一體化收運處理建設,建立科學化、密閉化、壓縮式的城鄉一體化作業服務體系,構建系統規範的垃圾收運市場化作業系統。加快汙水處理及監測設施建設,推進城區和鄉鎮汙水處理廠及管網建設,實施農村廁所革命和汙水處理設施一體化建設。建立覆蓋全市的垃圾、汙水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重點流域水質監測設施建設,加強清水河、洋河、桑乾河、潮白河等水系治理。推進城鎮集中供熱和農村清潔能源供暖工程。構建生態監測管理平臺,支撐綠色城鎮發展。到2020年,城鎮生活垃圾密閉化收運率達到90%,一般鄉鎮和農村生活垃圾密閉化收集率達到80%;城鎮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以上,一般鄉鎮達到80%。全市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7%以上,開展農村汙水治理的村莊農村汙水處理率達到70%

三是綠色建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建築所在地域氣候、環境、資源、經濟及文化等特點,圍繞對建築全壽命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汙染,推進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推廣發展裝配式建築,加快農村建築節能改造,推動綠色奧運場館建設,打造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建築。完善裝配式建築和低能耗建築管理及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商品住宅開發項目中採用裝配式建造方式。以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危房改造為抓手,對主城區、主要風景區周邊農村及貧困農村地區的農村建築進行全面改造升級。

到2020年,全市域範圍內實現新建建築全部按照綠色建築標準進行設計、建造和運營;建成一批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高星級綠色建築等多種技術集成的綠色社區典範;奧運新建場館100%執行最高星級綠色建築標準,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營造健康、適用、節能、環保的賽事使用空間

未来三年,我市绿色城镇体系如何建设?未来三年,我市绿色城镇体系如何建设?

問題一張家口市啟動綠色城鎮體系建設的意義是什麼?

2017年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張家口時,親自主持召開座談會,作出“要加強生態建設,樹立生態優先意識,建設好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探索一條欠發達地區生態興市、生態強市的新路子”“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綠色城市”等重要指示;2017年2月23日,在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又指出“規劃建設雄安新區,也形成了河北的兩翼,一翼是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推進張北地區建設,另一翼是雄安新區”。

我市規劃建設“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行動,是做好保障和服務首都重大政治任務的具體擔當。確定要加快構建“綠色生態體系、綠色城鎮體系、綠色能源體系、綠色產業體系、綠色交通體系”,即“五大體系”。推進兩區建設,有利於加快整治生態受損區域,恢復水源涵養和水源供給能力,保障首都生態和水資源安全;有利於擴大京津冀區域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生態保障;有利於以籌辦北京冬奧會為契機,促進改革創新和擴大開放,提升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對於探索張家口市可持續發展路子、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收入水平、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局重點承擔的是綠色城鎮體系建設,在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基礎上,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高標準完成冬奧會籌辦,脫貧攻堅和首都兩區建設,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強市,構建生態、低碳、宜居的綠色城鎮體系。

問題二張家口市綠色城鎮體系涵蓋了哪些內容?

張家口市綠色城鎮體系是以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主要圍繞綠色空間、綠色基礎設施、綠色建築三個方面,著力推進綠色城鎮體系建設工作, 實現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工作推進中,按照城區、縣城、村鎮三個層面推進綠色城鎮體系建設,確定發展實施重點,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多層次推進,多樣多元差異性發展。

未来三年,我市绿色城镇体系如何建设?

問題三武衛東市長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張家口市綠色城鎮體系等五大體系已明確作為首都兩區規劃建設重中之重的工作,那麼,在未來幾年這項工作將如何開展呢?

對於張家口市綠色城鎮體系建設工作,我們進行了周密詳實的安排部署,具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啟動示範階段(2018年)。在前期開展綠色城鎮體系建設摸底調查基礎上,制定完善《張家口市綠色體系建設總體規劃》、《張家口市綠色城鎮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研究確定《張家口市綠色城鎮體系建設評價標準》、《綠色村莊建設標準》,明確綠色城鎮建設的目標任務。

分兩批全部啟動500個左右村莊(含搬遷村),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持續搞好綠色村莊建設,帶動全市農村全面展開綠色城鎮體系建設項目實施。第二階段為全面推進階段(2019年)。按照工作要求,強化規劃引領,加快綠色空間拓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應用綠色建築、加強綠色村莊綜合整治,提高城鄉人居環境品質,堅持示範引路、重點突破,全面開展綠色城鎮體系建設。以綠色城鎮體系建設評價標準為指導,引進先進理念,創新規劃方法,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綠色城鎮建設經驗和模式,逐年制定計劃和目標任務。第三批啟動2000個左右村莊(含搬遷村),將全市綠色城鎮體系建設工作全面開展。第三階段為攻堅突破階段(2020年)。在鞏固前兩年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將剩餘1600個左右村莊(含搬遷村)全部啟動。同時,按照綠色城鎮體系建設評價標準,加強成果鞏固,注重經驗總結,提高建設能力,確保到年底基本完成綠色城鎮體系建設目標任務。

問題四2018年的重點工作是什麼?

2018年是推進張家口市綠色城鎮體系建設的開局之年,按照市政府武衛東市長和高峰副市長的指示,我局牽頭負責制定了《張家口市綠色城鎮體系建設三年(2018-2020年)行動實施方案》,並於3月21日全市城鄉建設管理暨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正式印發各縣區。同時,市領導強調:“在綠色城鎮體系建設工作中城區建設層面要與城市雙修和綠色建築相結合;縣城建設層面要與縣城建設質量提升三年攻堅行動相結合;村鎮建設層面要與農村人居環境三年行動相結合。”由此,我局明確了2018年度的重點工作,在城區、縣城、村鎮三個層面和綠色空間、綠色基礎設施、綠色建築三個方面推進綠色城鎮體系建設,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和資金,重點謀劃實施包括:推進公園綠化生態建設、推進河道水系生態保護、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發展、加快垃圾和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清潔能源設施建設、推進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推廣發展裝配式建築、推動農村建築節能改造、推行綠色奧運場館建設、撤併空置(搬遷)村及提升中心村和基層村等十大類,130餘項綠色城鎮體系建設項目。其中綠色空間項目43項,綠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43項、綠色建築項目21項、特色小鎮項目25個。在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延崇高速、京張高鐵、草原天路沿線以及崇禮區轄區內首先啟動130個綠色村莊建設,8月份再啟動第二批村莊改造(含搬遷村)項目,為全面推進綠色城鎮體系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