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豐縣王溝走出去,正大踏步前進

我將地圖攤開,尋找著一個地方,那就是我的故鄉。循著地圖的線條,我找到了江蘇版圖,徐州也映入了眼簾,雖然字號變得越來越小,屏住呼吸,找找“豐縣”在哪個位置,如果再有小一號的字出現,就是用放大鏡我也會高度配合的。

帶著有點悵然若失的感覺,回到了現實中。

那一片白雲,在天上飄蕩著,白衣河兩岸的槐樹、蘆葦和春風,誰也別想從我的腦海裡拿走,正如“白衣河”的一樣,在我的心中永遠不會變。

故鄉豐縣王溝走出去,正大踏步前進

王溝集市

在豐縣縣城西約10餘公里處,有約11萬村民在那總面積1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終日勞作,這片土地,唯一的出口,就是一條不窄不寬的路,從孫集、葉莊向東直接通往縣城,這塊土地的名字叫“王溝”,若是提起“王溝”,我相信,有超過99%的全國讀者會不知道,不過,這不打緊,我會認真地介紹一下,我相信,當您讀完此文後,一定會產生一種衝動,我去看看那條披著神秘色彩的溝。

在正式介紹這條“溝”之前,請允許我來介紹一下歷史背景。

豐縣是江蘇的農業大縣,相比蘇南,經濟發展落後,這絕對不能歸因於家鄉的任何一個人,雖然豐縣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之處,但周圍沒有海運、空運,僅有通往徐州的省道,後來,在豐縣人的奔波下,終於打通了與山東境內的高速公路網絡對接,豐縣經濟的增速發展也因此有了希望;豐沛鐵路也建好了,但如何納入到鐵路網內,豐縣人只有通過努力改變著;我的家鄉人若讀此篇文章後,一定會說,我們還有復新河呢,與京杭大運河相連,首先,我要向您說聲謝謝,因為我們都在關注家鄉的發展,豐縣境內的水域還是不錯的,但,水要流向哪裡?架在河上的“橋”可能成為了運輸貨輪的阻礙,在京杭大運河上有多少座橋,我沒查過,但卻壓得我有窒息之感,我多麼希望我的家鄉能順水而發展。

故鄉豐縣王溝走出去,正大踏步前進

豐縣王溝好人好事多

自打我記事起,就知道我的家是在單樓公社,到了1983年,改為了單樓鄉,每當填寫籍貫時,總是十分自豪,2004年後,我接到了單樓鄉要撤掉併入王溝,同時,撤鄉稱鎮,原來王溝鄉在哪裡啊,還在單樓鄉的西邊,因此,王溝鄉才真得稱得上豐縣的西大門,王溝鄉的人民若趕集,一般會去安徽碭山或山東單縣的朱集。

細心的讀者,從上面的段落裡一定會找出一個有用的信息,即“碭山”,是的,在史記中有表述,我摘錄以下。《史記·高祖本紀》載:“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 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高祖斬蛇處,就是今王溝鎮梁飯棚村西,王溝應是因為歷史背景而得名。

兩鄉合併後,叫“王溝鎮”,鎮政府辦公地址在原單樓鄉政府辦公地址,這也是兩鄉人民共同充分討論後的結果。

故鄉豐縣王溝走出去,正大踏步前進

中為王溝鎮的新掌門人

故鄉豐縣王溝走出去,正大踏步前進

作為班長,不容易

我寫此文,是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觀察著我的家鄉變化,這主要得益於以常家兵書記為班長的王溝鎮核心管理團隊,他於2017年11月份才走到王溝鎮的臺前,對於王溝是不瞭解的,但,他能夠到每個村裡去走訪,而且帶著筆記本,隨手記下村民們反映的問題,他說:“村民的事無小事。”將村民的每一件小事記在了心裡,並加以解決,有了“王溝速度”,他的領導風格有些柔和,這與他長期從事“文字”工作有關,他思維敏捷,有過文人的氣質,但從他的專注傾聽神態,又很接地氣,這或許是他“容易接近”的原因吧,只要把“人民”裝在心裡,人民會看懂的,他說:“王溝人民樸實,每次見到我,都離老遠就打招呼,王溝鎮政府一定要建一個沒有圍牆的公園,鄉民們可以進來走動,可以來喝茶……”

故鄉豐縣王溝走出去,正大踏步前進

為著11萬鄉民,拚!

帶著遠大抱負前行,又堅守明確的核心價值觀,他有一個得力助手,也是王溝鎮的人大主席渠劍,在團隊中,不一定每個人都是精英,但一定要優勢互補,作為團隊領導,如何能讓團隊成員堅守“價值觀”一同前行,才是最重要的,渠劍有招商經驗,而常家兵書記有著格局和眼光,這種班子搭配,無疑,對王溝人民來講,是一種幸福。

“醉美小鎮”是王溝鎮未來的一張名片,這還得益於豐縣泥池酒,我不敢說聞名全國,但若說江蘇聞名,應是沒有人提出異議的,江蘇名酒有河、溝、池,民間有一種傳說“河不如溝,溝不如池。”至於有沒有科學的地方,也無從查起,豐縣人喜歡喝酒,主要是基於一種好客感情的表達,你來到了豐縣,若不喝好,請客的人會認為客人不開心的,因此,這個民間傳說,還是至少反映了一部分人的觀點。

故鄉豐縣王溝走出去,正大踏步前進

鳳鳴塔牌泥池酒,永遠心中的痛

豐縣泥池酒廠原來在豐縣的東關大橋處,路學如廠長、李連貝廠長等人都為泥池酒的品牌貢獻了畢生的心血,到了周興堂時代,泥池酒廠在單樓鄉紮根,原廠址在孫集莊子的前面,選這個廠址,還是與周廠長的情懷有關,他在80年代初在孫集莊子前面建了“三環沙發廠”,曾經盛極一時。

之後,遷移至王溝鎮雜坡地,生產泥池酒,併成功申請成為文化遺產,現在無論生產還是銷售均已初具規模,在高速發展中,在王溝,準備打造一個以“酒”為核心的文化名片,造福於王溝鄉民。

春天來了,我渴望著,盼望著……希望我的家鄉能溝池並舉,將文化底蘊加以提煉,成為了一個有文化承載的水土。

2018.4.4


分享到:


相關文章: